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_第1单元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提升课件_岳麓版
单元总结提升知识网络第一单元│知识网络古代政治文明第一单元│知识网络君主专制制度专题探究一、古代地方三大制度为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1)比较:①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②不同点:盛行的时间不同,分封制为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于元,行至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封制中的诸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郡县、行省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由皇帝或中央直接任免;影响不同,分封制曾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其势力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第一单元│专题探究(2)认识: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说明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影响深远。行省制是以郡县制为基础,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也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第一单元│专题探究二、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与内阁六部制的比较(1)相同:①本质:以中央为主体的行政制度;②动机:巩固统治;③结果:保障统治秩序。(2)不同:①从应用时代上看,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盛行于唐;内阁六部制创立于明中期,清初沿用。②从内部结构上看,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中央行政体制,行政、军事、监察权力融为一体,帝政、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清初的内阁六部制是分权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一单元│专题探究③从丞相职权上看,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内阁六部制中内阁在康熙帝时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及南书房互相制约,中枢权一分为三。④从作用地位上看,三公九卿制使专制集权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使专制集权趋向完善;内阁六部制促使专制集权逐步走向顶峰。第一单元│专题探究三、中央官制的变化(1)权力中枢机构的设置:秦三公九卿,汉中朝、唐三省六部、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明内阁、清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2)权力中枢机构变化趋势:唐的三省六部制代替秦的三公九卿制,中央机构从处理宫廷和朝廷的事务发展为只处理朝廷事务;三省六部制行政权、财权、军权并没有完全分开,到宋代二府三司三权完全分开,互相制衡,说明了相权的分割;从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到明代废丞相,这是皇帝集权发展的必然趋势;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第一单元│专题探究第一单元│专题探究四、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历程:①秦朝确立: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既加强了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②两汉加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③隋唐完善: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的管理体制,这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创立和完善科举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④北宋强化:宋初统治者为了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收主要将领兵权于中央,又从地方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又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财权由中央掌控。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强化。⑤元朝发展:中央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深远。⑥明清顶峰: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成为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明初,废丞相、权归六部、三司分权等措施,其核心就是强化君权。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达到顶峰。(2)两大基础:①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强化的经济基础。②理论基础:战国末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崭新的思想风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第一单元│专题探究(3)两对基本矛盾及趋势: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②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4)历史作用:积极: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消极:①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第一单元│专题探究五、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1)就文明拓展的方式而言,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2)就国家的形式而言,希腊是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罗马是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度,实行总督统治。(3)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第一单元│专题探究(4)就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言,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罗马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六、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的比较(1)从政体内容来看,中国从秦朝以来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古希腊很早就形成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在古希腊城邦国家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是由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力受到元老院之类的机构的制约;中国商周时期,大臣是由国君任命的,贵族是由天子分封的,赏罚的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手中。第一单元│专题探究(2)从历史作用来看,两种政体的历史作用有其相似之处。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中国、希腊和罗马,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们的政治制度为后代沿袭和仿效。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农业,还是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都十分发达,在文化艺术方面也非常繁荣,这与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第一单元│专题探究(3)从评价来看,两种政体也各有其利弊。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自主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增强,这种专制政体就成为束缚人类自由和社会进步的障碍。以雅典民主政体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使公民有了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但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第一单元│专题探究
本文标题: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_第1单元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提升课件_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7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