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章红兰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2014年6月10日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摘要: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本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0.5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关键词:毕业实习体育教育本科生高校目录1、前言1.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2文献综述1.2.1教育实习的概念1.2.2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1.2.3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问卷调查法2.2.3数理统计法3、研究结果与分析-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3.1.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3.1.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3.1.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3.1.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3.1.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3.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3.2.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3.2.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3.2.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3.2.4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3.2.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2建议5、参考文献6、附件(问卷调查)1前言1.1选题依据及意义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各种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和突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作出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高等院校面临着全方位就业选择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个分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有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审视其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方向。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因此,教育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合格人才,检验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体育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一趋势要求我们对体育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作出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对高校近年来体育教育实习模式的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有益的补充。1.2文献综述1.2.1教育实习的概念顾明远在他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实习是“各级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见教育行政工作[1]。”张念宏主编的《中国教育百科书》指出,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体现师范教育特点培养合格实质的重要环节,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1.2.2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模式这个概念是从模型转化来的,最早是指一种科研方法。面对一类复杂的现象或实践活动,研究者从中概括出它最本质的理念、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或实施策略,以及其他诸如条件环境的基本要求等等,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现象或活动的认识,或者启发他人面对类似的情况时采取或借鉴这些基本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模式一词我国汉语的解释: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模仿的标准样式。美国沃纳等人把“模式”定义为:“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教育实习模式是长期以来教育实习工作的产物,用于指导教育实习工作。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由于教育实习指导思想或教育实习目的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实习模式。1.2.3国内外教育实习的情况简介(1)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国内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做中外教育实习比较研究,二是做教育实习各要素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评价等方面。在教育实习时间方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教育实践时间为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我国本科院校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实习时间在6至8周,并且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安排2周左右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三方都认为教育实习时间短是影响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启明的《体育教育实习》[3]、金健秋的《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4]提出改变高师教学计划中将教育见习固定于一周或是两周的做法,提出将教育见习分散处理,安排在二三年级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中。在教育实习基地方面,盛昌繁的《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5]、王永红的《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6]通过研究发现,国内教育实习基地数量有限且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相对较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不参与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也不热心,几乎全部是由高校独自建设,结果就出现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难以建立起一种互利互动协同效益的机制,高师院校对于教育实习基地投入多但见效少。在教育实习模式方面,王国军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的探讨》[8]通过研究表明,国内教育实习模式是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其特点是有一定的实习基地,建立实习指导小组,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生,教育实习的形式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评价方面,王芳的《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9]、胡建平的《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和发展对策》[10]通过研究发现,国内部分院校没有对教育见习进行成绩评定,就更谈不上将教育见习的成绩纳入到教育实习成绩评定中去了,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一种较省事的教育实习评价方法,将教育实习分为若干部分,例如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工作、课余活动实习、实习态度工作等部分。然后,根据这若干部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权重,制定定量的评价标准,由实习学校指导老师或高校带队老师分别给出分数或等级。我国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着诸多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不协调的现象。评价注重可以量化内容的评价而忽视质性评价,注意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体为指导教师与带队教师,实习生自己没有参与评价的过程,忽视了实习生教育观念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等评价。(2)国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前苏联教育实习时间长达17--19周,自1985年开始四年制高师时间长达24--26周,五年制高师实习时间达到24--28周,实习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年级实习不同的内容。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主管教学的各部门专职人员负责执行管理,实习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教育教学。指导课外活动和独立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学校管理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个别教育的方法,注重实习中的总结和评估[11]。美国的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15周,他们实习的学校分布非常广泛,趋向于不同的自治州,甚至是国外。实习时间也很自由,主要分散在假期进行。但因为美国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各州的自主权上,因而各有自己的实习特点,实习的评定强调自我评定和他人评定相结合,注重自我评定是否恰当[12]。在日本,教育实习是教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本科一至四年级都要有步骤的连续的进行教育实习,其教育专业学生从低年级就参加一些实际训练,先后在附属学校参观、见习,逐步参与试教,小组辅导和课外体育活动,在实习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加深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对教师的责任感有较高的要求,并主张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2研究对象与方法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本论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为了尽可能多的取得对本研究相关的所需的资料和信息,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高校图书馆查阅和收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专著、文献及各种相关资料,并通过查阅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本科生的实习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基础。通过分析、综合与归纳,使获取的这些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2.2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体育教育学院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部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深入的了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现状和实习模式,以此对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现状进行探索和研究。2.2.3数理统计法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表的制作。3结果与分析-9-3结果与分析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3.1.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现状分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学习状况不同,大一主要是学习专业课程,大二和大三有专项课程,而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大四的实习做铺垫。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和很多体育院校一样,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一次性教育实习模式,即把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把一切实习内容都集中于这段时间内进行实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经过调查,采用的是集中式和分散式实习形式,即一部分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这部分学生占到37.1%左右;另一部分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有些学生在中小学,占到61.2%左右;也有一小部分在体育俱乐部。各种实习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也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局限性。根据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灵活运用,取彼之长补己之短。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模式采用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应当不断追求完善,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其他体育院校的良好发展趋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合理的选择实习模式。3.1.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现状分析教育实习基地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实习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基础,也是保障教育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我校历届实习现状状况如下表所示(表1):表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至2009级实习生实习单位的分布状况实习基地2006级所占比例2007级所占比例2008级所占比例2009级所占比例高校42.9%24.2%49.4%31.9%中专、中学53.9%74.2%49.4%65.9%小学3.2%01.2%2.2%其他01.6%00表1表明,高校2006级至2009级教育实习基地中,中专、中学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3.9%、74.2%、49.4%、31.9%;在高校实习所占比例其次,分别为42.9%、24.2%、49.4%、31.9%,这与我们学校的实习基地有关,我们学校的3结果与分析-10-实习基地主要有江西科大、江西中医学院、南昌航空大学和南大科院等;在小学实习的比例相对较少。经过调查,高校在教育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校自身的因
本文标题: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9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