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是以形象说话的,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具体见下表:形象类别内涵典例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和诗人“我”的形象《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李白《行路难》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写的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所描写的落叶和长江事物形象作者用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所借助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春蚕和蜡烛形象是诗歌主旨、情感的寄托,是解读诗歌的入口。把握形象,主要是把握作者所关注的形象特点和表现这一特点的意义。描绘形象是作者抒情言志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诗歌鉴赏题十分关注的测试点。如: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2010年江苏卷《送魏二》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规律总结】在高考中,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侧重于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有时,会把对形象的鉴赏与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角度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诗意助读】千万之恨,我恨透了把人弄到天涯。苍山上空悬着的明月不知道我心中的愁事,却照样缺、照样圆,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朵朵,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问题】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审题推断】细审文本及题目,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信息1】“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推论:主人公满腹怨恨。【信息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推论: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以花自喻,惜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解题指导】第一步:审。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例如本题鉴赏的对象就是思妇;鉴赏的要求是“简要分析”,需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第二步:找。找到诗歌中描绘形象的有关句子。本词描写的是女主人公丈夫出门在外,自己独居时所见所思,其形象由此呈现出来。具体可从下列词句看出:“千万恨”“在天涯”“山月”“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等。第三步:析。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从词句描写上看主人公的性格,从本词的氛围上品读其心境和情怀,女主人公盼望远行的丈夫归来而不得,满腹哀怨,向“山月”倾诉,无奈“山月不知心里事”;只得看花遣闷,不料反而增添了烦恼。水面风来,风吹花落,正像自己易逝的青春年华;碧云动荡间,日已西斜,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更令人悲戚和哀伤。第四步:结。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词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本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思妇形象。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阅卷手札】现场答案得失分评析(1)能指出是一个“思妇”形象,得1分(2)未进行“简要分析”,失2分“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不是形象特点,失1分实际得分:1分增分提示:1.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好题的关键。要仔细审题,全面理解题意,并一一落实。此类题目往往要求“简要分析”,必须在答案中体现出来。2.概括要准确、全面,也要突出重点。不能顾此失彼,抓了芝麻漏了西瓜。1.审读标题,挖掘其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古人特别重视诗文题目的拟立,诗歌题目更是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信息。如白居易的《卖炭翁》,题目就交代了写作对象——卖炭翁,这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形象,诗歌表达了对其遭遇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2.了解背景,知人也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就作家所处的时代而言,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就作家的个人遭遇而言,由于个人的身世、处境的不同,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如赏析李白的诗歌,就要理解其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一生,诗人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昂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赏析时应该抓住这些特点。3.整体感知,定形象身份对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时,首先要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如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塑造的是一个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思妇形象。4.抓关键语,析形象特点古人写诗填词,很讲究炼字炼句,可以说流传至今的名家名篇,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语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细节、侧面描写来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语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抓住“千万恨”“不知心里事”“空落眼前花”等心理描写就能概括出主人公的形象。(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诗意助读】今年二月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开放的时节,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又安于穷困。我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飘逸!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讲解1.审读标题,挖掘其信息。本诗题目点明了作诗的缘由,“怀天经、智老”,表明本诗与友情有关。陈与义另有一首《与智老、天经夜坐》诗:“……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把他们之间那种心神相契的情谊,写得平实而深切。可见诗人说“怀天经、智老,因访之”,绝不是偶然“怀之”、偶然“访之”,而是常怀、常访的,所以诗中虽说“忽忆”,实则是真情的流露。这是一个对友情无比珍视的人。2.了解背景,知人也论世。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二月,前一年诗人因病辞官,离开朝廷,移居青镇。靖康之变,诗人避难江南,到此已历十年。十年来,思家忧国,无限心事,无人倾诉。如今抱衰病之躯,闲居青镇,心中有无限感慨。诗中“多病”“固穷”,虽说的是朋友,也暗示了诗人的处境。因此,那安贫淡泊的一面,又能使他以诗书自娱,保持心境的宁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平和淡泊、不慕荣利,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人。3.整体感知,定形象身份。诗中的主人公是诗人自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是一个珍视友情的诗人形象。4.抓关键语,析形象特点。我们从“客子光阴诗卷里”可以想象出诗人每日吟诗度日,是一个情趣高雅的人;从“西庵禅伯还多病”“忽忆轻舟寻二子”可以看出他对友谊的珍视。结尾一句可以让我们想象出诗人的形象: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迎风而立,遥望对岸。这是一个风流飘逸的形象。参考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角度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诗意助读】欣赏惠崇一幅烟雨归雁图,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思油然而生。于是我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一幅画!”【问题】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审题推断】细读本诗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信息1】“烟雨归雁”。推论:这是画境,是惠崇作品的主要内容,“归雁”表示思乡之情。“烟雨”迷蒙更易使人产生似真似幻的感觉。【信息2】“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推论:烟雨归雁图勾起了作者的乡思,错把画境当作真景,想找船归乡。最后被“故人”点醒。【解题指导】第一步:仔细审题,捕捉关键信息。从题目和注释可知,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画境和感受是主要内容。第二步:搜索景物,描绘画面内容。要从诗歌中筛选出所描绘的景物:“烟雨”“归雁”“洞庭”等,这一切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烟雨归雁图,自然勾起了诗人浓烈的乡思。第三步:感受意境,分析作者感情。抓住画中的景物,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惠崇的《烟雨归雁图》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归雁掠过烟雨迷蒙的湖面,使他产生幻觉,勾起了他浓烈的乡思。以至于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可见,惠崇的技法是何等的高明!作者内心的故乡之思是多么浓烈!第四步:组织答案,简要赏析诗歌。要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来进行赏析,还必须结合诗中观画者(作者)的反应。作答时,一要描摹画面景物,二要交代观画者的表现。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阅卷手札】现场答案得失分评析(1)答出让作者误以为是真景,得2分;答出被朋友点醒,得1分(2)该答案对画面景物未进行描摹,没有落实题目中对“画境”的要求,失2分(3)没有点出画面触发了作者的乡愁,失1分实际得分:3分增分提示:1.除了认真审题外,还要加强规范意识,明确这一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和思路。这类题目要描摹画面景物,题目中也做了明确要求。2.古典诗词理解上有难度,要结合作者、背景、注释等准确理解。在平时也要多读、多揣摩,积累阅读的经验。1.缘景明情,探知诗人感情古代许多写景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如赏析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的《雨雪曲》:“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只要抓住诗中的“寒”“暗”等词语,就能品味出诗中的凄凉。2.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契合的体现,是诗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诗人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
本文标题:【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9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