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提升能力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2015.6.28一、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城际交通压力巨大。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明确指出:“在百万以上城市,要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式,已成为世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有30个城市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区域的城际交通系统也开始建设,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显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重庆轨道交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未来五年内,重庆轨道交通的开工强度将达到40公里/年,居全国第一位。根据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9条运营线路、总长410.24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与此同时,成都、昆明、贵阳等西部城市都规划了百公里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随着这些地区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投入运营,必将需要大量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二)人才需求根据许多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除了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人员外,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运营人员需求,人员需求岗位既涉及行车组织人员,也涉及非行车人员。据推算,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近期将会有30%的增长势头。并且,未来10年内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仍将继续走强。专家预测,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大约需要各类人才1300人左右,60%是一线技术管理和运营管理人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运营人员需求。届时,仅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每年新增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就达到1600人左右。若将重庆的铁路建设和全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计算在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每年的人才新增需求将十分庞大。二、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情况(一)专业现状我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收成教学生,2009年开始高职招生。作为重庆市高职院校中最早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校,我院始终保持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强调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建设稳步发展。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256人,毕业生380人,历年就业率均达到100%。目前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专任教师9名,兼职教师10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6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8人;以上教师均有到生产单位实习和培训的经历。10名兼职教师分别来自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等企业。其中行业专家2名,企业技术骨干4名,能工巧匠4名。三、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已有专业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结合重点支持专业建设,以城轨交通系统发展为契机,加强与成都地铁、重庆轻轨等城轨企业的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完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善科学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将本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专业特色明显、师资设备一流、教学质量较高、西南地区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二)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1.构建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构筑紧密的工学结合育人平台。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共建专业新体制的研究与实践;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重庆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发展为宗旨,根据区域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结构布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职业素质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人员,在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生产第一线岗位从事客流组织、行车组织、票务管理、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行车组织、客运服务等职业核心技能,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及业务拓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及地铁人员比例,控制学生规模,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计划不超过300人。3.剖析岗位技能,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流程,从岗位典型工作职责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入手,课程设置对接职业标准,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能力,教学情境对接工作情境,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内容包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完成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方法设计;建设2-3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精品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2-3本实用型强的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开发多媒体课件、工程案例、专业实训项目和技能拓展项目等形式多样的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等。4.完善制度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力争三年,聘请、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各1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3名;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90%;专兼教师比例稳定在1:1以上。建设期内,教学团队计划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省部级教研教改及教育规划课题2项,新增专业相关教研教改论文5-8篇。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标准,打造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包括:组织专业教师到专业院校完成理论培训深造;组织专业教师到轨道交通企业培养专业技能;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院校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引进高素质高校毕业生加入教学团队;引进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加入教学团队等。表1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表师资结构类型现状目标专职教师教师总数9人12人专业带头人1人2人骨干教师1人4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0%90%高级职称2人4人中级职称6人8人兼职教师人数10人16人资源库20人35人5.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强化实践育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全面贯彻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满足区域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员工培训及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社会技术服务的需要。通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服务重庆及周边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内容包括: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训实习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建设。新建校内实训室3个;续建校外实习基地5个、新增校外实习基地8个;在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升级扩建的同时,重视加强内涵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践教学的50%,学生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1)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建设根据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的需要,重点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在校内实训中心,模拟真实岗位训练、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表2校内实习实训建设项目表序号建设项目实训室功能经费预算(万元)预计年开机时数1轨道交通车站管理模拟实训中心地铁车站布局设计;地铁车站客运组织关键设备布置及设备操作演练;地铁车站客运组织管理演练;地铁车站行车组织管理演练;火灾、水灾等紧急情况下设备人工控制与操作;实现地铁票务工作演练。1603002轨道交通行调控制模拟实训室实现轨道交通列车运营调度、微机联锁的仿真及全线演示和教学功能:模拟列车的实际运行图、计算运营统计指标;在仿真系统上运行各种运营调整、组织方案,学习行车组织调度。3403003轨道交通沙盘及控制实训室轨道交通沙盘模型实际运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本实训室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多门课程的辅助教学和实验平台,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行车组织”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同时本系统也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知识的普及创造了条件。150300(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点与重庆市以及西南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之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就业的单位、教师开展产学研的平台。续建5个校外实训基地: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重庆机务段、内江铁路机械学校、重庆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北京恒安卫士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新建8个校外实训基地:成都地铁、贵阳地铁、昆明地铁、深圳地铁、北京地铁、长沙地铁、成都站、贵阳站。(3)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内容包括:实训室管理办法;实训室设备操作规程;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实训室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训守则;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学生校外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企业招聘实习学生就业有关程序和要求;教师赴合作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酬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6.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搭建校企数字传输平台,将企业的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7.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以建立工学结合的监控机制及评价制度为核心,使建立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达到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对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对岗位(群)及岗位能力选择的监控;对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及调整的监控;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的监控,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教学质量标准体系。(2)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制度。(3)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4)企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制度。(5)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反馈与改进管理制度。此外,逐步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情况由专人负责统计,以此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做好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发展轨迹的追踪记录。表3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评价内容与评价目标参与主体行业组织主要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主要评价内容(1)学生主要就业岗位(2)学生就业基本待遇(3)学生对口就业比例(4)行业对学生总体评价等(1)学生是否适应岗位要求(2)学生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等(1)学生及其家长对就业的满意度(2)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3)学生对课程设置意见(4)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等。评价目标(1)学生就业稳定性等(2)行业对学生的满意度(1)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2)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否满足岗位需求8.服务辐射能力建设培训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年社会培训量达到800人日;为企业举办专业讲座。技术服务: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资源为轨道交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供支持
本文标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2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