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弘扬民族精神 做诚信学生
2004年9月20日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思维、意志、情感、习惯和品格。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这个民族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她作为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其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总是与这一民族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的,从而在完成这些历史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了四点,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远古时代,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两族融合发展,延向四方,后经不断发展,融为一个以中原族体为主体、包括四方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龙的形象,就是融合的产物。在中华千年文明史里,统一是主要特征和内容。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反抗精神,抵御外侮、威武不屈、维护统一。“爱好和平”,中国人崇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热爱祖国、善待邻邦、扶危济贫,维护正义与人权。“勤劳勇敢”,中华民族以经历千年的聪明智慧,创造了商周秦汉隋唐的辉煌文明。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创业精神。“自强不息”,千年来,中华民族提倡“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信条,形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的时代精神。养成排除万难、百折不挠、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诚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千里诵义者也。”一个国家,如果无法取信于民,这个国家必然会走向灭亡,历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他的改朝换代也都与民众的信任、人心的向背有关。一个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信誉,谁敢跟它打交道,谁认它的产品,最后也只好关门大吉,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个人老想造假骗人,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决没有好下场,“狼来了”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子。总之,恪守诚信是建立良性社会的基础,是为人的根本准则。店不漏针,足显诚信之致。广恒信是做皮毛店生意的商号,相当于现在的中介。一场无情大火烧没了货栈,但广恒信按原来的清单,逐项予以赔偿。一根针掉下来,商家都要归还,这就是店不漏针的来由。清道光年间忻州有一个经营栈房的商人名叫陈其昌,别人在他的店存了些货,这一存就是十几年。许多人都认为应该把货处理了,但陈其昌始终认为,应给他完好地保存。十几年以后,当货主的后代前来货栈时候,发现这个货还完好无损。现存的百年老店如同仁堂、胡庆余堂以及明清时期辉煌几百余载的晋商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它们所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诚信。其诚信典故之浩然正气时至今日依然荡气回肠,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诚信的份量。诚信小故事烽火戏诸侯(周·周幽王)保住诚信(春秋·子贡)立木取信(战国·商鞅)完璧归赵(战国·蔺相如)曹操断发(三国·曹操)七擒孟获(三国·诸葛亮)关羽投降(三国·关羽)嵇康托孤(魏·山涛)黄裳还珠(宋·黄裳)邓稼先以诚交友(现代科学家)…………曹操关羽诚信品质都包含哪些内容?“诚信”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丁是丁,卯是卯,一是一,二是二。不带故意扭曲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动机,不带欺诈的动机。“诚信”,主要靠自律。“诚信”,主要表现在“付出”上。“诚信”,是面对社会,面对大众的,而不是面对个别人或小集团的。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如何做个诚信的学生?我们班的“诚信”学生我宣誓:言必行,行必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诚信换取诚信,以诚信收获成功。用诚信开启知识之窗,用诚信鼓起上进之帆。我诚信,我光荣;我诚信,我自尊;我诚信,我成功。一、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二、不说假话、谎话,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不搞假签名,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学习要踏实,不能不懂装懂。三、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尽力做到,没能做到要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四、不要弄虚作假,不说空话、大话,自己无法办到的事不要硬充好汉、允诺别人。五、未经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六、拾到钱物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时要主动交公。七、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做了错事要及时改正,不隐瞒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不能为了顾面子而将错就错。八、向同学、家人、邻里宣传古今中外、社会上“诚实守信”的人物和典型事例,营造人人都来说实话、讲信用的道德氛围。九、提高自身防骗、自卫的能力,敢于同欺诈行为作斗争。十、大力宣传本班、本校同学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严格要求自己,争当诚信标兵。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从不过问国家大事。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不应该这样不理朝政,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响下了监狱。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但都没有成功。于是周幽王在宫中悬赏:“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赏两黄金。”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西部一个叫犬戒的少数民族部落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戒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就把火烧起来;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赶紧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却听到山上一阵阵欢快的奏乐声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见此情景就真的笑了。周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出主意的那个人一千两黄金。