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届高三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讲评
2019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主观题最后均分:15.5分,选择题均分:1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有一种误解,不时地被个别走江湖的写作者▲,被一些天真的外行人和数以千计自命的作家说得▲,那就是把作家看成是纯粹的天才,认为他们激情奔涌、灵感忽至之时,便是大作▲之日。•A.添砖加瓦惟妙惟肖一挥而就B.添枝加叶惟妙惟肖一蹴而就•C.添砖加瓦活灵活现一蹴而就D.添枝加叶活灵活现一挥而就•答案:D•添砖加瓦:原来指建房屋时给不断地添砖块加瓦片。后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这里第一空前文提到“误解”,根据语境应该填具有“夸大,渲染”之义的“添枝加叶”。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活灵活现:意思是形容神情逼真,使人看到感觉好像真的一样。第二空前有“说得”,“活灵活现”是指人说话表现的十分逼真。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最后一空应有大作写成之义,较好区别。•2.下列语段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3分)•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形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①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白石圆柱•②玻璃窗也是绿的,嵌一道窄红的边框•③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④地面铺着红砖•⑤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A.②③④⑤①B.②⑤③④①C.③②⑤④①D.③④①②⑤•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连贯入手,第一空前写到屋顶上盖了一层碧色的琉璃瓦,据选项看,第一空应该在②和③中选择,②是写玻璃窗的色彩,且是绿色的,由此第一空不难选择。再看第二空,⑤紧跟②写到窗上的颜色,根据这两个序号的内容,本题可以选出正确答案。•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频繁,主要成因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弱冷空气配合造成的。•B.动画片《小猪佩奇》已在全球180个地区播放,仅去年一年就创造了12亿美元的零售额。这样的数据,让不少业内人士着实震惊。•C.这次环保督查“回头看”,是为了有效纠正处分执行得是否到位的问题,真正发挥处分应有的警示、惩戒作用。•D.拍照5分钟,修图2小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修图群体,引发了人们的从众心理,通过修图来展现更美好的自己,获得人际互动的快乐。•答案:B•A项中“主要成因”和“由于”都是表原因的,语义重复;•C项中“纠正……是否到位的问题”应该是纠正不到位的问题,到位就不需要纠正了;•D项中“引发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和“通过修图来获得……”的主语不一致。•4.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3分)•A.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C.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D.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答案:C•【解析】•A项选自《端午日》,从“艾符”也能看出是端午的习俗。•B项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其中缠彩线也是端午的民间习俗。•C项中的“茱萸”我们比较熟悉,王维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流传千古,因此本句描写的是重阳节。•D项选自《竞渡歌》,其中“鼓声劈浪”描写的是赛龙舟的情景,这句也是写端午节的习俗。•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B.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D.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答案:D•A项中、伉俪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用在此语境中并无问题。•B项中“拨冗光临”是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特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属于客套的书面用语。用在此语境也无问题。•C项中“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是敬辞。•D项中“惠存”属敬辞,意为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的客套语言,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二、文言文阅读(18分)•亡妻冯孺人行述•朱彝尊•孺人姓冯氏,讳福贞,字海媛,世居嘉兴练浦之阳。考讳镇鼎,归安县儒学教谕。教谕君为学官,弟子有名,交渐广,徙碧漪坊,去先太傅文恪公第近止百步。教谕君年过四十无子,生孺人,特珍爱之。五龄,延塾师陈翁,授《毛诗》《孝经》。有费姥者,往来教谕君家。见孺人聪慧,为先妣唐孺人述之,唐孺人属姥为妁。是夕,教谕君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遂以孺人许彝尊为配。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墓田外无半亩之产。至本生考安度先生,家计愈窘,岁饥,恒乏食,行媒既通,力不能纳币①。彝尊年十七,为赘婿于冯氏之宅。遭乱,两家各去其居,安度先生播迁塘桥之北。•彝尊既昏,孺人赞予往侍养。教谕君以田二十亩持券付孺人,孺人语予曰:“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辞不受,挈其女至塘桥,鬻所有金条脱②,治饔膳。隘不能容,遂赁梅里道南茅亭之居,迎先生至里。•予年二十,即以诗古文辞见知于江左之耆儒遗老。时四方知名士往来于禾③者,辄造梅里,孺人治酒肴必丰,虽夜分区画立办。宾客过者,谈宴极欢,或淹留旬日方去。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客至,复质,如是以为常。岁癸卯,予客永嘉。其冬,安度先生病革,家无斗储,孺人邀予姊妹同视汤药。予归未旬日,而安度先生弃世。孺人哀毁,治丧事靡不中礼。•既而予游大同,转客太原,入于京师,复留济南。孺人力持门户,延经师于家诲昆田,必具酒肉,操作愈勤。夜率二女治机绞不辍,坐昆田于纺车之旁,执卷于灯背,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必成诵乃已。凡昆田交游至,或有燕朋杂于坐,孺人必严诫勿与交。•孺人归予将五十年,盖终身忧患,未尝一日自安。平居慈爱,虽渔娃灶妾,食必推与之。