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血浆:约1/5组织液:约4/5淋巴:少量1/32/3CO2和代谢废物血浆组织液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內液O2和营养物质内环境约体重60%强调:•内环境的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①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③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三者之间成分关系例1:请回答下列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4)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5)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6)小肠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7)淋巴中生活的细胞()血浆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细胞、吞噬细胞3、组织水肿的原因•1、过敏反应: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异常):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4、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或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肾小管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多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以及作用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1、渗透压(770KPa)(主要是Na+和Cl-)3、温度(37℃)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共同调节。2、酸碱度(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维持稳定因素:存在缓冲对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有关。(3)乳酸在人体中代谢(7.35-7.45)4、内环境作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外界环境食物循环系统血浆淋巴组织液体内细胞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内环境废物O2CO2体内直接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稳态对象:化学组成、理化特性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失调失调必将导致代谢的紊乱。)【例11】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烧、肌肉酸痛等现象,适当的体温升高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恢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B.出现低烧说明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C.感染病毒后出现低烧,可以增加抗体数量有利于机体清除病毒D.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B【解析】体温由高恢复到正常需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低烧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使抗体数量增加。低烧本身就是机体调节稳态的一种途径,所以此时机体内环境稳态并没有失调。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会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010.11.1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区分:中枢神经(总体)和神经中枢(具体)2010.11.12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起髓鞘神经末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2010.11.122、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3、神经由多个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电缆”)。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细胞体突起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轴突:传导兴奋(传出)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神经元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0.11.12考点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定义: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强调:①反射是特指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受刺激发生反应不叫反射;②感觉不是反射。2、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先天遗传后天学习大脑皮层以下(脊髓或脑干)大脑皮层参与“吃梅止渴”是反射,“想梅止渴”是反射。非条件条件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反射弧特点神经联系引起反射的刺激功能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射(后天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固定、不会消退暂时、会消退感受器接受的直接刺激叫非条件刺激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转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叫条件刺激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适应范围广,可适应多变的环境。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人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高级神经活动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抽象信号刺激主要是语言文字的含义,而不是文字的形象、语言的声音等。(即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而动物通过学习也只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人能对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还能对抽象信号(如语言、文字)刺激也能作出反应,这是人类特有的功能。2010.11.12考点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由感觉神经(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由运动神经末梢(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分布在脑和脊髓内4、反射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有效的內外刺激2.下图反射弧结构图,下列关于反射弧叙述错误的是:A.1代表传出神经B.3代表神经中枢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A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1996上海高考)()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C2010.11.12考点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ab1++ab4+-ab3-+ab21、兴奋的传导形式: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叫神经冲动。2010.11.12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K+外流)(Na+内流)2.兴奋产生的机制:考点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成局部电流(电位差)膜外:未兴奋兴奋膜内:未兴奋兴奋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3.兴奋产生的特点:双向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1、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外正内负2、某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膜内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双向传导5、特点:补充:(1)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2)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3)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3.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位差由“正”→“负”由“负”→“正”外内外内1.(2011年浙江理综第3题)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2016全国卷I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B(2010年课标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D(2003年上海卷)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解析】: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出现动作电位。钠离子浓度越高,内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电位峰值就越大,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可见,神经细胞膜外的膜电位变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D曲线正确。(2010年浙江卷)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解析:这五个指针变化图是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的连续过程电位变化图,即指针由①中间而②右偏,回③中间,再④向左,最后回到⑤中间。图①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A错;图②指针右偏,说明电流方向为甲→乙,受刺激部位为乙侧,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B错;③中指针偏回中间,说明兴奋传到了中点,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图④指针左偏,兴奋传到甲处,甲膜外为负,电流方向为乙→甲,处于反极化状态,乙膜外为正,处于极化状态,C错;⑤指针偏回中间,说明甲乙都回到极化状态,所以答案为D。(2009年山东卷)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A(2009年上海卷)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解析:右上图施加刺激时,电流传到A,A为正电位,B为正电位。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然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电流到B时,A为正电位,B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原0电位差。答案为C。2010.11.121.突触结构:考点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特异受体2.突触分类: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2010.11.123.传递过程:考点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胞吐神经递质(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010.11.124.传递特点:考点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注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另外“突触延搁”胞吐(提高传递效率);递质灭活(提高准确性)5.神经递质的类型: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如:乙酰胆碱)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Cl-进入细胞,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使得神经难以产生兴奋。(如:多巴胺等)5、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1)产生(2)分泌结构(3)受体(4)种类(5)作用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NO等)贮存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前膜
本文标题: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完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5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