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详细很好)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1、背景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两个凡是”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上还在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华国锋(1921—200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怎样的大讨论?意义何在?(2)思想基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3)指导思想: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思想基础:背景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路线•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政治路线•④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⑤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路线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等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结束了“左”倾错误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巩固练习3、意义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二代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第三代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巨变结果领导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毛泽东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二、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现实原因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现实原因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哪些弊端?历史原因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公社社员吃公共食堂公社社员集体劳动场景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存在平均主义的弊端。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农田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思考: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答: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1978年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2)、措施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推广深化变革生产关系。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1983年撤销,建立;撤销,建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流通渠道的改变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意义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1)原因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计划经济使企业缺乏自主权失去活力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制(2)内容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16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3)、意义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989年前后,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斗争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必要性可能性改革遇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运遇挫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过程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1世纪初十五大南方谈话理论提出目标确立确立框架理论完善基本建立十六大进一步完善(进入新阶段)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国民经济国际地位生活水平(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概念二、过程理论上作出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行动上实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三、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小结:(板书设计)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这是不是意昧着一点也不需要国家的计划、调控与干预呢?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⑶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⑷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计划经济体制⑴建立:基本特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积极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家庭或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结束了“左”倾错误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巩固练习3.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B安徽、江西C福建、四川D安徽、广西4.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5.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A
本文标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详细很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1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