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第二章-第二节-情感
第二章发展中的学前儿童心理第二节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和发展情绪和情感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第一,人类婴儿具有先天情绪反射,是人类长期进化中保留下来的适应能力,是新生儿与成人最初的交往的“明码”,是今后情绪、情感发展的起点;第二,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力,是对个体本能需要的加强和放大,也是各种复杂社会行为的信号;第三、情绪具有组织功能,能不断地发动和组织人的探究行为,促进或干扰认知的发展;第四,情绪有人际交往功能。一、情绪的起源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对情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的发生,即儿童情绪的课题上。他认为新生儿的“情绪是一种遗传的‘反应模式’,他包含整个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在对儿童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华生认为新生儿存在三种类型的基本情绪反应,即恐惧、愤怒和爱。儿童在后天环境中建立起各种条件反射,促进恐惧、愤怒和爱三种基本情绪的不断发展。与华生观点相反,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认为,一般性的激动反应约在3个月时首先分化为一般性的消极反应和一般性的积极反应,即痛苦和快乐。以后,随着时间的发展,痛苦和快乐越来越分化为其他更丰富的特殊反应。痛苦分化为愤怒、厌恶、恐惧和嫉妒,而快乐则分化为高兴、喜悦和亲爱。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和概括后,提出了新的婴儿情绪分化理论,他认为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了8-10种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它们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随着成熟相继显现。情绪类别最早出现时间诱因经常显露时间诱因痛苦出生后身体痛刺激出生后厌恶出生后味刺激出生后微笑出生后睡眠中,内部过程节律反应出生后兴趣出生后新异光、声和运动物体3个月社会性微笑3-6周高频人语声(女声),人的面孔出现3个月熟人面孔出现,面对面玩愤怒2个月药物注射痛刺激7-8个月身体活动受限制悲伤3-4个月治疗痛刺激7个月与熟人分离惧怕7个月从高处降落9个月陌生人和新异性较大的物体出现,如带声音的运动玩具出现惊奇1岁新异物突然出现2岁同前害羞1-1.5岁熟悉环境中陌生人出现2岁同前轻蔑1-1.5岁欢乐情况下显示自己的成功3岁同前自罪感1-1.5岁抢夺别人的玩具3岁做错事,如打破杯子表3-1儿童情绪发生时间表对于新生儿来说,情绪的引起基本上由于生理的需要和防御本能的需要,是一种先天的条对于新生儿来说,情绪的引起基本上由于生理的需要和防御本能的需要,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以后,情绪的诱因就变得多样化了。随着引发情绪发作的其他因素的相应增多,表面儿童情绪的适应范围有了增加,情绪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对立的报告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因素,即儿童情感的发展与环境作用密不可分。当儿童的需要超出机体需要的范围而逐渐扩大时,儿童与环境的交往变得复杂起来。因而,他们的情绪经验也日益丰富起来。二、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一)微笑在出生后几个小时的新生儿脸上可以见到勉强称得上“微笑”的反应。事实上,它并不是真正的微笑,因为这种反应只局限在口部,不包括眼睛和眼睑等部位的活动。婴儿从第一周通过抚摸他的皮肤等手段获得这种微笑反应,到第五周时,引起微笑的有效刺激成为视觉形象,如人的眼睛、面孔等。婴儿微笑反应的是快乐的情绪。这是一种正向的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应引起成人的重视。比如,让儿童参加游戏,同他人玩耍,都能引起儿童适时的欢乐。这样的快乐对儿童来说是有益的。成人应该与他们分享快乐。(二)痛苦与悲伤痛苦是由于持续的、超水平的不良刺激引起的。痛苦的第一表现形式是啼哭。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方式。儿童啼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和性别差异。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儿童学习的失败也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悲伤一般与痛苦同步发生,是痛苦的表现形式。(三)焦虑和恐惧焦虑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儿童心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主要是一种现实性焦虑,即对于外界的危险或者意料中伤害知觉的反应。但是这种焦虑的倾向来自于遗传,儿童只是再重演史前人及现代原始人的行为。这些人因为无助,对于新奇的及许多熟悉的事物都经历着一种恐惧之感,虽然这些事物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可怕的了。幼儿离园焦虑恐惧是一种有害的具有压抑作用的情绪。引起恐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习得的。凡强度过大或变异过大的事件都可能引起恐惧。例如巨响、跌落、疼痛、孤独、无援等都是引发恐惧的天然线索,还由这些线索派生出来的具体恐怖对象,如怕黑暗、怕动物、怕陌生人、怕陌生环境等。宝宝“怕生”宝宝“怕生”(四)愤怒愤怒是一种激活水平很高的爆发式负面情绪,当个体对一个强烈的愿望受到限制时,就会产生愤怒。愤怒可能会导致降低认知和监控的作用,也可能会激活更大程度的活力和更高层次的追求的作用。婴儿的愤怒往往产生于身体的活动被限制。对于年龄大的儿童而言,不良的人际关系或受侮辱、受欺骗、受压制都会导致愤怒。持久的痛苦和恐惧,也可能转化为愤怒。愤怒的宝宝此外,婴儿的情绪和情感容易变换、易冲动、易传染、易外露,也都是较明显的特点。对于幼儿来说,除了表现出情感的动因更加丰富,所引起的情感更加深刻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形成了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于此同时,幼儿还奠定了其他高级情感的基础,例如理智感和美感等。幼儿的情绪虽然比婴儿期有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地说还是不稳定的,仍然有易变、易冲动、易“传染”的特点。幼儿的后期与前期相比,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有所增长,产生了一些稳定的情绪,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能运用语言来调节情感。