周幽王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联合犬戒进攻周朝的都城镐京。周幽王连忙下了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滚滚浓烟,夜里火光通明,可是诸侯们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戒兵一至,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儿子伯服杀了,把褒姒也抢走了。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戒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戒,立原来的太子姬宜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戒又经常进犯,周朝西边很多土地都被犬戒占了去。周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和氏壁”,希望赵王答应。这件事让赵惠文王左右为难:要是答应了,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壁又得不到城;要是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于是,赵惠文王就想蔺相如出使秦国,让他要么把壁带回来,要么把十五个城池带回来。蔺相如一口答应了,并且说:“不完成使命不回来见大王。”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了咸阳,秦昭襄王接见了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壁看了看,挺高兴,又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可是就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确信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换壁。于是,他上前对秦昭王襄王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壁递给商相如。蔺相如一拿到壁,就怒气冲冲地说:“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壁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壁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壁在这柱子上一同撞碎!”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壁,对着柱子作出要砸碎的样子。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壁,连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怕再上当,就说:“大王如果诚心换壁,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壁的仪式,我才敢把壁奉上。”秦王答应了。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的模样,把壁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的咸阳的使臣,在大殿上举行隆重的仪式。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有诚意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壁交出来。”秦王觉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就放他回去了。秦国当然不愿意割十五个城池,这件事就这样放下了。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提拔他为上大夫。完璧归赵保住诚信孔子的学生子贡向老师请教治国的办法。孔子说:“一是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二是国家拥有强大的军队;三是取得臣民的信任。”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条,应该先去掉哪一条叫?”孔子说:“去掉军队。”子贡又问:“如果再去掉一条呢?”孔子答:“去掉衣食,宁可不得足食,也要保住信用。如果得不到臣民的信任,国家迟早要灭亡。”立木取信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纷纷参与争霸战争中来,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一百多个诸侯国已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了战国初期,比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了,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秦国是七个诸侯国中最弱、最被别的诸侯国看不起的,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时,面对自己的处境和地位非常着急。为了求得有识这士的帮助,他向天下发布了求贤令:“各个诸侯都看不起我们,这是秦国莫大的耻辱!有能出谋划策让秦国强大的人,我封给他高官,还赏赐给他封地。”秦孝公的求贤令,引来了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家——公孙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鞅。商鞅来到秦国,与秦孝公长谈三次,最后说得秦孝公心花怒放,连连称是,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秦孝公很想支持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图强,但这有损秦国贵族的利益。为避免贵族们的反对、干涉,秦孝公决定先召开宫廷辩论会,在辩论会上,商鞅舌战群雄。秦孝公看到商鞅才华出众,当时就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获得了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并不急于发布新发令,而是先到都需南门外,在很多百姓面前立了一根商的木头杆子。并且贴出告示,声称:谁能把这根木头找到北门去,就赏他十两黄金。不一会儿,城门口就聚了好多人。大家都想得到金子,但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都怕扛了木头又没钱,自己挨累倒不要紧,关键是怕成了别人的笑柄。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可是赏金越高,大家就觉得不合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木头。俗语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个人从人群里挤出来,他挽起衣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扛到北门。商鞅立刻传令赏给他五十两黄金。这事传出后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秦国,老百姓都说:“左庶长真是说到做到,有了这样的官司可好了。”第二天,大伙儿又跑到城门口看到没有木头。大家没发现木头,却看到了商鞅变法的新法令。法令里有许多利用穷人的条文,但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个法令的真实性。于是,老百姓努力耕田织布,愿意参军打仗,靠英勇杀敌、多立战来赢得地位和财富。秦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但是总有一小撮旧贵族心怀不满,他们念念不忘过去靠贵族身份得来的荣华富贵,因此恨透了商鞅,太子的两个师傅公然唆使太子犯法,结果商鞅以教唆罪对他们处以严刑。七擒孟获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君
本文标题:弘扬民族精神 做诚信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2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