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例人际交往障碍的案例分析陈丽媛辽宁师范大学摘要:本文是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成功进行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芳芳,女,22岁,未婚,大学二年级学生二、主诉害怕和人交往,觉得和人交往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敢轻易和人接触,如果一定要接触,那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对方,要么不和人接触,要么一接触,大家都认为自己很好,希望每一个和自己接触过的人都喜欢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和一个好朋友闹别扭,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个好朋友对自己的要求特别多,自己有一点做不好,她就会很生气,有时觉得她的要求是很无理的,可是又不敢拒绝她,担心会因此失去这个朋友,于是经常勉强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感觉很压抑,想离这个朋友远远地,心里又放不下,很矛盾;和同学的关系一般,害怕单独走进教室,特别害怕自己一个人在教室前面走过,觉得大家都在注视着自己,每当这时都极其紧张,会赶紧冲向自己的座位,害怕下课的时间,因为课间,同学会三三两两的在一起闲聊,自己插不进去,不知道该说什么,自己一句话不说,又害怕别人说自己傻;不敢一个人在外面走,必须要有人陪才行,因为害怕碰到认识的人。三、咨询师了解的情况芳芳早在七岁时就离开父母,去姥姥家所在的县城读书,姥姥性格好强,严厉,显得很冷,芳芳和姥姥的感情不亲,从来不和姥姥谈论自己学校的生活,,芳芳在学校里显得不合群,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时会被同学欺负,回到家后从来不说,由于父母很忙,很少过去看她,她与父母的关系显得很生疏,芳芳小时很乖,性格温顺,很2少与人顶嘴,但是性格内向,胆小敏感,自卑感重。进入初中后,和同学的关系略有改善,进入高中后,开始住校,和宿舍人关系不好,遭到孤立,心情一直很压抑,,除了中午和晚上回去睡觉,平时很少在宿舍里面呆。进入大学后,自己想要努力改善人际关系,希望能够和每一个人都能够处好关系,但是因为一件小事遭到误会,被同宿舍的女生大声训斥,当时心里很难受,无论怎样解释都不能够得到对方的原谅,让自己觉得和人交往必须要谨小慎微,不敢轻易和人联系,进入大二后,调换宿舍,又和现在的好朋友闹别扭,心里很难受,特来求助。家族无精神疾病史,芳芳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四、评估与诊断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的问题持续三个月;感到痛苦,自己无法排解;社会功能受到损害,无法正常与人交往和学习;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根据郭念峰老师诊断的原则,诊断芳芳的心理冲突是人际交往障碍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缓解求助者的痛苦,减少其焦虑情绪,使之能够正常和人交往。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1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3(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1)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2)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1)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2)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每次200元人民币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4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第1次2010年5月2日方法:会谈,获取基本资料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2)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3)确定咨询目标;(4)通过与来访者的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对来访者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对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第2次:2010年5月9日方法:会谈,认知疗法过程:(1)引导芳芳做自我探索使之能够认识其成长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个性方面的不足,体验到以前自我认识存在的不足,增加其自发性与活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排除障碍,创造条件,开发潜能的目的。(2)指出芳芳的认知偏差,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个性和需求也都是不同的,一个人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也不能做到令所有人都满意;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接纳我们自身的缺点,不要过高奢望,自己总能给别人留下完美的印象。(3)布置咨询作业:让芳芳在找出自己的优点,下次咨询中讨论。第3次:2010年5月16日方法:会谈,认知疗法过程:(1)询问作业的结果,帮助芳芳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使芳芳能够欣赏自己,悦纳自己,逐步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芳芳只有对自己更加接纳了,才能更加容易接纳别人。(2)敢于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说“不”,指导芳芳对于不合理5的要求说“不”,要尊重自己的感觉,感受,自己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够损耗自己来满足别人,建议芳芳要逐渐制止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和朋友心平气和的谈一次,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说出来。(3)引导芳芳去发现周围人的优点,并尝试者去赞美他们。第4次:2010年5月23日方法:会谈,系统脱敏疗法针对芳芳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恐惧问题,建立一个焦虑等级,通过系统脱敏疗法逐步加以解决。走在教室前面被同学们注视(50)课间里面对别的同学在谈话(40)一个人走到教室门口(30)一个人在外面碰到熟人(20)自己一个人在空旷的地方走(10)首先引导芳芳做肌肉放松:咨询师用轻柔的声调引导芳芳进行肌肉放松,放松从脚趾开始,直到肩部,当芳芳的身体放松后,引导芳芳处在这样一种情景之中,漫步在一片美丽的荷花池旁,有微风轻抚着脸,有阳光温暖的照射着,从而使其达到一种更安静平和的状态,这时按照芳芳的焦虑等级,开始从最低级开始,向她提及现在她一个人走在空旷的路上,在观察到婷婷全身仍然很放松后,增加焦虑等级,使其想象自己碰到了熟人,这时芳芳出现痛苦表情,停止想象,进行肌肉放松,深呼吸,继续引导芳芳想象美丽的荷花池,使其重新达到放松状态,这时让芳芳重新去想象自己在校园里碰到了熟人,这时芳芳已无紧张反应,放松结束后,让芳芳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第5次:2010年5月30日询问芳芳在实践中的表现首先引导芳芳进行肌肉放松,巩固上次咨询的成果,在其身体放松,达到安静平和的状态后,继续增加焦虑等级,出现焦虑表现则立即停止对焦虑场景的想象,同时配以肌肉放松和深呼吸,直到其完全放松后,继续引导其进入焦虑场景,再想象焦虑场景后仍然能够保持放松状态,则继续增加等级强的焦虑场景想象,直至完全放松为止八、咨询效果评估61、来访者及其朋友的评价“现在和别人在一起时感觉更坦然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我会学习他们的优点,觉得同学更可爱了,和周围的人在一起很开心”。“芳芳有什么事更喜欢和我们说了,她本人的状态看起来也很好,也自信了,她越来越让大家喜欢了”。2、咨询师的评估与总结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摆脱了人际交往的困扰,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1、内因。这类人大多有以下特点: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高,内向,自卑,谨小慎微,敏感多疑。2、外因。本案例中,芳芳的家庭教养方式,及以后生长的社会环境,给她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进入大学后,各种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最终以恐惧人际交往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些有效途径:1、首先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2、其次,能够接纳别人的优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赞美别人。3、真诚,热情,关心别人的内心感受,希望别人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1系统脱敏疗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景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经反复练习,求助者对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逐渐脱敏
本文标题:案例分析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