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说课稿黄袍中学邓飞一、教材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一课题在人教版教材中是属于下册十一单元第一课题第二节的内容。把盐等同于食盐是常见的误解。课题1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的盐的概念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节内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这一节内容,不仅承接了上一部分对食盐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介绍的都是人类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下一课题——化学肥料的内容。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适当设置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是否能发生。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讨论,分析,归纳能得到实验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爱国情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2: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发生的条件。五、教学方法的确定因为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盐类有一定的认识,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我认为应该采用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这四种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上课之前,我会准备一个鸡蛋和半烧杯稀盐酸,上课的时候,将鸡蛋放入盛有半烧杯稀盐酸的烧杯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讲解这个过程,提问引导学生去回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由此引出碳酸钙的各种其他用途。同样的,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例如:利用教室里的玻璃引出碳酸钠的性质用途,利用同学们早上吃的面包为什么疏松多孔引出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有了这些直观感性的例子,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在介绍这些物质的时候,我会在黑板上一边列表归纳它们在性质,用途,俗称等方面的区别。(详见板书设计)2、让学生分组实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回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时候,提出问题: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是不是也可以跟盐酸发生反应呢?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提供实验用品分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去思考,讨论,分析。这个过程中,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课堂气氛和实验安全。3、提问,归纳与总结。由讲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引出复分解反应概念,使学生首先学会辨别复分解反应。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写在黑板上的方程式是不是复分解反应,他们有什么特点?通过提问归纳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在这时候我会教学生怎么样去记忆课本后面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最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完成板书中所空缺的方程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活学活用,让学生自己补充笔记,印象更深刻。七、板书设计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检验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盐酸,看能否生成是成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4: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者水。
本文标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