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生物论文:人体常见寄生虫论文
人体常见寄生虫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0摘要:在生物界里,有一些低等动物不能在外界自生生活,必须暂时或永久性的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表或体积内,获取营养,并给其他的生物带来了损害,这些低等的动物被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损害的生物称为宿主。而人体寄生虫指以人体为宿主的低等动物,本文就人体常见的寄生虫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形态,寄生部位,对人体的危害,生活史及防治进行详细阐述,目的是加深人们对人体常见寄生虫的认识,教育群众逐步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提高人们对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防范意识。Abstract:关键词:寄生虫雌虫雄虫治疗预防在生物界里,有一些低等动物不能在外界自生生活,必须暂时或永久性的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表或体积内,获取营养,这些低等的动物被称为寄生虫,而人体寄生虫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专指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的低等动物。已报道的人体寄生虫多达千余种。【1】其中医学原虫和医学蠕虫有156种,医学昆虫其种类也多达数百种,(现只统计寄生于人体(包括腔道内)并且国内已有病例报告的医学节肢动物;而对那些传播虫媒病的媒介节肢动物,以及依靠刺蛰、吸血或毒性分泌物接触人体或虫体抗原物质使人致敏、发生变态反应的医学节肢动物,均未统计在内)【2】。它们广泛寄生在人体内,掠夺宿主的营养,损害人体器官,引起各种寄生虫病,长久以来,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就有不少寄生虫方面的研究记载,例如关于蚊、虱、臭虫等的形态和生态观察,古代文献有记录。如公元2-3世纪我国经典医书《黄帝内经》中有《疟论》、《刺疟》等有关疾病的专论,对疟疾的症状有详细的记载;又如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即用槟榔驱除绦虫、百部灭虱。由此可见,人们很早就对寄生虫有了认识并对其采取了防治措施。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体常见的寄生虫所引起寄生虫病还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在解放前,仅血吸虫病人估计就有1000万人左右,在该病流行的区域,此病造成大量居民死亡,致使该区人口衰退,田园荒芜,庐舍为墟的悲惨景象。黑热病当时也是猖獗流行,全国黑热病人达60万,仅山东省就有21万。丝虫病仅山东省就有500万病人之多。疟疾流行更为广泛,每年约有3000万病人。上述事实,说明了寄生虫病的流行,是何等的猖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黑热病已基本消灭以及一些县、市也基本上消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例如1958年,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江西余江县首先消灭了该病。到了1979年,又有200个左右县(市)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寄生虫的防治力度,使我国不仅在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他不少种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也得到了大幅度下降。但是,在开展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之后发现,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棘球蚴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3】。总体来说,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又呈现出上升趋势。鉴于此,本文针对人体常见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进行系统的阐述,旨在加深人们对人体常见寄生虫的认识,教育群众逐步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提高人们对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的防范意和能力,提高人体健康水平。1.医学蠕虫1.1蛔虫蛔虫,成虫的形态为雌虫长20-35cm,有的可达49cm,尾直;雄虫长15-31cm,尾向腹部弯曲。形似蚯蚓,活时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蛔虫头部有三个唇瓣,排列为“品”字形,唇瓣内缘有很多细小的齿,三个唇瓣的中间就是口腔。雌虫的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和中1/3的交界处的腹面,尾端钝圆。