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要点分解】要点解读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地质构造类型判读及应用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分布、形成过程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地表形态与农业、交通、聚落、商业网点的影响【预习检测】1.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三大类岩石,①~⑦为主要的内、外力作用。回答(1)~(2)题。玄武岩(2)与图中的内、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①——变质作用B.②——变质作用C.④——重熔再生D.⑥——沉积作用(1)下列物质与Ⅰ类岩石特点相似的是()。【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Ⅰ为沉积岩、Ⅱ为变质岩、Ⅲ为岩浆岩,选项中只有石灰岩是沉积岩。第(2)题,图中①环节是外力作用,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②环节为沉积、固结成岩作用,③环节为变质作用,④环节为重熔再生,⑤环节为地壳运动,⑥环节为变质作用,⑦环节为岩浆喷出、冷却凝固。【答案】(1)A(2)C甲、乙两图的比例尺相同且为同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则该地区属于()。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背斜成谷D.向斜成谷【解析】据等高线可知该处是谷地,据“中老翼新”的岩层新老关系断定是背斜。【答案】C长江冲出三峡后,在湖北中南部和湖南北部边缘一带浩浩荡荡蜿蜒东去。特别是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江段(因地处古荆楚之地,俗称荆江),河曲发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仅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河段就有16个大小弯道,其直线距离只有80公里,而河长竟有247公里。读图,回答(1)~(2)题。乙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B.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C.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D.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1)左图中()。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2)下列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参照右图)、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A.丙—a—侵蚀—开采砂金矿B.丙—c—沉积—兴建仓库【解析】第(1)题,从左图中可以看出,乙为凸岸,堆积成河漫滩;丙为凹岸,受河流的侵蚀作用。第(2)题,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河漫滩平原,可以种植农作物。【答案】(1)A(2)C 【探究区】 岩石圈物质循环 (2013年上海卷)图示的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第(2)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与地质作用。大洋中脊处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答案】(1)C(2)C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规律总结】(1)判断岩浆和岩浆岩是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但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4年山东卷)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解析】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因此Ⅱ处岩层老于Ⅰ处;由于Ⅲ处岩层是Ⅰ、Ⅱ岩层受到外力侵蚀作用以后堆积形成的,因此Ⅲ处岩层的形成晚于Ⅰ、Ⅱ两处岩层。【答案】B 一、宏观上——板块运动内容图示应用板块张裂①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②预测地壳运动趋势、解析边界处地理现象的形成解析地质灾害高发及矿产资源的形成板块相撞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③影响山脉走向、地势发展变化二、微观上——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岩层年龄通常形成越早的岩层分布较形成晚的深图示地貌通常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破碎,被侵蚀成谷,向斜反而成山地垒成山、地堑成谷判断依据根据岩层新老关系—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4年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右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第(1)题,砾石滩主要是流水堆积形成。河源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砾石滩属于河漫滩,河漫滩主要在河流的中游地区,且河道弯曲程度较大的河漫滩地区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入海口地区主要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泥沙颗粒小,且堆积有一定的规律性。第(2)题,砾石变圆主要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冰斗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石笋和冰斗棱角分明;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在风力的长期侵蚀下,岩石变圆;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答案】(1)B(2)C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影响因素表现特点流水作用(以河流地貌为例)侵蚀径流量、流速、岩性下蚀“V”型谷:河流上游具有差异性侧蚀河流中下游,河道变宽、变弯沉积径流量、流速、颗粒物大小河流出山口: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具有分选性,即沉积物分布有规律续表外力作用影响因素表现特点风力作用侵蚀风速、岩性风蚀蘑菇、风蚀城堡具有差异性堆积风速、颗粒物大小新月沙丘、黄土堆具有分选性,即沉积物分布有规律冰川作用侵蚀冰川规模、地势高原、高山、高纬地区—沉积地势典型代表:欧洲平原分布的丘陵不具有分选性,堆积物杂乱无章判断河流流向二、外力地貌的应用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说明: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解析】第(1)题,铁路修筑应尽量避免陡坡或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图中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布局,地势起伏小。第(2)题,图中铁路与吐鲁番相距甚远,不利于城市与外界的生产要素流通。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区,山麓地带农业发展条件好,能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答案】(1)D(2)B(3)B 人类活动具体体现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区发展立体农业,平原以种植业为主交通铁路平原地区有利于铁路建设,山区铁路多沿河谷地带分布公路平原地区公路建设,山区公路避开陡坡,多沿等高线修建,形态上呈“之”字形聚落平原地区聚落分布多呈团状,规模较大;山区聚落受地形限制,多沿河谷分布,呈带状【考向区】考点考情梳理考向预测角度呈现方式岩石圈物质循环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以物质循环模型或简图,考查岩石类型或物质循环作用内力作用地势变化趋势分析、地质构造形态判读通过大的构造带及微观地质构造景观为切入背景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常见形态,考查地形地势变化、分布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外力作用外力地貌判读及形成过程以地貌景观或河流地貌切入重在分析外力地貌形成过程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对农业生产布局、交通线路布局影响等高线地形图或水系图与交通图等要素综合呈现地形对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影响【巩固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断层陷落带,也是纵贯东部非洲的地理奇观,是一部丰富的地质百科全书。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全长8700多公里。读图,回答1~2题。下列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的B.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D.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解析】第1题,东非大裂谷位于东非高原,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沉积岩为外力作用形成,岩浆冷却形成岩浆岩;图中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裂谷的形成是地壳张裂的结果。第2题,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是地壳断裂形成的地堑,类似于A、D选项,根据图例判断A选项岩层为沉积岩,D选项的岩层为岩浆岩。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答案】1.B2.A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据图可知,该地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形成的山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C.甲—可能有地下水D.乙—适合修建隧道【解析】第3题,图中的岩层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形成后受到了地壳的水平挤压作用,产生了褶皱与断层;背斜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断层线附近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河谷。第4题,甲是向斜成山,地下可能有水。乙为断层形成的山谷,不适合修建隧道。【答案】3.D4.C一、选择题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A卷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四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正确反映地壳物质
本文标题:【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细致讲解课件: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8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