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共44张PPT)
住的是楼上楼下用的是电灯电话使的是洋犁子洋耙路上的喇叭会说话苏联有啥咱有啥—1958年人民公社兴起的时候,流行的顺口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195619661976·过渡时期曲折发展十年(全面建设十年)十年文革两年徘徊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新时期党的十四大“南方谈话”199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8)知识回顾党的二大(1922年)制定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纲领是否已经实现?建国后,党的任务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一五计划(1953—1957)•三大改造(1953—1956)•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迅速发展原因成果材料一: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材料二: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建国初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结果: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668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49年1952年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2、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或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哪一个是发展生产力?哪一个是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工业化: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2、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或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3、第一个五年计划(1)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工业化成就: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3)意义:①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业化实现了吗?NO!1、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2、现实需要:建国初,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4、三大改造(1)措施: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2)评价:①意义;②局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三步走:1、互助社2、初级社3、高级社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是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这是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赎买政策公私合营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同仁堂的商标同仁堂的新貌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合作社赎买、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6年底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论十大关系》(1)发表:1956年4月,毛泽东(2)内容:(3)意义: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反映了党开始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初步探索;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和正确方针的制定做了准备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⑦党和非党的关系;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⑨是非关系;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2、中共八大(良好开端)内容:①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务八大对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任务3、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工业——大炼钢铁,赶英超美。农业——盲目制订粮食生产指标、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大二公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土高炉炼钢1958年,中央号召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1957年我国钢产量为535万吨)。各地迅速组织工厂、学校、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日夜苦战。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息。许多人把家里的铁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森林被大量砍伐,用来作为炼钢的燃料……高指标瞎指挥我们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犯了哪些错误?高指标瞎指挥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我们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犯了哪些错误?“浮夸风”4、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3)影响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核心是调整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农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论十大关系》1956八字的调整方针1960年“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混乱(1)原因;(2)表现;2、周恩来对经济的调整(1)背景;(2)措施;(3)结果3、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1)背景;(2)措施;(3)成果,结果;(4)实质;材料一: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陈晓卿《百年中国》■依据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十年内乱,给中国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问题二:文革十年,给我国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1、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5、抓住发展机遇;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这是一五计划期间一副对联:它反映了哪两座城市的工业成就①长春②鞍山③武汉④大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横批建设东北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本文标题: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共44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1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