肛门位于末端,生殖器官为双管型;雄虫尾端向腹部弯曲,在肛门前、后有许多对乳突,生殖器官为单管型,有交合刺一对。在寄主体内生存60-75天后,雌、雄虫经交配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只有受精卵才能进一步发育。在阴暗、潮湿、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若温度为21℃~30℃时,约经3周发育成为含蚴卵。幼虫在卵内蜕皮一次,成为感染性虫卵。人若误食感染性虫卵,虫卵在小肠内孵出,钻入肠壁,进入淋巴系统或小血管里,并向肝脏移行,数日后到达肺脏。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再此进行两次蜕皮。然后沿气管逆行至咽喉,再被咽下到达肠道。经第四次蜕皮,逐渐发育成熟。在行进过程中,幼虫亦有可能随血液流动到达其他器官,但它们一般不能发育。在人体被感染后,最常见的引起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症,也可引起肝脏、阑尾、胰腺相应器官的合并症,甚至引起肠穿孔导致的腹膜炎。此外,成虫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不但掠夺宿主营养,还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患者体内蛔虫数量少时,有的可以不产生症状;蛔虫数量多时,儿童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智力迟钝或发育障碍,常有腹部不适或疼痛,多为间歇性发作,其它症状如食欲减退、易饿、便秘或腹泻、呕吐、烦躁、夜间磨牙、低热、哮喘、荨麻疹等,幼儿尚可出现惊厥。临床上,对蛔虫病的治疗,常用的驱虫药有:驱蛔灵、驱虫净、山道年、使君子、双萘羟酸噻嘧啶等。针刺大横、足三里的穴位也可驱除蛔虫。对于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内科治疗。对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梗阻患者,可先内科治疗,疼痛缓解后可行驱蛔治疗。完全长梗阻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针对蛔虫病,除采用药物治疗外,还可进行预防,例如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饮用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随地大小便,小孩不玩泥土,饭前便后洗手等。除此之外,加强粪便的管理,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1.2十二指肠钩虫十二指肠钩虫为人体小型的寄生虫,长约10mm左右,体略弯曲,活时成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头略向背部仰曲,其前端有一个圆形角质口囊。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缘由两对钩齿。虫体前部有一对大的单细胞腺体,称头腺。口囊下面是食管向后接连肠管和肛门。雄虫尾部具有膜状的交合伞。生殖器官为一个很细的小管,开始部分为睾丸,下接输精管。向后连接长形射精管,最后通泄殖腔,一对交合刺由泄殖孔伸出。雌虫尾部垂直,生殖器官为双管型,两个细长的卵巢迂回于体中,卵巢后是输卵管,受精囊和子宫,两个子宫接合成为一个阴道,开口于虫体中部之前或之后的阴门。雌雄异体,雌虫略大于雄虫。它们交配后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潮湿、阴暗、肥沃的土壤中,温度在25-30℃左右,约经24小时,幼虫即可孵出。刚孵出的幼虫称为第一期杆状蚴,孵出后2--3天第一次蜕皮,发育为第二期蚴,约5-8天后,再次蜕皮成为第三期杆状蚴或称丝状蚴,亦称感染性幼虫,为本虫的感染阶段。丝状蚴遇到人体温暖的皮肤时,便可产生一种极为活跃的穿刺运动,钻入人体。在侵入人体24小时内,大多仍可潜留在入侵处的局部皮肤和肌肉中,然后进入小静脉和淋巴管,随血流到达咽喉部位,然后被咽下,经胃到达小肠蜕皮两次发育为成虫。成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损害小肠粘膜可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炎。患者常有上腹不适,恶心,胀痛,食欲不佳和腹泻等。有的患者表现出异嗜症,即喜食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如炕土、石块、瓦片、破布、生米等。还可引起患者贫血,使患者处于失血状态。儿童患严重的钩虫病时,可引起发育障碍、智力减退。感染严重的妇女可引起闭经、流产等。对钩虫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酚乙胺萘酸盐、四咪唑、噻嘧啶、甲苯咪唑等。严重的钩虫病患者,首先要适当补充含铁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菠菜、豆类、肉、蛋等或内服硫酸亚铁等,待贫血纠正后再进行驱虫。加强预防应采取开展卫生宣传和教育,不要随地大小便,在流行区,夏秋季节在菜地或田间劳动时,注意穿鞋和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尽量减少手、足直接与土壤的接触。或将皮肤裸露处涂以白矾、硫化钾溶液等防护剂,防止钩蚴侵入。加强粪便的管理,不用鲜粪施肥,提倡泥封堆肥,粪尿混合贮存或用沼气池处理粪便,使粪便发酵达60℃时,即可杀死虫卵。