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一地理基本要求 地理口诀记忆
1地理基本要求专题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中主要的天体类型的名称: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3、恒星的特征: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氢和氦。4、星云的特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5、行星的特征有:围绕恒星运行,自身不能发光。6、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自身不能发光。7、彗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呈云雾状独特外貌的天体。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的周期是76年。8、流星体:宇宙中的尘粒和固体小块。9、按空间范围由小到大简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得最大宇宙范围是总星系)。10、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及其他小天体。11、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日近,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大,平均密度小,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最远称为远日行星。13、太阳系八颗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性性。14、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15、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16、太阳系中,没有卫星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最大的行星是木星。17、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速度较慢。18、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19、太阳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太阳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耀斑、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太阳风。20、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耀斑,活动周期约为11年。21、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有:1)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2)太阳活动剧烈时,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太阳风会造成两极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4)太阳活动异常会使全球天气和气候异常。22、地球上存在生命其中部分条件是:1)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气温适宜(全球平均15°),大部分地区分布着液态水;2)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产生适度的引力,形成包围地球的适宜的大气圈,其成分非常适合生物呼吸;23)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更替与季节轮回的节奏适度;4)地球处在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专题二、月球1、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月表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2、地球上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月球半球,原因: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方向也一致。3、月球质量小,引力小:①月球上没有上大气,因此没有光的散射,白天漆黑,星星格外明亮;声音不能传播,寂静无声;昼夜温差大;众多陨石坑,环形山广布。②月球没有水。4、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5、(书本15页月相成因图)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相是新月,农历时间为初一。上弦月(日、地、月连线呈90°)农历时间为初七、初八。当月球和太阳分处地球两侧时,月相为满月,农历时间为十五、十六。下弦月(日、地、月连线呈90°)农历时间为二十二、二十三。月球绕地球一周,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月,平均时间为29.53日。6、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新月(初一)时,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满月(十五、十六)时,但日食、月食并不会每月都发生,原因是月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不在同一平面。7、潮汐现象主要由月球的引潮力引起,每当新月(初一)和满月(十五、十六)时,潮汐为大潮,(原因:日地月在一直线,且太阳和月球引潮力叠加);每当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潮汐为小潮。(原因: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相垂直,太阳的引潮力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8、潮汐对沿海地区地理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潮汐作用加强海岸侵蚀、顶托河水入海、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利用潮汐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发展滩涂水产养殖,潮汐还是宝贵的动力资源。潮汐对海洋运输尤为重要,巨型船舶利用涨潮时的高水位进出港口。)专题三、人类对太空的探索1、太空探索的历程:1957年,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人类从此进入太空时代。1961年,原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进行了人类第一次载人(加加林)航天飞行。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着落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1981年4月,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目前已经从地月系、太阳系、逐步进入银河系。2、太空探索的意义:开发利用太空资源:1)空间资源2)太阳能资源3)矿产资源4)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等特殊条件专题四、地球运动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叫地球自转。自转周期: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自转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俯视图: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除南北极点为零以外,各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而异,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减小。3、经线能指示南北方向,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0°经线。4、纬线能指示东西方向,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35、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时区数×15°。6、每个时区的区时都采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7、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个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相差几个小时。8、日界线为180°经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9、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10、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11、黄赤交角是赤道面和黄道面(公转轨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交角,目前度数是23°26ˊ。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变大、寒带变大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二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地区,一年中有一次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地区以北,南回归线地区以南地区,一年中有无阳光直射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并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降低。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分布规律:冬至到夏至,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夏至最大,冬至最小。夏至到冬至,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3)昼夜长短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①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昼夜等长。②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北到处是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南到处是极夜现象。③冬至日:相反④太阳直射南、北哪一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该半球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另半球相反。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4)四季的更替:从天文角度来说: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23026′N00(赤道)23026′S秋分春分日夏至冬至(3、21)(6、22)3、216、2212、229、23(北回归线)(南回归线)4专题5、板块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处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带,多地震、火山。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见书本44页图):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南极洲板块。2、阅读书本44页板块分布图,理解板块的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3、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往往形成海沟、弧状岛链、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海沟与弧状岛链是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南极洲板块挤压美洲板块导致安第斯山脉隆起。4、洋脊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大洋地壳的诞生处,距洋脊越近,海底岩石年龄越轻。5、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6、地震发生时,能量从震源处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纵波(速度快)先于横波到达地表,在震中区,人们先觉察到的是上下颠簸,接着觉察到的是左右摇晃。7、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级升高二级,能量就增加约900倍,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8、地震造成的破坏强弱程度叫地震烈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建筑物质量、地质构造等等。9、世界上主要由两大地震带:其一为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约80%的地震,其二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专题6、岩石与矿物10、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在地球内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矿物晶粒较粗,最常见的侵入岩的是花岗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矿物晶粒细小或不成晶粒,岩石中多气孔,最常见的喷出岩是玄武岩。1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岩层中常保存沉积时期的动植物化石。沉积岩的种类有石灰岩(重要)、(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生物岩(如煤炭)。12、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新的岩石叫变质岩。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形成大理岩岩,石英砂岩经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石英岩。13、地壳中最多的三种化学元素是氧、硅、铝。专题7、地貌1、主要地貌类型有: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2、河流上游流水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往往形成曲流,河流的凹岸不断遭受侵蚀,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强盛,往往形成三角洲或冲积平原。3、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岩分布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尤以西南各省区最为突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的桂林山水。4、黄土地貌以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最典型,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非常严重。5、等高线密集表示地表坡度较大,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就表示这儿是陡崖,若有河流流经可能形成瀑布。6、地表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57、平原是指海拔高度不超过200米的低平地区;丘陵是指山峰的海拔高度低于5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坡度较缓的地区;山地是指山峰的海拔高度超过5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坡度较陡地区;高原是指海拔超过500米,顶部较平缓的地区;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表示该地为盆地(中间低,四周高)。8、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称其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表示该地为山峰。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位指向低处表示该处是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位指向高处表示该处是山谷。9、湿润的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干旱的平原、盆地适合发展畜牧业,海拔较高的山地,土层薄,适合发展林业。10、制约青藏高原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是高寒、缺氧、多冻土。专题8、大气物质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物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氮、氧)、水汽、尘埃。2、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和水汽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吸收紫外线,是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伤害。3、大气垂直分层由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4、对流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原因是热量来自地面,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5℃(原因: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热带地区,对流层厚度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基本要求 地理口诀记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2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