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1.课程基本描述微课程名称:《鞌之战》歧解句式探究所属学科门类:文学所属专业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所属专业:汉语言文学所属课程古代汉语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主讲人:刘芳所在院校: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所在院系:文法系2.教学背景《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语言类专业核心课、同时也是一门阅读中国古代文献的工具课。教学任务包括绪论、文选、通论、练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文选和通论的教学。“文选”以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典范散文为主,“通论”重点介绍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工具书的使用、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诗词格律、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标点翻译、常用修辞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古代汉语方面的研究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后续课程和其它古代文化知识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本微课程“《鞌之战》歧解句式探究”,属于“古代汉语”课程中“文选”《鞌之战》内的重点、难点。《左传》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然而其在发挥《春秋经》“微言大义”的同时,字词使用上的隔阂又会给今人造成阅读上的障碍,往往使人不得其解。比如《鞌之战》是《左传》中的名篇,被通行的多家《古代汉语》教材收录。可是,对于文中有些疑难词语和文句,各教材的处理却不尽相同,解说多有不同看法。本次课主要讨论文中“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一句的准确译文,同时涉及到语义搭配、异文、出土材料等知识,是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采用精讲、讨论、启发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知识掌握更有针对性;教学方式上以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上,采用ppt课件作为主要的辅助形式,同时配合相关甲骨文图片及秦陵铜车马修复图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句义所在。最后,再为学生提供学术界对《鞌之战》中“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的不同看法,请学生课后进行重点分析,真正学会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3.教学目标通过微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了解学术界对“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译文的不同看法。(2)掌握对歧解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学会运用文字学、语义学、异文、考古资料等知识解决歧解类句式的翻译。(3)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具备基本的解读古代文献的能力。(4)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独立思考、解决古代汉语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4.教学方法本次课主要采用讲授式、引导式教学法,通过讲练、提问、讨论,总结等形式将问题引向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首先提出《鞌之战》的字词解释历来存在不同看法,进而引出学界对“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的两种不同翻译。然后从文字学、语义搭配、考古资料以及异文材料的讲解,使学生透彻理解全句的准确译文;最后通过提供相类问题的课后思考,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本次微课程属于对教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分析,因而其教学过程共分为问题引入、句式讲解、课后思考题布置三个环节。(1)问题引入本次课程是对所讲文选《鞌之战》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是为了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激发对古代汉语相关问题的研究热情。通过引入学术界对“而矢贯余手及肘”的不同看法——“一箭”说和“两箭”说,教师提出问题:这种歧解句式在进行现代翻译时,究竟该如何处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2)句式讲解首先,指明歧解问题的存在主要源于大家对句中“及”字的词义和词性看法不同,“一箭”说认为“及”是动词“到达”;“两箭”说则是将“及”看作连词“和”,而这两种用法均为“及”的常用义。为了将问题理清楚,利用ppt演示“及”字甲骨文图片,说明。通过演示使学生对“及”的词义演变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利用古文字研究词义的能力。其次,通过分析句中与“及”字搭配的“贯”字的语义,考察出其所包含的“穿过”义素,指出“一箭”说的问题所在。第三,提供异文材料《史记·齐太公世家》对鞌之战事件的载述,证明“一箭”说确是有问题。第四,通过秦陵铜车马修复图所提供的御者的造型,进一步指出“一箭”说的不合情理。最后得出结论,“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一句的正确译文应是:从一开始交战,就有一支箭穿透了我的手,一支箭穿透了我的臂肘。(3)课后思考题布置最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通过课后思考题将类似有歧解的句式“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提供给学生,并将学术界对这句话中“朝食”的不同看法展示在课件上,请大家提出个人见解。通过思考,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5.教学总结《古代汉语》作为大多数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语言工具课,对更好地阅读古代文献和相关专业学习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阅读一般的旧版古籍,从而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此课程内容多,既有文言文阅读,也有文化常识学习,还有大量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任务繁重;此课程学习内容以先秦语言为主,年代久远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很大难度,而现代社会经济价值取向也使学生对“古文”越来越漠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课时内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再“怕”学古代汉语,而是“喜”学古代汉语,才能达到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本次微课程主要讨论《鞌之战》歧解句式探究的现代翻译。如果单纯采取传统的字词分析讲授法,可能学生兴趣并不高,因此,适当在兴趣激发方面进行一些尝试,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提供一些新的考古资料,会使古代汉语教学更易于进行,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强化知识的应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1)在新的教学手段的帮助下,使《古代汉语》课“活”起来。汉字的形体结构、词义的发展演变、古代相关的文物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更具直观性,消除时空上的距离感,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于学习。本次微课程中对“及”、“贯”二字的甲骨文图片以及秦陵铜车马图的展示,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授课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打破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除了尽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拉近古汉语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之外,还需要建立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交流,使学生真正学会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辅以课后思考题,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同时也为学生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参考的选题,有利于研究型学习的展开。
本文标题: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6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