以是孺人之殁,闻者无不叹息。呜呼!悲夫!谨摭其遗行,以告立言之君子。•(节选自《曝书亭集》)•[注]①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方向女方送聘礼。②条脱:古代臂饰。③禾:嘉禾,嘉兴的古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造:拜访•B.孺人赞予往侍养赞:称赞•C.治丧事靡不中礼中:符合•D.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课:学习•答案:B•B选项的“赞”在此处是“资助”的意思,属于“赞”的生僻义。《易经》有言,“赞者,佐而助成。”同学们在平时要多加强文言文的积累。D选项中的“课”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这也属于实词常考查的类型,同学们需要多加注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B.江左之耆儒遗老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C.延经师于家诲昆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谨摭其遗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A•A选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翻译为“凭借……的身份”;•B选项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需要重点关注,这里容易被误翻为“的”,而实际上是指示代词,表示“这一类的人”,类似的课内例句还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选项第一个“于”是动词“到”,第二个“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D选项,第一个“其”译为“她的”,第二个“其”译为“一定”,表示强调语气。•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4分)•结合具体的语境,本句大意如下:(如果)分割我父亲的土地来奉养公公,我们就不是竭尽全力在奉养。•译:割取父亲的田地来奉养公公,这不是尽力奉养(父母的做法)。(“割”、“奉”、“翁”各1分,判断句1分,)•评分细则:•①“割”不作为得分点,改为“力”,译为“尽力”;•②“奉”亦可译为“侍奉”“赡养”“供养”;•③“翁”亦可译为“你父亲”,不可译为“家里的老人”“他”。•④分句3,必须翻译为判断句,且意思对即可。•(2)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4分)•结合具体的语境,本句大意如下:(妻子的)首饰已经所剩无几,都抵押给当铺了,(妻子)昼夜不停地纺织来赎(它们)。•译:(冯孺人)首饰没有多少,全部抵押给当铺,白天夜晚纺纱绩麻来换回(典当的首饰)。•(每分句1分,句意完整1分。)•评分细则:•①“画钿”需翻译为首饰、饰品等相关词汇;•②“尽付质库”应译出典当、抵押的意思;•③“纺绩”可以翻译为纺纱、织布、纺织等。•9.文章第三至五段,记述了冯孺人哪些方面的“遗行”?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奉亲养老,相夫待客,教育子女,慈爱待下。(每点1分)•文章第三至五段,分别讲了冯孺人典当首饰招待四方名士、倾心尽力侍奉公公并料理丧事、力持门户抚养孩子、慈爱乡里帮助贫苦之人的事,但是要注意这些都是事件,而非题目中问的“方面”,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还需要再进一步进行概括,大致可分为招待客人、侍奉公公、抚养子女、对待乡里四个方面。•要注意审题,需要回答的是“方面”,而不是具体的事件。类似的可以参考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最后一题。三、古诗词鉴赏(11分)•送李九贬南阳•钱起•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注]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10.作者如何以“送”贯串全诗?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首联从送别之宴写起,点出送别地点;颔联描绘送别之景;•颈联抒发送别之情;尾联想象别后友人途中的情形。(5分)•评分细则:•①注意答题规范,应踩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或按层次作答;•②分析时要联系“送别”作答,其中首联:答送别的场景、地点、宴会均可;颔联:答送别时间、季节、景色均可;颈联:仅答送别之景不得分;尾联扣住“想象”或别后情形即可。•古诗词常见思路脉络主要有三种:(1)“二分法”,即上阙是第一层,下阙是第二层。上阙铺陈,下阙议论或抒情或叙事。(2)“三分法”,一般结构是:首联是第一层,颔联和颈联是第二层,大部分为写景叙事,尾联是第三层,集中抒情比较多。(3)“四分法”,即“起”“承”“转”“合”四个层次。“起”即引起全诗话题,“承”起过渡作用,“转”开始慢慢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写实转入写虚。“合”为收尾,一般集中抒情比较多。•11.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6分)•答案:•对友人才高志洁的称赞;•对友人横遭贬谪的同情;•自己失去同道的伤感。(每点2分)•评分细则:•①“对友人横遭贬谪的同情”中对“横遭”不作要求,答到贬谪即可;•②“同道”可放宽为“朋友”等。•结合整首诗进行整体把握。“霜降”“弦惊”体现友人遭到贬官的艰难现状。“蕙若”“鸳鸾”象征友人的贤能,这样的贤能之人被贬触发了作者对于友人同情与感伤,朝廷失去了这样的贤能之人也暗含作者的惋惜之情,从“蕙若”“鸾鸳”等词汇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高尚品格和出众才华的赞赏。此外面对友人的离去,本联也包含了作者的不舍与难过。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2)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3)▲,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4)定乎内外之分,▲。(庄子《逍遥游》)•(5)不积跬步,▲。(荀子《劝学》)•(6)▲,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7)▲,不悱不发。(《论语·述而》)•(8)靡不有初,▲。(《诗经·大雅·荡》)•答案:(1)日月忽其不淹兮(2)唯见江心秋月白(3)庄生晓梦迷蝴蝶(4)辩乎荣辱之境(5)无以至千里(6)艰难苦恨繁霜鬓(7)不愤不启(8)鲜克有终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13.什么是“外婆战术”?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答案:•为应付电话推销,“我”不忍直接拒绝而以外婆去世作为借口挂断电话的策略。(4分)•评分细则:•为应付电话推销(对象1分),“我”不忍直接拒绝(原因1分),以外婆去世作为借口(方法1分),挂断电话(结果1分),
本文标题:2019届高三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讲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7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