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域名抢注的法律思考及我国相关制度完善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域名抢注的法律思考及我国相关制度完善姓名:辛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法律指导教师:丁丽瑛20090401域名抢注的法律思考及我国相关制度完善作者:辛鹏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宫新军春节联欢晚会作品知识产权侵权初探-法制与社会2008,(16)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其刚播出后不几天,就遭遇了重庆摄影爱好者李林的知识产权侵权指控,与此同时,春晚的作品也在遭受着他人的肆意侵权.笔者试图拨开迷雾,在本文中分析了春晚作品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问题,并分析了主动侵权与被动侵权的原因,并尝试对综合治理该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2.期刊论文佟桂玲.马骊试论域名与商标冲突问题及解决-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1)域名与商标冲突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新兴的网络经济与传统知识产权经济的矛盾冲突.域名与商标冲突系知识产权纠纷,它既是当今知识产权界的热点,又是难点.本文就域名与商标冲突的表现形式、冲突的原因及冲突的协调等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3.学位论文孟杨域名与商标权冲突问题研究2009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域名作为网络上的一种商业标记,本身已拥有了独特的商业价值。同时,域名的发展也引发了其与商标权的冲突,给传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大量出现的域名与商标权的冲突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法律问题。本文从法学视角对域名与商标权冲突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以域名的基本属性、域名与商标权冲突的表现和成因为出发点,对域名和商标权进行深层次分析,并通过对国际组织、主要发达国家、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我国对解决二者冲突的现行相关法律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探寻其冲突解决的法律途径。以期充实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制度内容,为立法和司法提供科学依据。除引言外,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域名的概念、特征、功能、权利属性和商标权及其取得入手,对域名与商标进行比较,归纳了二者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解决域名和商标权冲突的相关立法;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解决域名与商标权冲突的现行相关立法,并通过分析指出我国现行相关立法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完善我国解决域名与商标权冲突的现行相关立法的几点思考。包括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对我国的现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完善等等。4.期刊论文闻生中文域名抢注工商部门亮红灯-科技文萃2001,1(1)11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文域名数据库正式开通,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有超过50万的中文域名进行了在线申请。11月10日,全球最大的域名注册机构美国NSI也正式开始了中文域名注册服务,在近三个小时的进间内已有300多万个中文域名进行了注册。在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已经注册的中文域名是否对现有的知识产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是否会对现有的知识产权造成侵害?有关职能部门对此有何防范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负责同志。5.期刊论文李俊杰.戚昌文对域名反向劫持的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2)主要对网络纠纷中域名与商标的冲突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域名与现有知识产权存在的不同之处,探讨了建立独立的域名保护制度的必要性.从立法、实际操作的角度针对域名反向劫持的两种形式提出了对域名保护的思路.6.学位论文文蕾域名抢注驰名商标的国际法律保护研究2008互联网的普及及其在社会中商业价值的突显使域名抢注成为网络环境下驰名商标侵权的新形式。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为被侵权人提供更完善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国际知识产权界关注的焦点。这对我国立法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并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新的立法课题。本文从驰名商标被侵权的新形式,即域名抢注的危害入手,结合驰名商标的国际法律保护制度,深入探讨利用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策略来规范、制约域名抢注现象的法理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引证、归纳、分析相关资料,系统地论述探索,透过目前世界涌现的驰名商标侵权的新形式,即域名抢注,发现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空白;既遵循国际趋势,又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实际困难为目标,利用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调整互联网中涉及域名抢注的侵权争议。7.期刊论文佘三池.陈欣.SHESan-chi.CHENXin利用互联网抢注域名引起的法律思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主要对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域名抢注这一行为及其与商标法的冲突进行了法律分析,对域名抢注行为的认定及规制提出了思考与对策.8.学位论文秦颖域名和商标的冲突及其解决2006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在互联网商业进程化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及冲突的解决。作者首先从域名本身入手,分析其属性、结构、法律地位、注册机构及注册原则等:然后阐释域名与商标冲突的原因及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后又从司法途径和非司法途径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域名和商标冲突的解决办法:最后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立法提出若干建议。作者认为,域名与商标冲突产生冲突的原因包括互联网自身的商业化进程、域名和商标各自的特性、各自的注册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其冲突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和非司法途径得以解决。目前的冲突多数表现为域名对商标的侵犯,各国当前的重点也是对商标的保护。我国法院在摸索这类案件的解决之道时遇到了许多障碍,其中最主要是立法的缺失。在初期,法院适用法律很不统一,目前基本达成一致,从操作层面上讲,其依据主要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因此,对于此类案件需要在立法的层面加以完善。