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及其思想产生的背景1、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成名巨著: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2、思想产生的背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残余势力仍然保留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对外贸方面坚持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为了打破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束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论证这一时代要求。(二)绝对优势理论1、主要内容: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家在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中占有那么大的自然优势,以至全世界都认为,跟这种优势作斗争是枉然的”,那么,该国就应该集中分工生产该种产品,其他国家根据自身行业具有的优势分工生产其他商品,然后各国相互交换,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各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可以使得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最有生产效率的部门和行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绝对成本论”,又称“地域分工论”。两国分工的原则是“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比自己制造有利”。2、举例:下面,我们看一个关于绝对优势的例子。我们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两国的劳动力投入和产出情况如表1.1所示:表1.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151205100美国1012010100从表1.1可以看出英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量)为8,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为20;美国生产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2和10,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小麦。这种国际分工将导致两国的产出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如表1.2所示:表1.2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从表1.2可以看出,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仍是240,没有变化,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400,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这说明,国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0020400美国2024000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表1.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表1.3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小麦消费量布消费量英国120200美国1202003、简评3.1理论意义①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宝贵贡献。斯密注重对生产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②绝对优势理论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③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3.2理论缺陷①它只能说明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现实中,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中都不存在比别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它们生产的所有产品效率都低,成本都高。那么,这类经济落后的国家是否应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如果参加,它们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利益?依据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对这种问题只能做出否定的回答。这就成为了绝对成本理论的最主要的缺陷。②斯密关于交换的倾向产生了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正是由于人类有了交换的倾向,才产生了社会分工。斯密在这里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逐渐有了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有了分工,才有了以专业化生产为纽带的商品交换和国际贸易。斯密受时代的局限,未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一)生平简介及思想产生的背景1、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成名巨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思想产生的背景:李嘉图生活在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命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自由贸易的思想依据时,李嘉图适时而出。(二)比较优势理论1、产生背景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李嘉图站在工业资本家的立场上反对《谷物法》,由此提出了比较优势思想。2、理论假设:①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产品。②以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差异为基础,并假定所有劳动是同质的。③所有生产要素都实现充分利用。④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内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⑤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⑥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⑦贸易方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没有货币媒介的参与。⑧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3、理论的主要内容:3.1贸易的分析基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相对生产成本和相对价格不同→贸易可能发生比较优势具体而言,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四种方法来确定。设甲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1,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1;乙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2,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2,劳动的工资率为W,则:A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甲国相对于乙国)=(Q1/L1)/(Q2/L2)。比值越高,表示甲国在A产品的生产相对于乙国来说具有相对优势;A产品的相对成本(甲国相对于乙国)=(L1/Q1)/(L2/Q2)。比值越低,表示甲国在A产品的生产相对于乙国越具有相对优势;A产品的相对价格=(WL1/Q1)/(WL2/Q2)=(L1/Q1)/(L2/Q2)。比值越低,表示甲国在A产品的销售相对于乙国越具有相对优势;3.2主要内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田忌赛马Sum: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小麦的绝对优势更大些;中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劣势,但布的绝对劣势更小些;小麦布劳动投入量L1产出量Q1劳动生产率Q1/L1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劳动投入量L2产出量Q2劳动生产率Q2/L2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美国101201240.25101001020.5中国4012030.2542010050.524、实例论证(1)理论假设: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都只生产小麦和布两种产品,劳动L是唯一的同质投入要素。两国在分工前的产出和相对劳动生产率如下表所示分工后美国和中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美国2024000中国0060300相互贸易后美国和中国的国内消费量注:假定美国用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注:美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Q1/L1)为12,中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Q2/L2)为5;小麦的消费量布的消费量小麦的消费量布的消费量美国120(从240单位小麦中拿出120单位去交换布而余下的)150(从中国那里用120单位小麦交换而来的布)中国120(从美国那里用150单位布交换而来的120单位小麦)150(从300单位布中拿出150单位去交换小麦而余下的)中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O180120240小麦300布PPF1150100PPF2E1E2CIC1CIC2(2)图形描述对中国而言: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300/180)/1=1.67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80/300)/1=0.6PPF:生产可能曲线CIC:福利水平贸易前的均衡状态(E1)贸易后的均衡状态(E2)生产组合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消费组合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贸易没有进口120单位小麦出口150单位布福利水平CIC1CIC2O180120240小麦300布PPF1150100PPF2E1E2CIC1CIC2中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120240小麦300O布PPF1200150100PPF2E1E2CIC1CIC2对美国而言: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00/240)/1=0.83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40/200)/1=1.2贸易前的均衡状态贸易后的均衡状态生产组合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消费组合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贸易没有进口150单位布出口120单位小麦福利水平CIC1CIC2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小麦300O布PPF1200150100PPF2E1E2CIC1CIC21202405、结论:(1)可以看出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生产小麦的优势更大些。而中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出于绝对劣势,但生产布的劣势更小些。(2)在此情况下美国应生产最有利的小麦,而中国应生产布,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6、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6.1理论意义①比较优势思想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真理之一”。②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揭示了比较利益原则,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③现代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思想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6.2理论局限性①李嘉图把比较优势思想建立在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假设前提上。他简单地把动态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世界,因而得出的参加贸易各国所获得的利益都是短期利益,没有说明这种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的长远利益。②比较优势思想并未完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它认为国际贸易中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在于国内、国际市场中有着不同的交换比率,这个观点并非错误的,但试图用这一观点来完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却是不妥的。③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按照其思想,比较利益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国际贸易最有可能出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实际上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展开。④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得以提高,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成一些人获利,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三、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
本文标题: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2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