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组员:靳娥娥杨贝贝柳宝宝刘鹏钊张亚亚中药复方研究的内容1中药复方成分与药效的关系2影响中药复方成分的因素3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2以整体性为原则3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紧密结合临床4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应系统化5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离不开药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的指导思想【组成】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的块茎中含挥发油、少量脂肪酸、淀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3,4-二羟基苯甲醛,生物碱等化学成份β-谷甾醇3,4-二羟基苯甲醛橘红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主成分为柠檬醛,牻牛儿醇,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茯苓中主要含有三萜类茯和多糖类成分柠檬醛牻牛儿醇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茯苓酸月桂酸生姜中含挥发油0.25%~3.0%,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莰烯,柠檬醛(Citral)、芳樟醇,甲基庚烯酮,壬醛,d-龙脑等.莰烯壬醛乌梅中含柠檬酸19%、苹果酸15%、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等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甘草酸从二陈汤复方研究探讨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结合上述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的指导思路以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的内容,以中药经典名方二陈汤为例,浅析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1处方选择所选处方应具备临床疗效确切;有一定化学及药理研究基础,临床疗效,二陈汤共含有六味药材,其组方严紧,配伍科学,能体现中医药理论体系2核定标准处方并确认标准汤剂的药效3确定复方汤剂的制备工艺在确定处方药材的种属,要求药材质量稳定可靠的前提下,确定汤剂制备方,二陈汤的制备工艺为加热回流法4确定药理研究方案5复方汤剂化学成分的分离首先将复方汤剂水煎液以极性,酸碱性等分成几部分,将二陈汤水煎液用乙醚,乙酸乙酯分为乙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各部位进行系统的分析乙醚部位化学成分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化学成分;乙酸乙酷部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溶性部位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了解汤剂每部位的化学成分6确定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7化合物群分离法研究有效部位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用现代分离手段,将其分离为性质相似的化合物群(如皂普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或多糖类),这些化合物群分别代表了复方中所有药物含某类化合物的总和,进一步采用现代技术研究有效部位的化合物群,并与药理药效临床研究相结合,确定有效部位的有效的化合物群比如二陈汤强极性部位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将其分为生物碱类!黄酮类!幽体类等化合物群,通过研究发现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为二陈汤的有效化合物群8确定有效化合物群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技术分析有效化合物群的化学结构,可以采用GC一MS,LC一MS,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仪器解析有效化合物群的化学结构.复方二陈汤化学成分的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所示:中药复方二陈汤化学成分的研究结论1通过对加热回流!加热煎煮!超声提取!索式提取4种样品处理方法的比较,以加热回流法对复方二陈汤的多种化学成分提取效果最好,索式提取法仅对橙皮普的提取效果较好2对二陈汤单煎和共煎实验说明:二陈汤单煎和共煎对其化学成分存在影响,在共煎时化学成分的溶出率要高于单煎时的溶出率对二陈汤化学成分来说,共煎时由于其化学成分间的相互影响,更易于有效成分的提3对二陈汤的挥发性成分进行GC一S分析,以n一十六(烷)酸的含量最高,且三个样品中均检测到n一十六(烷)酸,这说明不仅乌梅中含有n一十六(烷)酸,二陈汤其余五味药材中也有含有n一十六(烷)酸的药材除此以外二陈汤样品中还含有9,12一十八碳二烯酸(Z,Z)!1,2,4一三甲氧基一5一(1一丙烯基)一苯!细辛醚!乙酸顺一7一十二碳烯一1一酉旨等挥发性成分结语二陈汤临床应用悠久,疗效确切,但是用药剂型粗糙,有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等不足,难以适应竞争日夜激烈的市场需求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应加强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结合、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研究的结合、动物研究与临床药理研究的结合,通过研究真正阐明中药复方发挥作用的科学内涵。通过开发新剂型、改变给药途径、严格控制质量标准等,使其疗效得到更好的发挥。参考文献[1]赖昌生,赖祥林.二陈汤临床应用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5,22(2):51-53.[2]贾英杰,李小江,张丽丽,等.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8):578-580.[3]张超云,赵清超,黄显章,等.混料均匀设计法研究二陈汤的配伍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2):387-340.[4]周峰峰,唐文照,贾献慧,等.中药复方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J].2011,20(7):77-79.[5]席先蓉,王支学.二陈汤中陈皮不同配伍对橙皮甙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1):58-60.[6]彭欣,郭俊国,郭新苗,等.乌梅对二陈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0,16(4):89-91.[7]张超云,黄显章,高言明.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二陈汤中3种成分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4):48-5[8]王宏磊,郭书好,徐石海,等.TLCS法测定二陈丸中的β-谷甾醇[J].暨南大学学报,2004,25(1):79-82.[9]胡蓓莉,张艺,李琴韵,等.GC测定二陈丸中柠檬烯的含量[J].中成药,2004,26(6):460-462.[10]刘秋琳.二陈汤降脂作用的理论探讨及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11]孙蓉,刘持年,王平,等.乌梅、生姜对二陈汤降脂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4):10-11.[12]吴同玉,高碧珍,林山,等.不同方药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4(7):470-472.[13]崔德利,陈华圣,许爱华,等.六君二陈解毒汤及其拆方抑制Lewis肺癌及对VEGF和nm23-H1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10,(11):1771-1773.[14]王芬,胡凯文,肖俐,等.二陈汤对CAM-1高表达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1(12):1126-1127.[15]陈玉龙,苗艳艳,吕翠田.健脾和胃类方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3):112-115.[16]李学军,杨叔禹,聂明,等.二陈汤方加减对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以及肝功能和肝脏脂肪变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77-80.[17]黄静娟,刘树军,车念聪.活血与化痰基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基本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9):633-636.[18]刘树军,黄静娟,车念聪.活血化痰基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CYP2E1活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2):109-111.[19]袁梦,车念聪,赵晖,等.化痰与活血基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TNF-α、IL-6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2):170-173.[20]梁中琴,陈星织,王晓霞,等.二陈汤粗粉与二陈汤提取物镇咳祛痰作用比较[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9):802-803.[21]苏奎国,姜良铎,郭勇英,等.桑苏二陈汤加味干预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细胞因子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950-1953.[22]刘永源,贺松其,张锡滔,等.二陈汤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73-375.[23]高碧珍,李延平,李灿东,等.不同中医治法方药对高尿酸血症大鼠体重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3):180-181.[24]袁效涵,黄霞,徐立然,等.不同方剂对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9,31(12):1827-1829.[25]余子川,刘焱文,方颖,等.二陈汤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的化学成分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0):42-43,72.[26]王健美,杜清.二陈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药业,1999,8(12):9-10.[27]汪晖,程军,张卫国,等.二陈汤合煎剂与分煎颗粒剂药效学对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2):17-19.[28]陈子欣.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滴丸[P].中国:102078583A,2011-06-01.[29]杨洪舒.一种二陈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P].中国:102100897A,2011-06-22.
本文标题:二陈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1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