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标要求: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与意义:从北方经济的发展、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的加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进行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北魏经济的复苏与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自主学习】2、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措施有哪些?3、北魏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意义?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1)农业生产发展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耕作技术的提高;(“顷不比亩善”:宁缺勿滥)③兴修水利;④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⑤人口增多;⑥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起来;⑦畜牧业的发展。表现:【自主学习】1、北魏经济的复苏与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生产方式农耕化考古鉴定(2)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发展显著,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制瓷业也有很大发展,北方出现青瓷。(3)商业日趋活跃①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②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③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出土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合作探究一】北方经济复苏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①政府政策的调整;②农业生产力的发展;③民族融合的产物。概念: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自主学习】2、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措施有哪些?(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儒学既重外在的行为规范,又重内在道德自律,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礼乐源自周礼,孔子以“仁”的理念提升深化,使礼乐进步成为礼仪文化,历代统治者沿用该制维护统治,加速政权的封建化,最终维护鲜卑族的统治。(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保证了汉化政策与制度的实施。具体措施:【重点讲解】民族融合的概念、内涵、基本途径、作用一、民族融合的概念: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1.从生产方式讲:是少数民族经济农耕化的过程;2.从社会发展讲: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3.从民族习俗讲: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二、古代民族融合的内涵:实质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三、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①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②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③民族迁徙。④婚姻关系。⑤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⑦民族战争。四、民族融合作用:1、提高了民族素质;2、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3、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4、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是古代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提。吸收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文学、生活习俗融入鲜卑色彩。1.对鲜卑:2.对汉族: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族化;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北魏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意义?【自主学习】2、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⑴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⑵改革内容全面,措施得力;⑶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⑷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⑴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1、孝文帝改革的特点:⑵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合作探究】3、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认识?⑴先进必然战胜落后;⑵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⑶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所以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⑷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跋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合作探究三】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复苏与繁荣;2、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归纳总结】本单元线索: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人民起义不断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1、前期:在冯太后主持下,重点是创建新制度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2、后期:孝文帝亲自主持,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链接高考:(08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请回答:(1)材料1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材料2:(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2)材料2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3)依据材料3,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基。(08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2: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相同之处:按人口分配土地(08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2: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措施: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溯源: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影响: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本文标题: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8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