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PRESS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分异规律。理想大陆(假想的大陆)•大陆表面是平坦的,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干扰的假想大陆。•海岸线平直,没有岛屿半岛海湾等•在理想大陆上,自然带的分布是相当规则的,只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或南北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延伸成条/带状),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发生更替变化),这种有规律更替现象叫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难点解析沿东西方向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方向的表述(沿海到内陆)沿东西方向=经度变化方向=纬线方向(赤道到两极)沿南北方向=纬度变化方向=经线方向沿南北方向沿经度变化方向沿经线方向沿纬线方向沿纬度变化方向1、分异规律(类别)2、分布特点(延伸、更替方向)3、典型分布地区4、成因(主导因素)探究活动:(一)、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第四站第五站第六站第七站A站B站C站D站E站F站热带雨林带(第一站)热带草原带(第二站)热带荒漠带(第三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四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五站)亚寒带针叶林带(第六站)极地苔原和冰原(第七站)大陆西岸自然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分异热带雨林带(A站)热带季雨林带(B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站)亚寒带针叶林带(E站)苔原带冰原带F站大陆东岸自然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分异(一)、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景观差异纬度不同热量差异(基本因素)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为基础)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位置不同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①形成原因:纬度位置不同导致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形成基础:热量③典型地区:在低、高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热量差异1、分异规律(类别)2、分布特点(延伸、更替方向)3、典型分布地区4、成因(主导因素)探究活动:(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距海远近不同景观差异水分差异(基本因素)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夏季从东北长白山一路向西到新疆塔里木盆地旅游,沿途景观有何变化?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为基础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海陆位置不同水分差异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①形成原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②形成基础:水分③典型地区: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四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注意自然带的更替和延伸方向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四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注意自然带的更替和延伸方向图示规律成因基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纬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差异海陆位置不同引起水分差异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热量为基础,水分起一定作用水分为基础,热量有一定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二、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成因自然带分布规律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最明显受太阳辐射随纬度递减的影响,以热量为基础1、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以水分为基础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明显分异规律分布特点典型地区主导因素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更替延伸南北东西以为基础热量更替延伸更替延伸东西南北纬度地区以为基础水分海拔较的山地以状况随高度变化为基础纬度地区低和高中垂直沿等高线高水热各纬度比较纬度地带分异明显的是高纬和低纬干湿地带分异明显的是中纬各洲比较纬度地带分异明显的是非洲干湿地带分异明显的是亚洲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由南向北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降水量<200mm200—400mm〉400mm判断下列诗句描述的情景所反映的地域分异。1、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练习:(1)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____________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2)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____________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BADC干湿度地带水分纬度地带热量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林带温带落叶阔林带赤道两极热量⑴填出自然带名称:A,B,C。⑵A→B→C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由到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右图是我国东部自然带分布略图,分析回答:上图是我国北部自然带分布略图,分析回答:⑴填出自然带名称:A,B,C。⑵A→B→C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由到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沿海内陆水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温馨提示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太阳辐射:赤道――→递减两极热量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多少内陆降水量:沿海――→多少内陆植被:沿海―――――――――→森林、草原、荒漠内陆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向作有规律更替基础:以的变化为基础纬度热量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纬度地带性表现:在纬度和纬度表现更明显高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基础:以的变化为基础经度水分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经度地带性表现:在纬度大陆表现更典型中你发现高大山地的景观特点吗?1、分异规律(类别)2、分布特点(延伸、更替方向)3、典型分布地区4、成因(主导因素)探究活动: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2形成的前提条件:构造隆起或者山地地形1分布特征:自然带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发生更替变化3直接原因: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及其组合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产生气候的垂直差异,从而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垂直带谱(垂直自然带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等结构形式)•基带:垂直带谱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即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也就是山脚处的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山地所处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基带取决于山体所处的纬度位置与气候。•基带是判断某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气候的主要依据。冰川带寒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基带纬度地带性通过观察山地由基带到山顶垂直带谱变化和从赤道到两极自然带变化。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山体基带所在纬度(该地)向极地(较高纬度)地区出现的水平地带性变化规律相似。东西北南AABBCCDDEEFFGGHH山地基带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山体基带所在纬度(该地)向极地(较高纬度)地区出现的水平地带性变化规律相似。特别提示:(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山地的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基带基本上与同纬度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山地的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山地自然带谱的递变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相似;知识梳理核心点二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比较分层规律图示具体表现形式成因分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带沿等高线方向变化,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高大山体的水热状况随其高度发生的垂直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如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第30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04年天津文综)(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62°N~68°NB.52°N~58°NC.50°N~54°ND.52°N~62°N(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2010·天津)读图3和图4,回答5~6题。5.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6.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题眼】自然带图;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解题思路】第5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o→a属于由纬度变化而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故A、B错。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纬度,故D对。第6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参考答案】5.D6.B3.[2012·江苏地理,27(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上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解析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其分异规律既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本文标题: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3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