儿童进入学校后,心理水平有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情感也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与他们的主导活动——学习是分不开的。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工作、生产劳动更使他们的情感的社会性大大加强,学龄初期的儿童在独立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锻炼下,情感有了很大的发展。二、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绪控制一、婴儿的表情和表情的识别能力孟昭兰等对中国婴儿面部的六种表情(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惧怕)的测试,发现新生儿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发射性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婴儿的表情开始日益丰富多彩,并具有很大的适应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是表情的社会化。婴儿的表情社会化集中表现在对成人尤其照看者表情的呼应上。婴儿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局限在亲子双方之间,还反映在母婴两人对于“第三者”的信息交流。这就是情绪的社会参照作用。社会性参照作用能够促进儿童与成人对环境认识、经验、情感体验的分享,促进亲子心理过程的共发、共振、共鸣,因而有利于儿童自我知觉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最终形成有深远的影响。《看脸色行事》看脸色行事视崖实验是吉布森等设计的一个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经典实验。利用视崖装置同样也可以研究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研究者将1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装置中间的平台上,还是由母亲站在装置的一边鼓励婴儿拾取一个玩具。当将玩具放在“浅侧”时,婴儿很容易取得玩具,当母亲站在“深侧”一边,而将玩具放在“深侧”的“断崖”处,婴儿的深度知觉使他对爬向“深侧”的行为和取得玩具的目的产生了犹豫。显然,这个犹豫是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于是,婴儿抬起头看妈妈的脸。这时,如果妈妈的面部表情是正向的肯定和鼓励,婴儿则消除顾虑,爬向“断崖”处取出玩具。如果母亲的面部表情是负向的恐惧、畏吓,那么婴儿就停止不前,不去取玩具。可见,社会性参照作用直接影响了儿童的行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技能,昂德将它的发展经历划分为四个水平:第一水平(0-2个月):不完整的面部表情。婴儿自发的情绪与成人的表情还没有形成联系。第二水平(2-5个月):无评价的面部知觉。这时婴儿只是对成人的面部的特征刺激作出反应,而不是对成人面部表情的信息进行加工。第三水平(5-7个月):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对于不同人和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表情有了一致性的理解,表面婴儿对面部表情有了概括化的认识。第四水平(7-10个月):在因果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这时的婴儿已经学会了识别他人的表情并影响自身行为,使情绪成为信息交流的方式。二、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儿童情绪的表达能力,是与他们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密不可分的。儿童情绪发展的最高境界不仅包括对自己情感的表达和控制,也包括对他人情感的正确理解,即理解他人情感的原因、性质和真实性。受认知水平(主要是表征水平)的限制,年幼儿童很难相信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不同的情绪。知道十岁左右,儿童才认识到一个人可能同时体验到两种相反的情绪,如又高兴又伤心。小学中年级的大孩子才懂得“情感交流”的复杂性,并且逐步明白人的情绪和表现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在同伴交往中,对情绪的理解对同伴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移情既是对他人的情绪的意识,又是与他人情绪的共鸣。儿童对情绪的理解,与他们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关。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控制儿童对自身情绪的控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婴儿的情绪控制能力是很有限的。这一点需要照看者能够及时地感知到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对外界环境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婴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2岁儿童已经能表达他们的情绪感受,并学会了采用一定的方式来控制情绪。3岁的儿童开始运用控制的表情来表达快乐、惊讶等情绪。儿童学会控制自身情绪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观察与学习、不断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和不断接受强化的过程。因此,成人要做好社会规范作用。帮助儿童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儿童的情绪的控制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体验,对于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要教导及时,对于儿童良好的情绪表现和转变要及时表扬。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绪调控实质上就是情绪与认知和意志的关系,它体现了心理过程的协调发展,也体现了人际关系与儿童情绪发展的本质联系。因此,维护学前儿童的情绪健康,尤为重要。1、华生认为新生儿存在三种类型的基本情绪反应,即恐慌、愤怒和()。A.哭B.笑C.焦虑D.爱2、幼儿情绪的特点有:易转变、易冲动和()。A.易外露B.易传染C.易爆发D.易安抚3、与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有重要联系的是()。A.性格B.个性C.性别D.气质1、D2、B3、D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第二章-第二节-情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9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