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危险源辨识李晓泉博士(后)副教授安评师注安师安培师高级爆破师Tel:13878192401E-mail:lxq0927@sina.com什么是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是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事故的后果是违背人的意志的。事故的主要特性是什么?•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质•即,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在一起事故发生之前,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这使得事故预防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不是有预谋的.事故的本质是什么?•能量意外释放论:•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2)所有的伤害(或损坏)都是因为–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事故的本质是什么?•3)事故发生时,在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人体(或结构)能否受到伤害(或损坏),以及伤害(或损坏)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或结构)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或结构)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能量意外释放论说明了什么?•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防止人体接触能量•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就是控制能量•1、现代工业生产工艺特点:工艺日趋复杂,向大型化发展;科技含量增加,生产的连续性和自动化程度增加。•2、发生事故的后果和可能性:发生事故的危害和损失极为严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例: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异氰酸钾酯(MIC)毒气泄漏事件装置出现危险故障放空系统洗涤器能力不足,温度压力指示器故障管理控制目标、责任不明确对修改的管理不当而且未选择安全的工艺流程缺乏安全训练和技术经验无应急计划恢复系统失效:放空系统洗涤器能力不足工程完整性安全系统不足而且无法工作、修改不当且修改后未进行分析装置保护措施失效:无应急计划、报警系统关闭、居民无保护措施、医疗设施有限;消防水只能达到15m的高度、制冷单元无法工作、2小时内察觉问题。外部系统装置附近人口激增但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发生紧急情况与外界联系不当、存在大量的人为破坏因素后果:伤害和破坏:2000余人死亡,200000人受伤,停产公司赔偿几百万美元,股票暴跌,从世界排名37位降至200位第一部分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表明发生了事故。如: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能量意外释放论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能量意外释放论提醒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能量的意外逸出或释放。两类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更为困难。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其中:无防护;防护不当;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其中: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强度不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维修、调整不良;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其中: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三、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几个方面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第二部分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与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定义(1).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两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分为4大类,191个小类。4大类为:•人的因素—29类;•物的因素—102类;•环境因素—49类;•管理类—11类;人的因素•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7类)•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0类)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80类)•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类)•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9类)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5类)•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8类)•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9类)•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3类)管理因素•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5类)•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2按事故类型分类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七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3有害因素三、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几个方面•1)六种典型危害•a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2)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3)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1、分析材料性质2、生产工艺和条件3、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1、分析材料性质按《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分为8类,共21项。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222第3项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第六类)如:一氧化氮、氯气、氨等。第2项不燃气体(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等。第1项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1项低闪点液体:闪点<-18℃如:乙醚(闪点为-45℃)乙醛(闪点为-38℃)等;第2项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如:苯(闪点为-11℃)乙醇(闪点为12℃)等;第3项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如:丁醇(闪点为35℃)氯苯(闪点为28℃)等。3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2005.11.13”硝基苯精馏塔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2005.11.13”硝基苯精馏塔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7.16”原油储备罐陆地管线在加催化剂作业时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入海。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7.16”原油储备罐陆地管线在加催化剂作业时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入海。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7.16”原油储备罐陆地管线在加催化剂作业时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入海。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444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白磷、三乙基铝等;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钠、钾等。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1项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5.15.2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1项剧毒品6第2项有毒品第3项有害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等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亚氯酸钠溶液、氯化铜、氯化锌等序号品名别名分子式(或结构式)主(次)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标志42,4,6-三硝基苯胺2,4,6苦基胺NH2C6H2(NO2)3爆炸性5.13,5.57,5.110114环三次甲基三硝胺(含水≥15%或含钝感剂)黑索金、旋风炸药C3H6N3(NO2)3爆炸性(有毒)5.13,5.57,5.1101(26)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GB13690-92)第1类爆炸品表A15.13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5.57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爆炸危险。5.110有毒或其蒸气有毒。2、典型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物料输送●气体超压爆炸(安全装置)静电火灾爆炸(流速、接地)泄漏中
本文标题:双重预防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7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