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3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从汉至元从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2.理解唐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3.要依据史实概括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认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关系。(难点)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1.汉代(1)背景:_____________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__________”。(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难度系数:★★☆☆☆高考指数:★★★☆☆)郡县、封国推恩令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易错提醒]推恩令不等于废除分封制推恩令并不是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唐朝(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__________,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__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节度使藩镇割据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3.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__________。②行政:中央派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监督。③财政:地方赋税多由中央掌控。禁军文官通判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评价: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__________。②消极:形成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中央集权冗官冗兵冗费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4.元朝(1)内容:①在地方实行________制度。中央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地方设__________。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③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__进行管理。行省行中书省宣慰司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__的开端。省制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西汉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1)相同点:二者都自上而下地削夺地方权力,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的权力。(2)不同点:西汉是通过平叛战争和颁布“推恩令”等方式逐步削夺地方权力的,北宋是通过将地方兵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等方式削夺地方权力的。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学法点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1.阅读教材本目第一段思考:西汉初年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这种制度是否实现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为什么?提示:实行郡国并行制。没有。因为封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十分巨大。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阅读教材本目第五自然段,结合材料,思考问题。材料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赵普对曰:“此非他故,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五代以来出现藩镇割据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北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作用: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汉到元中央集权发展的特点1.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权力日益集权于中央)。2.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论从史出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4.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5.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皇帝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1.“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朝B.汉朝C.宋朝D.唐朝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郡、国十一,县九十”可以判断是郡国并行制度,它是汉初实行的,故选B。答案:B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旧唐书》中载:“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赐之旌节……专制军事。”由此可知,唐朝设节度使的本意为()A.驻军边陲,防止外来民族侵扰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拥有政治自主权、财权等C.主持沿边地区政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D.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合作解析:由“缘边御戎”“专制军事”可知,唐朝设置节度使的本意是使其驻守在边境地区,抵御或预防外来民族侵扰。由此可知,本题选A。答案:A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3.(2014·高考北京卷·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解析: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强大,中央集权大为削弱。宋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在地方上以文官任知州的办法,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主要是宋代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三司使、枢密院分别削弱的是宰相的财政权、军事权,故B、C两项错误。D项主要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出现于王安石变法时期,不符合题意。答案:A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4.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防止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解析:从题干材料中“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知,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分割官员权力,有效地控制地方;A、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中的“减少财政开支”与题意不符,故可排除。答案:B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1.汉朝(1)汉初,丞相集__________、司法、________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__________、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________,形成了“中朝”。知识点二君主专制的演进(难度系数:★★★☆☆高考指数:★★★☆☆)决策行政尚书令相权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1)机构: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__________。__________省下设六部。(2)影响:①三省长官都是__________,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__________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执行尚书宰相皇权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4.宋朝(1)措施:__________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__________、枢密使和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_______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1)措施: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后果:元朝后期,__________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三司使皇帝中书省宰相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思维导图]唐朝中央行政机构及工作流程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的措施有何异同?(1)相同点: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2)不同点:唐朝加强了三省六部的职能,宋朝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1.阅读教材本目第二自然段,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三省六部是怎样运作的?提示:中书省草拟政令,上呈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阅读教材本目第四自然段,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元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古及河南的黄河以北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作“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的主要区别。提示:区别:①从地位看,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唐朝中书省是唐中央机构之一。②从职能看,元朝中书省是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管“腹里”;唐朝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诏令。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集体宰相制:在秦汉三公九卿制的基础上,增加宰相人数,将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皇权。2.分工明确:使政令贯彻效率更高。3.相互牵制:吸取了汉魏以来君权与相权之争的教训,避免了专权与独裁。论从史出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思维拓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封建社会时期,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丞相只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必须完全听命于皇帝。(1)两汉时期,汉武帝不仅起用布衣为相,而且创立“中朝”“外朝”制度,削弱丞相的权力。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中央集权发展的特点:地方分裂势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加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1.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A.频繁换相B.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C.设立中朝D.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解析:汉武帝为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采取种种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和影响力,A、B、C三项皆属于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汉朝时不可能出现,故本题选D。答案:D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2.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司奏抄(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解析:注意关键词“审定”“驳正违失”。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封驳审议。答案:C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这个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知识点二历史·必修1(A)知识点一知识点三解析:根据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可知,中书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必修一第3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7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