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壓力與健康97116181黃奕瑋97116183梁佳怡97116184陳詩婷心身症(Psychophysiologicaldisorders)•由壓力造成或是因為壓力更加惡化的真正出現身體症狀之疾病。DSM-IV-TR對身心症的歸類•心理因素影響醫療狀況標題下的可能成為臨床注意焦點的其他狀況中•準則:1.存在醫學的疾病2.心理因素影響病程的狀況、干擾治療、增加健康的風險或使症狀加重。何謂壓力?•對刺激物的反應•刺激物本身,或稱為壓力源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賽黎氏(HansSelye)的研究。•描述對持續性和高度壓力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第一階段警覺反應階段第二階段抵抗階段第三階段衰竭階段自律神經系統受到壓力的活化造成損害或有機體適應壓力有機體死亡或遭受不可逆的損害因應•概念:對於察覺到可能具有壓力情境的個別差異性。•兩個主要向度:1.以問題為焦點2.以情緒為焦點壓力與健康的相關研究•每日經驗衡量(ADE)•壓力因應取向量表(COPE)社會支持•是可以顯著減少壓力負向影響的其中一個因素。•類型1.結構性社會支持2.功能性社會支持壓力造成疾病的理論•生物因素1.身體適應負荷2.壓力與免疫系統•心理因素1.精神分析理論2.認知和人格的角色心血管疾病(一)本態性高血壓(essentialhypertension):1.指沒有明顯致病因素的高血壓,有時稱原發性高血壓。2.全世界,高血壓約影響25%~33%的成人。心血管疾病本態性高血壓的病因,包括:•基因、肥胖、飲酒過量、攝取過多鹽份,心理壓力、情緒亦會造成血壓上升。本態性高血壓的病因心理因素:1.憤怒:過度和不適當的憤怒和健康狀況不佳具有關聯性。(表達憤怒和男性血壓反應增加有關;壓抑憤怒和女性血壓反應增加有關)2.A型行為模式:其人格特質較偏向於「追求成就、競爭、時間緊迫、沒耐性、敵意」。3.心血管反應性:指在壓力下血壓和心跳速率增加的程度。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對不同壓力源的血壓反應性較高。心血管疾病(二)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主要形式有:心絞痛和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因常隨下列因素的數目或嚴重性而提高:•年齡、抽菸、糖尿病、血壓升高、血清膽固醇升高、飲酒過量、左心室肥大、長期缺乏身體活動、肥胖、性別(男性風險較高)•身體的用力及高度的憤怒和敵意,對壓力有較高的血壓反應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病因3.急性壓力也是造成心肌梗塞的一項短期因子。4.長期的,慢性壓力源亦有關係。5.負向的情緒,特別是焦慮和憂鬱,和冠狀動脈心臟病之間也有關係。6.憤世嫉俗或敵意態度的A型人格,出現冠狀動脈阻塞的情況特別多。氣喘氣喘的盛行率—氣喘患者其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兒童,男孩比女孩更為普遍。氣喘常發生於吸煙、肥胖和低社經階層的人。臨床症狀—在氣喘發作時,肺部的呼吸道會變得狹窄。氣喘病人要讓空氣進出肺部很困難,而覺得自己快要窒息。喘息、喘鳴及咳嗽的粗糙噪音使並人感到恐懼。嚴重發作是令人害怕的經驗,可能引發恐慌發作(panicattack)因而加重氣喘。氣喘•引起氣喘發作的原因很多,包括過敏、環境毒素--空氣污染、病毒感染、感冒、運動及心理因素。•疾病體質—壓力(diathesis-stress)的觀點為氣喘病因提供了最佳解釋,即一旦呼吸系統容易出現氣喘,不論壓力源的大小,都可能和疾病體質產生交互作用而引發疾病。•氣喘病音的三個類別:過敏(allergic)、感染(infective)及心理(psychological)因素。壓力生活事件及負向情緒•心理因素可能會干擾呼吸系統的功能,因而造成氣喘發作,這些因素包括了壓力生活事件、焦慮、憤怒、憂鬱、因為挫折所產生的壓力及令人愉快興奮之事情的預期。•氣喘的人一般具有比較高度的負向情緒經驗和表達,相反地,有愉快情緒的氣喘患者,預期會有比較好的肺部功能(Apteretal.,1997)。家庭扮演的角色─•母親長期有很大壓力及在有教養問題家庭長大的孩童,氣喘發生率較高(Klinnertetal.,1994)。在照顧方面,父母可能為迎合孩子而給予他們特殊待遇,擔心孩子會因氣喘發病而虛弱、害怕,對孩子會有過度保護的情況。生物因素─•過敏體質也容易讓人出現氣喘,由於基因遺傳,氣喘會在家族中延續。呼吸道細胞會對其中一種或多種物質(過敏原)格外敏感,例如花粉、黴菌、動物的毛、蟑螂、空氣污染、煙霧和塵螨,都可能引發氣喘(Konig&Godfrey,1973)。愛滋病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全世界將近有4,000萬人對愛滋病病毒HIV--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呈陽性反應,其中有2,500萬人居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非洲的七個國家中,至少每五個成年人就有1人受到感染。在美國,愛滋病是25歲~44歲成年人死因的第五位,而卻是非裔族群死因的第三位。