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配套课件1-4-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ppt
第一编专题整合突破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考查内容热点链接1.基本线索:本专题包括哲学基本知识、唯物论、认识论。2.高频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意识的作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3.其他关注点: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结合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2.通过建党90多年取得的一系列认识成果和非凡成就,如依法治国等考查认识和真理的发展过程。3.通过我国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主干整合·要点概览核心点提取:(1)从本专题的复习看:分为哲学的基本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哲学的基本知识要把握两对关系,认识两种基本派别。两对关系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两种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论要认识一种方法、两个概念、三对关系。一种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个概念是物质和意识;三对关系是物质与运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与意识。认识论要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征,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2)从整个哲学的复习看:要正确区分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明确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自弱点登记:核心归纳·探究突破考点一哲学思想真题链接ZHENTILIANJIE1.[2015·山东高考]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就会无所不贪;一个人如果没有廉耻,就会什么下作的事情都做”,表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项符合题意,D项与题意不符。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项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C项说法错误。2.[2015·江苏高考]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知识。实验团队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这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②可选;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试验,说明④可选。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改造客观世界,故①说法错误;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故③表述也有不妥之处。[真题启示]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引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派别等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016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把握三个“一”,构建知识体系复习本考点,要把握一个含义——哲学的含义,一个作用——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一个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然后根据这三个“一”向外发散,构建体系。(2)避免理解误区①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中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即两者谁为第一性、谁先谁后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切不可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方面;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二者的辩证关系问题;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④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考点突破KAODIANTUPO1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及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联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区别联系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哲学的时代性及作用哲学与时代精神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作用①对旧制度和旧思想进行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特别提示]哲学发展史上的“两个对子”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考法预测预计2016年高考可能以哲学上的经典观点、杰出人物取得成功的指导思想、诗词歌赋、成语及漫画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及其基本观点、哲学的作用,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命题法一哲学的基本派别1.[2015·湖北六校调考]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这种唯物主义学说()①否定了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②肯定了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④肯定了环境是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客观前提,否定了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观念起着决定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材料中的这种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只看到了环境对人的作用,却忽视了正是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改造了环境,又通过实践活动,环境塑造了人。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①正确。“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具有唯心主义思想,③正确。②强调的是人是怎么来的,与题意不符。“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看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因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但这种观点又认为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观念起着决定作用,④错误。答案为D。如何辨别哲学的基本派别(1)对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派别进行比较:要重点掌握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成就和局限性。(2)对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派别进行比较:关键是要理解哪些属于主观精神,哪些属于客观精神。考点二唯物论真题链接ZHENTILIANJIE1.[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对立统一等知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的是要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架,故①②符合题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③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立统一的问题,故④不选。2.[2015·课标全国卷Ⅰ]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①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而不是决定人的实践活动;④错误,意识不能决定实践结果的性质。安全意识的强弱是能否安全生产的关键,体现了意识对实践发展趋势和结果的影响,②正确;缺乏安全意识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表明安全意识是促进实践中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③正确。[真题启示]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从命题的特点看,或以漫画、名人名言、哲理典故为命题载体,或以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2016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构建知识体系根据“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线索,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准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做到学以致用。2区分易错易混,特别注意分清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和形式以及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敏锐识别选择题中典型错误说法,如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考点突破KAODIANTUPO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应用内容阐述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运动与规律(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备注区别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联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含义①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②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来说,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二是事物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区别特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二者相互渗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规律①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方法论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无论是
本文标题: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配套课件1-4-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9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