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
请同学们观看以下的图片,猜一猜这些建筑主要为了纪念哪一位伟大的人物?为纪念孔子而来山东曲阜孔庙孔林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授课教师:张艳丽授课班级:93班授课时间:2013年9月26日春秋战国的文化纲目梳理思想方面文学方面战国春秋老子与道家(难点)孔子与儒家(重点)百家争鸣(难点)《诗经》与屈原(学生自主学习)一、春秋时期的思想1、老子与道家李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人档案姓名:时间:国籍:著作:地位:。。1、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辩证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2、政治上主张“无为”。无为≠什么都不做思想主张孔子与儒家姓名:孔丘,字仲尼时间:BC551-BC479年国籍:春秋末期鲁国人著作:《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地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家名人档案孔子的思想思想教育1、提出“仁”(核心)和“礼”2、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时常复习知识阅读教材第37—38页的相关内容,找出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几个方面?经典语录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问道于老子相传一代宗师孔子曾长途跋涉、虚心求教于博学多才的老子,这所表现出来的诚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后世学者感叹羡慕不已,这一事实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动人的故事。影响1、提出“仁”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2、他首倡私学,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3、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4、被尊称为圣人,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学习。“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相互争辩、学习的局面。•2、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儒家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庄子墨家法家孟子荀子道家墨子韩非子子是古代对老师或对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姓名:孟轲时间:BC372—BC289年国籍:战国时期邹国人著作:《孟子》地位:被称为亚圣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人档案思想主张•1、反对兼并战争,主张实行“仁政”,轻徭薄赋•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政治政治个人修养姓名:荀况,号卿时间:BC313—BC238年国籍:战国时期赵国人著作:《荀子》地位: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思想主张:按自然规律办事,“知天命而用之”名人档案姓名:庄周时间:BC369—BC286年国籍:战国时期宋国人著作:《庄子》地位:战国末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齐称为“老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政治上主张顺应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名人档案姓名:墨翟时间:BC468—BC376年国籍:战国时期鲁国人著作:《墨子》地位:战国末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互助互爱;反对以强凌弱名人档案姓名:韩非时间:BC280—BC233年国籍:战国末期韩国人著作:《韩非子》地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反对空谈,提倡改革,主张法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人档案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其发展,不予干涉。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看待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不要管理,等学生自我觉悟。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无为、逍遥仁仁政制天命而用之兼爱、非攻主张法治随堂练习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易中天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把“参与园地”的表格填好。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庄子A.B.C.D.2、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A、韩非子B、庄子C、孟子D、墨子3、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4、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A、荀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A、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D、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0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