臨床描述•愛滋病是身體免疫系統嚴重受到愛滋病毒危害的一種疾病,像是卡波西肉瘤(Kaposil‘ssarcoma)、罕見類型的淋巴系統癌症及廣泛受到真菌、病毒和細菌傳染的危險性,這些疾病很少出現在免疫系統健康的人身上。因此,人們並不是死於愛滋病本身,而是死於愛滋病讓他們容易受疾病侵害的特性。常見的傳染管道:•共用針頭,會使帶有愛滋病毒的血進入另一個人的血液中。•垂直傳染,愛滋母親所生的嬰兒具有被傳染的風險,因病毒能穿過胎盤的屏障感染胎兒。•藥物濫用:不安全的性行為與時常使用不同類型的藥物有關。預防愛滋病的基礎策略:•提供關於愛滋病病毒傳撥的正確資訊。•清楚地解釋哪些行為具有風險(如非單一性伴侶、共用針頭是非常危險的)。•辨別高風險情境的暗示(如在具性煽動的情境下喝酒與高風險的性行為有關)。•提供保險套使用方法的知識,包括「煽情地」使用保險套,另強調使用保險套給予個體對自己健康相當程度的控制。•提供社會技巧訓練,包括性表達的自我肯定技巧,堅持必須遵守安全性行為。•對安全性行為給予大量支持,必須創造出「我們同在一條船上」的氣氛。壓力與愛滋很難下定論說壓力與愛滋病的病情惡化有直接關係,曾經有一項研究指出:愛滋感染者發病與長期累積生活中的壓力事件有關。但當你生病的時候,通常人們會告訴你吃得好、睡得飽、喝足夠的水,這些都會幫助身體抵抗愛滋病毒。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壓力會影響身體對抗感染的能力,也會影響免疫功能正常的運作。性別與健康從出生到85歲及更年長的各年齡層,男性的死亡人數都比女性更多。◎車禍、謀殺、器官硬化、心臟病、肺癌、其他肺部疾病及自殺死亡然而女性的罹病率卻比男性更高,也就是說,一般女性的健康狀況較差。◎糖尿病、貧血、胃腸道問題、全身性紅斑狼瘡和風濕性關節炎A型行為模式的人,強調成就、征服、競爭力、不尋求協助或情緒上的支持、對控制的過度需求,並且在挫折的時候要表達出憤怒。早期證據顯示,女性較不可能出現A型行為模式,也比較不具有敵意。所以將這些歸因到男性容易罹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壓力相關的健康風險上。婦女健康倡議(Women’sHeslthInitiative,WHI)研究發現低社經地位的女性在許多疾病具有較高的罹病風險。社會心理因素的研究也發現年齡和壓力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風險。社經地位、種族與健康低社經地位與健康問題和各種成因的死亡率有高相關。環境因素會增加不健康的行為。◎抽菸、攝取高脂肪食物和喝較多的酒歧視和偏見很可能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一種慢性壓力來源。種族也是影響人們因應癌症的一個重要因素。心身症的治療心身症的任何治療都需要透過與醫師徹底的諮詢。藥物時常能夠挽救生命。治療師也都認同減少焦慮、憂鬱和憤怒,是讓心身症獲得舒緩的最好方法。生理回饋(biofeedback)它使人們可控制ㄧ般認為非自發性控制行為。◎肌肉的活動、腦波、心跳速率、皮膚的溫度、血壓和其他身體的功能透過視覺或聽覺的信號,人們可以立刻知道所關注的身體活動是否正在增加或減少。研究發現,時常和生理回饋一同進行的放鬆訓練,比生理回饋更能夠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但是,生理回饋對於氣喘病不具有特別的效果。減少憤怒、敵意、憂鬱與社交隔離過度憤怒和敵意是高血壓、冠狀動脈和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研究也發現,A型行為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教導人們降低憤怒、敵意,過更有益於健康和比較沒有壓力的生活,已經擴大到憂鬱、社交隔離、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因子。壓力管理(stressmanagement)壓力管理是一套幫助很少被歸類為病人者,因應生活挑戰的技術。它已經成功運用在某些特定疾病,包括緊張性頭痛、癌症、高血壓、愛滋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和慢性疼痛。壓力管理的技巧◎減少亢奮狀態(Arousalreduction)◎認知重建(Cognitiverestructuring)◎行為技巧訓練(Behavioral-skillstraining)◎環境改變法(Environmental-changeapproaches)認知行為的介入氣喘的病患強調呼吸練習的行為治療與減少藥物的使用有關。對於罹患愛滋病的男、女患者,以團體為基礎的認知行為治療來提高因應和感受社會支持,可以有效的減少憂鬱。哀傷團體治療有助於減輕病痛和病毒的強度。心得壓力人人都有,但如何調適及適應,就是一門學問了。適當壓力是一種前進的力量,過當的壓力,有時若無做好調節或無發洩的管道,很可能就會衍生出疾病。參考文獻•唐子俊審閱(2009),變態心理學,雙葉•三本健康世界雜誌2006年6月號(141期)•北方新聞網•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財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1666Takeabreak
本文标题:12压力与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8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