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杀危机干预处理主讲杨斌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较容易产生自残、自杀行为。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重新适应生活。二、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原因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重要考试失败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三、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警惕学生心理危机第一时间实施干预主讲杨斌一、自杀危机的几个概念自杀死亡:又称完成自杀或者成功自杀。多为男性,自杀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自杀未遂:指有自杀行为但未导致死亡而未成功的自杀行为,也包括自杀意念不强而未成功的自杀行为。多为女性,主要为青年。未导致死亡的自杀行为也被称为蓄意自我伤害,它也被看作是一种呼救性或威胁性的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小。自杀意念:也称自杀观念,是指具有自杀的想法或意向。二、自杀预防的可能性自杀行为有一定规律可循,原因有四点:(1)想要自杀的人,当他面临生活中的危机而产生消极态度和情绪,如羞耻、罪恶、自责等,到选择自杀行为之间要经过一段时间。(2)想自杀的人大多数有想死同时又期待得到帮助的矛盾心态,因此会表现出种种自杀征兆。二、自杀预防的可能性(3)想自杀的人在采取行动之前,当考虑到自己死会对亲人、朋友、老师带来极大的痛苦和震惊时,会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4)自杀者一般都会经历使之震惊、困扰的诱发事件。(晴雨表)三、对自杀认识的误区自杀无规律可寻称自杀的人不会自杀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所有自杀的人都是精神异常者自杀危机改善后就不会再有问题对有自杀危险的人不能提及自杀学业问题是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四、自杀者的性格特征1、自杀者的性格特征从自杀者的性格看,多有内向、孤独、容易陷入焦虑与绝望感中、偏执、过分认真、责任感过强、缺乏兴趣爱好、情绪不稳定、心情多变等特征。(高危名单)五、自杀者的心理状态矛盾心态偏差认识冲动行为关系失调死亡概念模糊六、自杀者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外部精神因素的刺激者。如突然受打击、失恋等。情绪低落、悲观抑郁者。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者。严重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缺乏温暖关怀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曾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的方法。过去曾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亲友中曾有人自杀过。七、自杀前兆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七、自杀前兆观察言语:有自杀意念的人会间接地,委婉地说出来,或者谨慎的暗示周围。如“想逃学”、“想出走”、“活着没有意思”。身体: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行为:行为异常,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八、对自杀危机的防范观察了解、注意前兆。发现前兆,尽快对其主动关注、采取救助措施。建立同学之间的互助网络九、自杀危机的处理立即消除死亡的危险。尽快与有自杀危险的人建立信任的关系尽快与当事人有亲密关系的人联系积极采用支持技术危机干预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技术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解决求助者当前面临的情绪危机,使求助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其方法可以是使用诱导表达内心积郁的方法,让求助者宣泄,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同情、解释、保证等。对有自杀倾向的个体,主要应集中在使他们放弃自杀观念,而不是对自杀的原因作反复的分析和解释。处理危机技术干预技术:(这一部分最好将同学转送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人员实施)干预技术也称解决问题的技术,危机干预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求助者的适应水平。干预人员(教师)应让求助者(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①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②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③罗列并澄清各种方案的利弊及可行性;④选择最可取的方案;⑤确定方案的具体步骤,执行方案;⑥检查方案的执行结果。处理危机技术干预人员在干预过程中的作用:①帮助求助者正视危机,并给予一定的保证,让他们树立信心;②帮助求助者了解可以采用的应对方式;③帮助求助者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④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安排日常生活;⑤帮助他们调动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⑥帮助他们回避应激情景;⑦避免给予不恰当的保证;等等。自杀的干预策略及时与专业老师联系和咨询。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时与有关专业心理咨询师取得联系,任何事情都由自己一个人去处理是很不明智的。但同时应在处于危机的人面前表现得沉着,让对方感到他的问题已处于完全的控制之中。