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涯规划在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由于当时经济大萧条,大量的年轻人失业,于是“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首次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悉德尼·马兰提出了生涯教育,认为生涯教育是全民教育,应是从义务教育开始,延伸至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1974年,美国《生涯教育法案》规定:“生涯教育课程应面向所有的学生;生涯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自儿童早期直至中学后整个人生的历程。”该《法案》的实施,使得美国人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乐业且敬业,人生获得了成功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之后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日本、前苏联等各级学校中得到广泛传播、发展和运用;在长期的实践中,确立了以形成“自我认知、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的辅导模式,并辅之以矫正,补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项目。1991年6月29日,日本通过了《关于完善终身学习推进体制的法律》,推出新的生涯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旨在适应更高阶段的生涯教育,使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自主规划符合各自特性的生涯所必需的意识、态度和能力等。在日本,生涯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大学生毕业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认清自我。很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生涯规划,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美国、日本等国已将生涯规划列入必修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测试、讲座、咨询和实践等活动,并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帮助学生进行以心理测试和训练为方式的自我认识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国外生涯规划的发展和现状,反观中国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发现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要求。从1977年重新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至今,中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已经有40余年。应当说,积4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未来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难以逆转。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若干年,不仅相当数量的体力劳动逐渐要被机器和机器人取代,程序化的思考过程也会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曾经有过的某些职业甚至要走向消亡。这将是一个个体与个性崛起的时代,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抹杀个性就是与时代为敌。在今天的中国,公众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教育问题成为变革时代纷繁复杂,令人始料未及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什么是教育的本源?中国如何构建新的教育体制?如何实现理想的教育?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富有远见的中国政治家邓小平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世纪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从1977年重新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至今,中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已经有40余年。应当说,积4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物质的基本满足,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根本性转变。国家也由外汇储备逐渐向人才储备转变。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深层次的。以前应试教育体制中,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过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几乎没有生涯规划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在我国大多数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少数有计划的人,很多想法都很不成熟,不切实际。各高校虽都开设《职业指导》课。遗憾的是:上了大学,人的能力发展已完成,失去了开发的大好时机;另外,专业已定,就是不适合想调专业,当前体制下难度非常大,致使很多人在痛苦中挣扎,就业难与频繁的自杀事件与此不无关系;再者,就算开课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便找一个老师上上就算完成任务,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大多数大学生存在“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的“三无”状态。201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少年宫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儿童节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到“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2014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又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教育史在2014年的9月增添了沉甸甸的的内容,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1977年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由此中国教育将实现分层教学向分类教学的历史性转变。当下的中国教育正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作为全国试点地区,上海、浙江2015率先启动新高考改革,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也于2017年加入第二批试点,2018年起将有17个省份开启高考改革进程。在“3+3”模式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科目组合,让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意味着学生从高一甚至初中开始就要思考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以及今后要考试的专业与大学。“选科”“填志愿”成为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很头痛的事情。这是比“高考”本身更重要的问题,“选科”“填志愿”其实就是选目标,就是选择未来的社会角色,就是选择未来的人生方向!可以说是影响终身的“选择”。目前国内的生涯规划从地域来看,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了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其他很多地方的高中还没有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在普遍追求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取向对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是很大的阻碍,很多学生、家长、老师都没有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中学阶段是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正在觉醒,但生涯规划教育却一直停在纸面上,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成熟的教育体系,让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这么一个人早在18年前就将生涯规划结合性格学,提出精准生涯规划的理念,他大胆假设,通过17所学校不断试验,最后总结出《唤醒式内驱五步法》帮助了12000多个孩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让孩子学得主动,老师教得轻松。撰写论文《生命动力与学习效能-青春期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驱力研究》,并以此培训了20000多名骨干教师。他就是中国顺适教育研究院院长赵伟志博士,被家长和孩子称之为青春期教育的“活字典”,并亲切的称之为“神奇的老赵”。婴幼养性,童蒙养正,少年立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帮助初高中生真正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变化;我们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通过自我认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出积极健康的性格,最终让他成为最精彩的自己。我们相信,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精准生涯规划将会成为初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堂必修课。
本文标题:生涯规划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5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