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说教材:《湖心亭看雪》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文单元中的一篇描绘自然山水的文章。本单元的四篇“记”是人们历来传诵的名篇,学习背诵这样的文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很有帮助。《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以及故国之思。教学重点:通过多形式诵读,品味雪后西湖奇景。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初步形成了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方法,经过朗读训练,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三、说教法(1)诵读法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2)小组竞赛活动法打破文言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讲析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思维,有所创新。(3)赏析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多媒体辅助法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达到最佳程度,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集中,提高学生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达到教学最佳效果。四、说学法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的思辨能力五、说教学过程:初读——精读——品读1、情境导入:用多媒体展现西湖的美景2、作者简介张岱,明末清初人。明亡后,他曾经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消极避世入山隐居,著书以终。所著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目的:有助于学生对文中思想情感的挖掘,利于突破教学难点。3、检查预习学生通过查字典,扫清文字阅读障碍,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一)初读:采用齐读、听读、个读、小组竞赛朗读法,读出文中的停顿,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活跃课堂气氛,初步感知文意。(二)精读: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运用个读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不懂词句。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解决。1、“看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哪些?3、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人?那个人对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我的态度呢?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三)品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读品美点:我认为_______美,写出了________。(可以引导学生从用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谈)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范例:我认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美,写出颇有韵味宛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二读品情感“我从文中____处,理解了作者______的情感”为话题发言。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我从文中周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处,理解了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感”。六、当堂作业:试着用白描手法以几句话的形式写一个人的外貌,力求简洁传神。例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切合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作业:记诵积累文言实词。切合教学目标,对学生今后文言文阅读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归纳小结:学习了课文,我看到了________的西湖,从___________看出来的,我还看到一个__________的张岱,从__________看出来的。这道题的设置涵盖整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小结的习惯。板书设计:情景人孤高自赏、故国之思特立独行白茫茫、浑然一体痴
本文标题: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6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