3、自杀危机干预有自杀企图的人常会孤独感、自卑感、被排斥感并伴随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失去自尊以及失去所爱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a、倒霉是偶发的,但却使个体产生倒霉感。b、无助一个人处于困难时,认为无法帮助自己的观念会削弱自尊感、个人价值感、自信心等有效心理机能,并因而出现抑郁。c、绝望如果一个人经受了一系列的消极事件,并伴有无助和绝望,那么其自杀的危险就很大。特别是当人们表现出以上三种情感时,自杀就很可能出现。3、自杀危机干预(2)、自杀的基本线索自杀研究者提出了“3P”,那可知觉、可预见、可预防。当然,要预先识别出有自杀倾向的人却不容易。班主任主要注意其言语线索和行为线索。言语线索中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死亡,比较隐讳的包括询问人寿保险政策以及捐赠遗体的程序,或谈论死后的生活等。一般地说,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是很重要的:其一、喜好谈论应激或压力;其二,明显减少与其生活中重要人物的交流。若发现学生有以下情况时,应意识到他在近期内有进行自杀的可能性,同时有多项表现者,危险性更大,要结合当事人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3、自杀危机干预(a)近期内是否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其采取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即既往的行为是将来行为的最佳预测因子。在以求助为目的的自杀行为多次重复后,周围人常会认为该生其实并不想死而放松警惕。另外,当个体采取自杀这一手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其问题后,再次自杀的危险性将会大大增加。(b)表露异常的情绪与意愿。向亲友、同事、医务人员或在个人日记里流露出消极、悲观、厌世的情绪、表现过自杀的意愿。3、自杀危机干预(c)近期是否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损失。面临严重损失的早期,个体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在适应或习惯以后,危险性反而减少。(d)有无强烈的敌意、攻击性。当事人对某人、某团体、某社会有强烈的敌意攻击性,而对方又太强大时,可产生内向攻击,引起自杀。3、自杀危机干预(e)是否讨论自杀方法,购买用于自杀的物质、工具、或行为异常。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方法,或购买可用于自杀的毒物、药物、刀具、枪支、或常在江河、悬崖、高楼徘徊者,揭示个体可能已有自杀计划,另外,个体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俺盖自杀意图亦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3、自杀危机干预(f)心理障碍患者的行为表现。心理障碍患者、特别是抑郁症患者,更应对其提高警惕。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如出现情绪的突然“好转”,应该警惕其自杀的可能性;处于严重抑郁状态的个体常常在所谓“平静期”自杀。(3)、自杀的干预策略(a)倾听,任何一个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有人能倾听他所传达出的信息,对有自杀倾向的人的指责只会阻碍有效的交流,教师一开始切忌对其欲自杀的行为做价值评判,主要引导他倾诉。(b)教师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警惕性:个体如果既处于明显的抑郁之中,又伴随着焦虑不安,这时出现自杀的危险更大。在做出自杀行动之前,他们既可能表现得很安静,也可能表现得情绪激动。自杀的干预策略(c)教师要接受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所有的抱怨和情感。对处于危机中的人的任何抱怨都不应轻视或忽视,因为这可能对他们来讲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处于危机中的人可能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谈到他们的不满或抱怨,但内心却有着剧烈的情感波动。(d)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处于危机的人一般比较喜欢直接问及自杀问题,并能公开地对此进行讨论。教师一般应在谈话进展顺利时再询问这一问题,当教师与处于危机中的人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的时候直接询问这一问题并不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自杀的干预策略(e)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处于危机中的人经常会因为讲出了自杀的念头而感到放松,并且容易错误地以为危机已过。然而问题往往会再次出现,这时的自杀预防工作就更重要。(f)教师要做他们的辩护者。处于危机中的人,他们在生活中需要有坚定、具体的指导者。这时,教师要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已处于教师的控制之中,这样可以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有力量感。自杀的干预策略(e)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处于危机中的人经常会因为讲出了自杀的念头而感到放松,并且容易错误地以为危机已过。然而问题往往会再次出现,这时的自杀预防工作就更重要。(f)教师要做他们的辩护者。处于危机中的人,他们在生活中需要有坚定、具体的指导者。这时,教师要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已处于教师的控制之中,这样可以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有力量感。
本文标题:自杀危机干预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2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