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基础梳理◎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民族情感(1)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___________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历史文化成就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的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_______,又是_______。3.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1)正确态度:既要____________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2)原因:是发展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是实现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本民族文化世界文(3)原则: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化繁荣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2.文化传播的手段传递共享(1)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2)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_____、沟通、_____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_________。主要手段3.推动文化交流(1)意义:有利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要求:①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______________。②更加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自测自评◎1.每到新年,海内外华人共贺新年、欢度春节。这()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③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④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表达化财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答案]A2.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指出,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开展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观点过于绝对化。B、D两项观点错误。只有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3.G族,泛指3G时代常使用手机上网、阅读、音乐视频等功能的人群。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手机网等,都通过手机网络,实现了中国“两会”传播的全球落地。这表明()①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②网络是现代传媒的唯一形式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解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①错误。②错在“唯一”。[答案]C4.2011年7月4日,贺国强在法国“汉语年”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先导。快速发展的中法人文交流,为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表明()A.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相互交融B.民族文化起着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各国认同D.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解析]B、D两项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不符合事实,故选A。[答案]A考点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①含义: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3)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因: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成就,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3)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对待文化多样性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反对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只有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善于发现并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见贤思齐”,才能更好地发展本民族的文化。2.反对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对各种文化的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发展本民族文化,并不意味着要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而要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的过程中推动本民族的文化创新。误区1: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注意: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不等于说所有文化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类自身精神生活的发展需求的文化才能得到承认和保护,反之,要加以抵制和剔除。误区2: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误区3: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注意: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应当给予保护。【过关训练】1.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A.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B.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强调了一个民族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故选A。[答案]A2.翻开人类文化的历史,可以看到,各种文化都有其自身发展的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历史上的一切文化成就都是对全人类文明的宝贵贡献,不同的文化有历史长短之分,并无高下优劣之别。这说明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是()①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历史上的一切文③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化都是优秀文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④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答案]C考点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2.文化传播的手段(1)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①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②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③特点: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温馨提示: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传媒才能实现,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推动文化交流(1)意义。①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A.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B.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C.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D.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2)中外文化交流的要求:①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②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温馨提示:①文化交流是双向的。②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既有利也有弊。③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误区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传媒的消失。注意: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误区2:人口迁徙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注意: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过关训练】3.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童兵在开班式演讲中指出,政府要主动地引导舆论、要智慧地使用大众传媒。这是因为()A.大众传媒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的特点B.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D.大众传媒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解析]C项表述不正确。A项是互联网的特点,D项是电视的特点,都与材料不一致。B项符合题意。[答案]B4.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A.应抵御外域文化传入中国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除英语的影响[解析]A项中的“抵御外域文化”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认为它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在英语日渐流行的同时,重视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国际广播,体现了亚洲各国重视将本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故选B。[答案]B◎真题体验◎1.(2011年北京卷)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材料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而不是竞争,更不是强调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A、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答案]B2.(2011年山东卷)“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
本文标题:2013年高考政治1轮复习最新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