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非选择题解题突破
专题五非选择题解题突破地理综合题是考查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运用知识、描述论证能力的有效载体,因此回答地理问题时,术语的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表述的层次性,显得非常重要。一、易出现的典型错误1.区域地理定位不准确。2.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3.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4.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欠缺。(泛泛而谈,或答非所问,答不到要点的均不得分)5.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述的能力欠缺。6.错别字严重。(答填空题、简答题,错别字一律不得分)7.卷面不整洁。二、解题支招1.审清题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2.多角度表述。熟悉的、把握性大的写在前面。3.按条理分点表述。4.把握答题的关键词。掌握地理专有名词和对地理专业术语的运用,地理的答案多来源于试题材料、地理教材、考试已有的地理知识。5.就事论理而不是就事论事。答案要具有规范性、条理性、针对性。注意:杜绝写错别字、自己编撰观点。对地理概念或原理的表述一定要准确。我们综合归纳近几年广东高考的设问趋向,分五个类别,按各自内在逻辑规律构建答题模式,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求见到相应题目时能够知道从哪下手,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一、特征描述类类别答题思路——分类建模经典案例地形特征①地势;②海拔;③地形种类及比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④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等【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均海拔950米;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大【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气候特征①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②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③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中国气候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一)地理环境要素特征描述类别答题思路——分类建模经典案例河流水文特征①流量的大小;②水位的变化;③含沙量的多少;④结冰期——有无与长短;⑤河流落差等【长江水文特征】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有较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河流水系特征①源头流向;②河流长度;③流域面积;④支流多寡;⑤河网密度;⑥水系轮廓等【长江水系特征】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自然环境特征①气候;②地形;③植被状况;④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⑤河流发育程度等【我国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荒漠面积广大;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内流湖续表类别答题思路——分类建模经典案例自然资源的特征①资源的总量;②人均占有量;③资源种类;④资源组合状况【中国矿产资源特征】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等农业生产特征①农业地域类型;②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④农业机械化水平;⑤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特征】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和高粱;单产高;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以国营为主,是我国优质玉米的主要产地等工业生产特征①工业的发达程度和工业技术水平;②工业部门结构;③工业产品的销售;④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日本工业生产特征】日本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部门齐全、结构完整;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尤其是钢铁、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工业部门;工业原料、能源和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续表(二)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注意延伸方向、弯曲状况、变化趋势及疏密情况,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分布特点等。要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1.“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2.“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起长城、南至秦岭。4.“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二、成因问题类成因问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2.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注意:分清主次。类别答题思路——分类建模经典案例气候成因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风向等);③地面状况(地形、海陆热力性质、洋流);④人类活动等【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地形有利于西风深入;北大西洋暖流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受海洋影响大地形成因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③(内、外力)共同作用,而以其中一种为主【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沙丘、沙垄、黄土高原】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类别答题思路——分类建模经典案例等温线走向成因①纬度高低;②海陆分布;③地势高低;④寒流暖流【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与海岸线平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者洋流影响;【大陆内部向高纬凸】——海拔低,多为山谷或者盆地;【大陆内部向低纬凸】——海拔高,多为山地或高原海洋渔场成因①位于大陆架,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③寒暖流交汇;④有上升流【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续表类别答题思路——分类建模经典案例盐场形成原因①沿海地形平坦,海滩广阔,便于海盐晒制;②降水量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红海沿岸盐田的优越自然条件】①沿海地形平坦,便于海盐晒制;②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天气炎热干燥,降水量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有适于晒盐的天气;③临近红海,便于就近获取高盐度海水,原料丰富河流航运发达原因(通航条件)通航里程、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工农业生产和分布、城市分布、有无冰期、航运网等【长江通航条件】支流多,通航里程长;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大,运输能力强;中下游多平原,地形平坦,流速慢,水深,水流平稳,航行条件优越;河流无结冰期,四季可通航;长江流域工农业生产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有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淮河等相连,有较为发达的航运网等续表三、区位分析类(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分析时要注意“因地制宜”。1.优势自然因素:◆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土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2.优势人文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1)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2)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等。类别典型地区答题思路建模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平原、美国中央大平原◆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以及春旱等。◆东北平原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1)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2)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一般包括自然因素(资源、土地、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农业基础)、社会因素(政策、国防、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和环境因素(风向、水源、距城远近等)。1.优势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优势经济因素:◆市场:靠近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地,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优势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者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类别答题思路建模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不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复习课件:非选择题解题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2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