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汇报主要内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背景1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及评价2城市竞争力的支撑因素3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对策4一.“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背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客观存在,从城市的诞生之日起,各个有联系的城市间在协作联系的同时,就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同程度上的竞争。“城市竞争力”之所以受到诸多学者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主要是源于“三个提高”:(一)城市地位的提高——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日益重要的竞争单元(三)政府关注度的提高——发展能力的展示平台二.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及评价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国外学者大多借鉴国家竞争力的概念来定义和分析城市竞争力,认为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转化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及创造价值和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经济日报(2001):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和创造财富及促进城市所在地区和国家发展发面的能力。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包括在某一时间段上吸引并集聚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的能力,同时又表现为在更长的时间里的发展潜力,后者决定了一个城市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地位和竞争水平。上海社科院(2000):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一)内涵1.城市竞争力具有综合性、比较性及动态性。城市竞争力体现为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但它并不等同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概念。综合性:比较性:动态性:2.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竞争资本”和“竞争过程”的统一竞争资本: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环境资本等。竞争过程更注重一个城市在未来环境中的发展潜力和应变能力。3.城市竞争力是竞争能力和竞争结果的统一。竞争能力:从收益角度——城市参与国内外贸易、投资、服务等竞争的能力,是城市提高增加值的能力,是提高居民社会福利价值的能力;从投入角度——城市的资源争夺能力、动员能力、整合能力、转化能力。竞争结果:吸引、争夺资源和要素的能力需要通过市场、生产率表现出来,提高居民社会福利价值的能力需要通过居民就业水平、人均收人、生存质量等指标表现出来。(二)评价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不同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往往使用以下标准:(1)资源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能力标准。(2)居民生活水平标准。(3)财富创造标准。(4)可持续发展能力标准。问题:1.选取哪些要素?2.各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2008年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此份报告中,马鞍山位列生活质量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中国社科院《中国(安徽)城市竞争力报告》新闻通稿(2010-4-27)综合竞争力:城市间差距较大,皖江城市群较强。竞争力前十名城市依次是: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黄山、蚌埠、淮南、滁州、淮北。2009年安徽城市各分项竞争力排名: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城市依次是:合肥、马鞍山、芜湖、池州、铜陵、淮南、六安、巢湖、阜阳、毫州。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城市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南、淮北、铜陵、蚌埠、安庆、宿州、阜阳。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马鞍山、合肥、铜陵、芜湖、淮北、安庆、蚌埠、滁州、黄山、淮南。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城市依次是:毫州、黄山、合肥、宣城、芜湖、宿州、阜阳、淮北、蚌埠、滁州。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城市依次是:合肥、马鞍山、安庆、黄山、蚌埠、芜湖、铜陵、滁州、宣城、淮南。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马鞍山、合肥、铜陵、芜湖、黄山、安庆、滁州、池州、淮北、淮南。三.城市竞争力的支撑因素当代学者观点:1.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因素:包含全球环境、国家环境、区域环境等,它们都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三个维度。2.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内部资源”因素:包含场所资源(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以及非场所资源(社会资本、城市经济实力、人力资本)。3.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内部能力”因素:包含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一)外部因素1.宏观政策(主要是区域发展政策)从历史角度来看:建国以后30年内,我们实行的是“均衡发展”的区域发展政策。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施“非均衡发展”的区域发展政策。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为支撑的“四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战略。2.外来投资外来资本往往可以有效地弥补城市发展的资金缺口,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在利用外国资本方面:在利用外省资本方面:“借力”发展的过程中的几种症状:“外来资本饥渴症”问题:不少城市把招商引资从工作方法变成了工作目标,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各园区之间不顾项目的“性价比”,单纯比拼招商引资的数量、金额,造成“增收不增值,增收不增力”。“外来资本依赖症”问题:一些城市把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寄托在外来资本上,不注意练内功,不注重提高城市自身的运营效率,城市发展的粗放型模式被锁定。3.机会如:北京借助“奥运”、上海借助“世博”,提升形象,改善基础建设环境,拉动经济,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二)内部因素1.生产要素(1)区位行政区位:地理区位:(2)物质资源矿产、森林资源:土地:自然景观、历史遗迹:(3)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指“城市可利用的各种设施及质量,包括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住房储备,文、卫、科教机构和设施等”。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分为三大类:①基本基础设施。②技术基础设施。③社会基础设施。(4)资金资源资本的丰缺程度不同,直接导致了城市竞争力的差异。(5)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数量:弊:城市基础设施负担重,生活质量受影响;就业压力也大。利:劳动力成本低;发展服务业有先天优势。人力资源的质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2.产业就城市竞争力而言,产业因素是各种因素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一个城市产业的兴起方式:内生型:植入型:(1)自然演变VS.政府主导自然演变:利:“大浪淘沙”。弊:难以改变“小低散”的局面。政府主导:利:高瞻远瞩,把握良机,突破“路径依赖”。弊:产业选择难免盲目。把社会协调中的“扶弱助贫”的思维带到经济协调中。(2)一支独秀VS.百花齐放“一”支独秀:百花齐放:(3)自成体系VS.错位发展自成体系:错位发展:(1)端正理念抓住四个关键:①目的VS.目标。②发展VS.增长③效益VS.效率④过程VS.结果(2)明确角色——是否理性“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两种模式:“上海模式”:“浙江模式”:(3)判断形势——是否准确“政策解读”“环境分析”“趋势把握”(4)培养能力——是否主动“推进学习,善用外脑”;“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4.历史、文化因素城市文化:在城市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沉淀下来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意识。“文化软实力”对于城市的形象、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支撑作用,由此会对城市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对策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路径:存量延伸增量替代政府应“三立足”、“两结合”:①结合国家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政策关注功能定位:解读产业政策:②结合政府与产业间的契合程度政府城市产业支持能力产业前景发展需求产业(企业)政府如何更好地定位:做好三件事:“定规划、树形象、建环境”①定规划:城市未来的功能、布局。功能规划:即“功能定位”布局规划②树形象③建环境
本文标题:城市竞争力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2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