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双重预防体系双体系两个体系全员培训内容
全员培训内容一、全面的危险源辨识要求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要求考虑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情况。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三、危险源辨识的思路1——按事故起因去查找1、人的因素:心理的、生理的、行为性的2、物的因素: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3、环境因素:室内环境(光照、温度、湿度、通风)、室外环境4、管理因素:劳动组织方式是否科学、操作规程是否健全四、危险源辨识的思路2——按事故类型去查找国家将事故类型分为20种,其中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我们公司不涉及,其余均需防范。1高处坠落、2物体打击、3中毒窒息、4车辆伤害、5机械伤害、6起重伤害、7触电、8淹溺、9灼烫、10火灾、11坍塌、12容器爆炸、13冒顶片帮、14透水、15放炮、16火药爆炸、17锅炉爆炸、18、瓦斯爆炸、19、其他爆炸、20其他伤害。五、辨识出的危险源如何判断其风险大小根据辨识出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进行风险评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重伤及以上事故,职业病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轻伤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根据所识别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与严重性(S)的乘积,计算该危险的风险度,并以此来量化该危险风险的大小。参见下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六、风险的定义更多资料请在T宝内搜索双体系。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七、风险点的定义及划分原则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划分原则:公司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八、如何进行风险点的排查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表A.1),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九、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十、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实施步骤该方法是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识别等步骤。十一、对每个风险点都需要制定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包括四个大的方面: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控制措施。十二、工程控制措施包括: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能过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十三、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警报和警示信号;安全互助体系;培训;风险转移(共担)。培训教育包括:入厂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班前班后会、班组活动、安全知识竞赛等。十四、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十五、应急控制措施包括: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十六、隐患分级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上级安监部门关于重大隐患认定标准中规定情形,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隐患。十七、隐患分类根据隐患排查的内容及范围,事故隐患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和基础管理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内容应包括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全部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失效或未达标即事故隐患。具体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方面。
本文标题:双重预防体系双体系两个体系全员培训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7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