另外,也不能仅仅考虑对商标既得权的保护,也要保护域名持有人的合法权利,以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域名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作一界定。而域名的法律性质可以从实然和应然两方面来讲,目前,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将域名列入知识产权的范畴,可以将其视为“民事权益”,而从将来对域名的进一步保护考虑,建议将域名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畴。9.期刊论文陈俊域名抢注的立法分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不当域名抢注与民商事活动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等原则直接相违,有待早日纳入我国高位阶立法的规范之中.域名在区别于传统知识产权客体一般标识性权利的同时也存在冲突,需要相应的细化立法救济,需要以侵犯商标在先权作切入加强有法可依的立法保护.在设计有形立法规则之时需注意利益兼顾,客观量化抢注行为的合理条件等等.10.学位论文徐伟平论网络时代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及解决2008互联网的产生及发展,使社会又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因此,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新旧事物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世界的进步。域名与商标正是这个时期的一个缩影。商标作为一种传统的知识产权客体,早已经被人们所熟知。而域名却是一种网络时代的新兴衍生品,是一种与网络上的数字型IP地址相对应的字符型地址,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域名的“技术性”、“标识性”、“惟一性”和“全球排他性”的法律特征逐步得到了社会和人们的认可,并被广泛用作一种商业标示符号。域名的数量在日益激增,其商业价值也在飞速攀升,但随之而来的,域名与在先知识产权,尤其是商标权的冲突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瞩目,主要表现为域名抢注、域名与商标权的纠纷等。历史的发展是连续的,现在以过去为基础,同时,现在也不能阻碍未来的发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规律,也必须要遵循这些规律。在互联网上加强对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固然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因此而妨碍互联网的发展。解决域名与商标的冲突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商标曾在传统商业活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否定域名的存在价值;同时,也不能因域名发展的迅猛态势及所具有的技术上的优势而肆意侵犯商标所具有的权利。因此应以公平、诚实信用为原则,促进经济发展为基础,从总体和宏观的角度协调域名与商标的利益,构建解决二者冲突的模式。所以,本文选择“论网络时代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及解决”为题进行研究,逐层深入地探讨网络域名与商标的法律冲突及解决途径。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商标及域名的法律界定。包括商标的概念、特征以及域名的概念、结构和法律特征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域名与商标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开始于1996年下半年,以将著名或驰名商标恶意抢注为域名为主要形式。这是第一种权利冲突形式。随着立法的完善和解决冲突经验的丰富,这类冲突已逐渐得到遏制。第二种冲突形式是合法注册的域名与商标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几个商标权人对同一商标都具有商标权,其中的一人将其商标注册为域名,而与其他商标所有人之间发生的冲突;另一种是域名注册人注册的域名与他人的商标相同,且其不享有商标所有权,但其注册的域名在注册时,不具有主观恶意或者虽然在主观上不一定是善意甚至是恶意,但是其在注册域名时具有合法依据,从而引发的域名与商标的冲突。第三类冲突形式是域名反向侵夺,即商标权人恶意利用域名争议解决办法,意图剥夺域名权人所持有的域名,被侵夺的域名往往是知名域名,且与他人在先的商标相同或相似。最后一类冲突的形式是将他人的知名域名注册为商标而产生的冲突。目前这类冲突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类冲突会逐渐增多。本文谈到的这四类冲突形式按时间顺序逐步显现,域名与商标冲突的特征也随之一点点呈现出来。在第二部分的最后,讨论了域名与商标冲突的原因。本文根据域名与商标之间法律特征上的异同,进行分类对比,从而得出结论:域名与商标之间发生冲突主要是由于网络技术对域名的要求不同于传统商业标志,以及域名的法律特征与传统商业标志的法律特征不同而造成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域名与商标冲突的解决。在借鉴国外解决域名与商标权利冲突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的建议。因此,本部分主要分为两节,第一节探讨的是国际上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的主要模式,主要列举了以下几项:(1)美国NSI(NetworkSolutionIncorporation)的域名纠纷处理规则。该规则是目前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域名纠纷处理办法之一,但该规则只是一种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相结合的救济手段,本质上是一种非司法程序,仅起到执行的作用。此外,美国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的特色还包括颁布、实施了《联邦商标反淡化法》和《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其中《联邦商标反淡化法》确立了扩大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原则,而《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则既考虑了域名注册人的利益,也考虑了商标所有人的利益,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方面的一些努力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规范域名注册程序,在注册阶段就尽量避免域名与商标发生冲突;建议利用统一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仲裁程序和调解程序解决冲突并对著名与驰名商标给予特殊保护。(3)国际互联网名称及地址分配公司的“全球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机制”。该机制是一种强制性的行政程序,对于各国在解决域名与商标权利冲突时所采取的模式来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部分的第二节主要探讨的是我国当前可以利用的关于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的措施,并针对各种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构想方案,希望能完善域名与商标冲突的解决途径。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当前,我国针对域名与商标冲突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较少,主要包括《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通过以上法律的相互结合使用来解决冲突,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意味着在司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在本节的最后,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在我国构建解决域名与商标冲突的模
本文标题:域名抢注的法律思考及我国相关制度完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