1.3蛲虫成虫虫体细小,乳白色,线头状,前端两侧具有头翼,无明显的口腔,食管后部有食管球,下连肠管和肛门。雌虫大小8-13×0.3-0.5mm,尾部末端长而尖细,肛门位于体后1/3处,阴门开口于体前1/3的腹面,连接阴道,再分别与前后两个充满虫卵的子宫连接,故虫体中部粗大。雄虫大小2-5×0.1-0.2mm,后端向腹侧卷曲,有一根交合刺。雌雄虫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时,便逐渐向下移动,经结肠而至直肠,多在晚间宿主入睡后爬出肛门外产卵,约经6小时,虫卵即发育为含有成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卵被人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移行至回盲部,附着在肠粘膜上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性虫卵至发育为成虫约需四周,雌虫寿命一般为1个月左右。当雌虫在肛门外产卵时,刺激肛门发痒,因搔抓而引起局部炎症,患儿常有睡眠不安,食欲减退等现象。在女性患者中,雌虫产卵后爬入阴道、子宫、输卵管而引起上述器官的炎症。蛲虫偶可寄生在阑尾引起阑尾炎。蛲虫分布甚广,常流行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或多儿童的家里。因此,需教育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而对患者的治疗,内服药物有扑蛲灵、驱蛔灵、甲苯咪唑、噻嘧啶等,外用药如蛲虫膏等。1.4鞭虫虫体活时呈淡灰色,外形似马鞭状,虫体前3/5细如毛发,内由一串念珠状排列的细胞所形成的食管,后2/5粗大。雌雄异体,雄虫长3040mm,尾部卷曲,末端有一根交合刺。雌虫略粗大,长3550mm,末端直而钝圆。雌雄虫交配后,,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约经3周发育为感染期卵。虫卵多以污染食物或饮用水的方式,经口使人受染,进入小肠内,幼虫从卵内孵出后,附着在肠黏膜上,吸收营养,进行发育,约10天左右,虫体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持续5年,其以血液及溶解的肠黏膜为食,因此,能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及慢性炎症反应。轻度感染者多无明显症状;重度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下腹部阵发性疼痛、腹泻、大便潜血或带有鲜血,身体虚弱和贫血等。鞭虫病不易彻底治愈,但一般服药后,可使寄生虫数减少,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常用的驱虫药有碘化噻唑青胺和甲苯咪唑等药物来治疗。治愈后,为避免再次感染,还应采取对鞭虫的预防,例如:注意个人的卫生,养成吃食物前洗手的习惯和加强粪便的管理。1.5旋毛虫旋毛虫,成虫虫体细小线状,前端较后端细,雌雄异体。雌虫大小约为3-4×0.06mm,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5处,成熟幼虫自阴门排出。雄虫大小为1.4-1.6×0.04mm,无交合刺,生殖器官也为单管型,其射精管与直肠开口于泄殖腔内之交配管,尾部末端有两个叶状小片为交配附器。雌、雄虫发育到性成熟阶段,交配好后,绝大多数雄虫由肠道排出,雌虫继续长大,在感染第五天后,雌虫开始排幼虫,大量的幼虫到达身体各部,但只有到横纹肌内才能发育。感染后约一个月,在横纹肌肉形成囊包,6-7个月后,囊包的两端钙化,以后整个囊体钙化,并可包括幼虫在内。在成囊后也有部分幼虫生存很久,甚至达10年以上。当人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包囊的猪、犬等肉后,囊包在消化液的作用下,数小时内,幼虫自包囊内逸出,立即侵入肠黏膜,24小时内又钻回肠腔,然后在钻入小肠末端及直肠内发育为成虫。旋毛虫对人致病的轻重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寄主的机能状态,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轻度患者可无临床表现。重者可在患病的第4-7周死亡,国内报道的死亡率为3%左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十分重大的,因此,快速而及时的治疗本病,成为重中之重。医学上,可用噻苯咪唑等药物来治疗患者,疗效也较好。另外,也可通过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不食用生的或半生的猪肉、狗肉和扑灭老鼠来预防本病。1.6肝吸虫成虫体形狭长,虫体扁薄,半透明,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圆,外形似葵花籽,淡红色,死后灰白色。大小为10-25×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在虫体前端,后者在虫体前1/5处。消化道简单,包括口、咽、食管和两个肠支。雌雄同体。一个卵巢,边缘分分叶,位于虫体中部,受精囊椭圆形,位于卵巢之后。劳氏管细长弯曲,开口于虫体背面。两个睾丸,位于卵巢受精囊之后,分枝状排列,故称华枝睾
本文标题:生物论文:人体常见寄生虫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7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