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44讲 生物科学与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第44讲生物科学与环境高频考点深度剖析生物性污染考点突破1.污染及其类型(1)污染是指对人或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一种环境变化。(2)污染的类型①据污染对象划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②据污染物种类划分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病原体污染变应原污染生物入侵2.病原体污染:病原生物在环境中不断繁殖和散播所造成的污染。(1)科赫原则:至今仍然适用于寻找新发现的传染病病原体。①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病原体,而健康人没有;↓②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的这种病原体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繁殖;↓③把从实验室中分离出来的病原体再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可以使该动物患与人同样症状的疾病;↓④从患病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这种病原体,证明这种病原体还能够在实验室中继续培养。(2)流行病学的研究(3)控制病原体污染①病原体污染的类型:a.传染病的流行(主要形式);b.寄生虫病;c.引起中毒;d.诱发癌症。②控制病原体污染的方法:“预防胜过医治”的公共卫生政策,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有关传染病识识的宣传以及理解和关爱患者、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病原体污染的有效方法。3.生物入侵(1)有关概念①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播到另外地方,损害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并影响当地的农、林、牧与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这个过程称为生物入侵。②入侵种:能造成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种。③入侵种和外来物种的关系:外来物种不一定都是入侵种。入侵种是能造成危害的外来物种。(2)生物入侵的过程:四个阶段、三次转移每次转移的概率大约是10%,称为“十分之一法则”。所以,某一外来物种变成有害的入侵种是一个概率极小的事件。(3)生物入侵的控制①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一般有三种:a.人为有意引入;b.人为无意带入;c.自然入侵。②应对生物入侵的措施:以防为主,进一步完善法律和法规,确保与所有相关的国际公约和项目保持一致。1.水体自净基本过程分析生物净化技术(1)有机物的变化:在污水注入点有机物量达到最高,然后在细菌的作用下,逐渐减少。(2)好氧型细菌的变化:随着污水的注入,好氧型细菌的数量迅速增加达到最高值,随着有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也随着下降。(3)溶解氧的变化:随着好氧型细菌的大量繁殖,水中溶氧量逐渐减少,随着藻类的增加而逐渐增多。(4)藻类变化:随着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藻类数量逐渐增加,随着无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下降。(5)无机物的变化:随着有机物的分解逐渐增加,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而减少。2.生物净化技术(1)活性污泥法:如图,污水经初步沉淀→送到曝气池→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吸附并被好氧微生物分解→二次沉淀池内活性污泥与已净化的水分离→净水排出、污泥回流、多余污泥排出经处理移作他用。(2)悬浮细胞法:把待处理的污水集中在大池中,利用污水中悬浮的各种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分解污染物,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3)生物膜法:生物膜是微生物通过附着固定在特定载体上的结构复杂的微生物共生体。(4)其他生物净化技术①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的工程菌除污如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②开发废物资源化技术,如选育以工农业废物为原料的特殊微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不仅净化了污染物,而且还能变废为宝。③选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吸收粉尘、杀灭细菌等不同净化功能的植物进行环境绿化。④选育特殊的微生物类群,用于农药、防腐剂等环境污染物的降解。1.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的合理使用含义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包括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特性系统性、可再生性、地域性、周期性、有限性我国的现状①生物资源利用率很低②资源存量急剧下降③生物资源多样性正在快速下降合理使用①消费的抉择。应权衡利弊,珍惜每一份自然资源和每一种野生动物②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树木的砍伐应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式③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限量捕捞、适时休渔、改变捕鱼方式、发展水产养殖和开发新的资源等手段,有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生态文明含义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特征①较高的环保意识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③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主要内容①在文化价值观上,主张既要保护人类的利益,也要保护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利益②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③在生活方式上,崇尚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使绿色消费成为人类生活的新时尚④在社会结构上,表现为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结构之中水体污染与净化(2010·高考浙江卷)下面是关于水体污染及净化的问题,请回答:(1)污水排入河道后,导致水体中的溶氧量下降,当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时,溶氧量达到最低点,该点称为考题链接例1________,若污染不再加剧,溶氧量将逐渐回升。根据溶氧量变化绘制出的______曲线,可用来判断水质的污染程度,评估水体的________能力。(2)对生活污水,以往常采用将池塘改造成________的方法来处理,其中起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____________和大气;现多采用活性污泥法来处理,该方法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有机物,用________设备为上述生物提供氧气,然后经______分离污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3)黑藻等水生高等植物在我省分布广泛,它们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的N,还可以蓄积底泥中的重金属。根据上述材料,请拟定一个探究性课题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需要检测的一个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水体中耗氧速率与复氧速率相等时,水中溶氧量达到最低点,该点称临界点。根据溶氧量可绘制氧垂曲线,根据Cp点的溶氧量可判断水体的自净能力。(2)氧化塘法处理污水,微生物所需氧气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和空气。活性污泥法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氧气来自曝气设备,在二次沉淀池中沉淀与分离污泥。(3)黑藻能吸收水体中的N,并蓄积底泥中的重金属。若探究黑藻吸收N的能力,可检测黑藻内的N的总量;若探究黑藻蓄积重金属的能力,可检测黑藻体内重金属的总量。【答案】(1)临界点(Cp点)氧垂自净(2)氧化塘藻类的光合作用好氧曝气沉淀(3)探究黑藻吸收N的能力或探究黑藻蓄积重金属的能力黑藻体内N的总量或黑藻体内重金属的总量生物性污染松材线虫是入侵物种,1982年首次在我国南京发现,以后相继在安徽、山东、浙江、广东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造成大量松树枯萎、死亡,其种群数量在我国的变化如图所示。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从病树中长成的松墨天牛几乎都携带松材线虫。例2(1)图中A点之前,属于________阶段。(2)图中A~B之间,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_______阶段。(3)图中B~C之间,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_______阶段,种群数量增加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图中C点以后,是松材线虫种群发展的________阶段。此阶段种群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生态学特征。(5)控制松材线虫扩散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之前,属于松材线虫的引入阶段。A~B段数量也不是很多,属于种群发展的瓶颈阶段或建立种群阶段。B~C之间数量缓慢增加,是由于入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造成的,属于迟滞阶段。C点以后表现出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属于扩散和暴发阶段,该阶段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比率。从题干可以看出,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所以捕杀松墨天牛是关键,通过焚烧病树可以同时杀灭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答案】(1)引入(2)瓶颈(或建立种群)(3)迟滞入侵时间短,个体数量少(4)扩散和暴发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比率(5)加强检疫焚烧病树捕杀松墨天牛
本文标题: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44讲 生物科学与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2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