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冯梅20140319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表覆盖与编辑冯梅河南省遥感测绘院2014年3月19日主要内容1.地表覆盖分类原则2.地表覆盖分类内容3.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4.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5.重要内容与指标说明6.地表覆盖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7.地表覆盖要素的编辑1.地表覆盖分类原则•根据地球表面覆盖物的可辨识自然特征为分类依据•尽可能与行业需求对接•以遥感影像内业分类为主,尽可能使一二级类通过内业能够识别,三级类外业辅助•尽可能降低对多时相影像的依赖2.地表覆盖分类内容编号一级类包含的二级类数量包含的三级类数量01耕地2202园地7903林地81204草地2805房屋建筑(区)51006道路4407构筑物92808人工堆掘地41409裸露地表5510水域5811地理单元43012地形33总计12类58类133类地理国情普查内容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3级类。包括:12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133个三级类。地表覆盖分类图地表覆盖分类图比较项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监测地图制图主要目标之一较少考虑信息统计分析较少考虑重要内容信息完整性需要进行综合与取舍尽可能真实反映客观世界可视化需要考虑图面载荷量较少考虑属性丰富性满足地形图制图需求需要多重属性,以满足多样化的统计分析需求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对属性准确性要求更迫切3.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需求差别分析3.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序号基础地理信息分类国情普查类别说明1定位基础2水系水系可逐渐与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或更新相结合3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及设施(需扩展)4交通交通5管线6境界与政区境界与政区(需扩展)7地貌地形地貌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以重构和统计分析为主,不进行数据生产8植被与土质9土地覆盖(需新制定)有利于与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相结合相关性分析4.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所见即所得–由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地表覆盖物的物理特性,而非土地利用分类中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因此从分类判读的原则方法角度来说,可以称为“所见即所得”。–但这一原则并不能绝对化。由于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有时候很难严格区分某类型是属于土地利用类型还是土地覆盖类型。–例如:•耕地,严格从地表覆盖的角度来讲,应该从生长的农作物来进行地表覆盖类型定义,要按照这一原则反映地表覆盖的客观状态,1年中需要多期影像才可能,由于目前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原因,这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对这种范围的地表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综合,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耕地这一更偏向土地利用的类型。•即使是这样,这里的耕地,也实际上是从土地的外在表现上归纳出的一个概念,而不是土地利用中惨杂了很多政策法律因素的耕地概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要求:耕地已被征用,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调查时实地没有实质性建设的,称为“批而未用”土地。“批而未用”土地按建设用地确认。调查时,按提供的批地文件,确定其位置、范围和地类。4.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自然优先–植被覆盖、裸露地表等类型中通过影像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区分人工和自然的类型,一般采用“自然优先”的原则进行归类。•如人工培育的树林或草场,从影像上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确定是否为园地或人工草地,优先归入林地或天然草地的相应类别。•又如野外人工长期堆积弃置的砂土,经年累月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从外观上难以区分其成因的,归入裸露地表中的沙质地表。–采用自然优先原则的前提是难以区分其具体成因。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来说,人类的任何活动结果都终将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无法判定的情况下,归入偏自然的类别,出错概率更低,更符合自然规律。•立体覆盖–对于高低不同植被的立体覆盖范围,如乔木林下有灌木,果树下面有疏菜等情况,以顶层树冠的优势类型确定其植被覆盖类型;–对于树冠遮蔽道路、树冠遮蔽沟渠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植被归类;地理要素(地理实体)中按照道路和沟渠的要求采集。–对于高架路,不考虑路下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上层道路归入路面;–有屋顶绿化的范围,应归入房屋建筑或房屋建筑区;–桥面跨越大面积的水面,应归入水体类型;跨域峡谷,应按照地面的实际覆盖归类。–其他在空间上被多种类型立体层叠覆盖的情况,地表覆盖分类一般采用“就近就大”的原则,即以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类型为主。4.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狭长覆盖类型处理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连片区域内部斑块之间的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带,如果宽度在5米以下,或者连片达不到实地400平米的,可以就近归并到相邻的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类型中。房屋建筑区内部的路面宽度小于等于5米的道路,可以不单独归类,并入其所在的房屋建筑区一类的图斑中。4.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预见性–对于正在发生变化且变化周期较短的类型,如即将完工的建筑工地、栽种果树幼苗的耕地等,在普查时点规定的时间,按照通常规律可预见会变为另一种类型。但采集信息时依据的影像或当前的状态并不能完全体现将来普查时点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理:•1)按照预见的时点时状态进行采集,采集时建议做特别标记,以利于后期时点统一时做重点核查;•2)按照影像反映的状态进行采集,采集时也需要做特别标记,后期时点统一进行核查。–由于“预见”需要一定的领域知识,这种方法不宜滥用。–采用这种方法时,第一种方式应慎用,否则容易起反作用,建议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处理。4.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5.重要内容与指标说明•01-耕地–定义:•经过开垦种植农作物,经常耕耘管理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发整理荒地、以农为主的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林木覆盖度在50%以下)。地表覆盖中,耕地分水田、旱地2个二级分类。最小图斑为实地400平方米;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有稻田、旱地、菜地和水生作物地。其上图指标一般为图上25mm202-园地•定义:指连片人工种植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集约经营的,以采集果实、叶、根、茎等为主的,覆盖度大于50%的土地。包括各种乔灌木、热带作物以及果树苗圃等用地。地理国情普查中,园地包括:果园(乔灌果园、藤本果园、草本果园)、茶园、桑园、橡胶园、苗圃花圃及其他园地(乔灌、藤本、草本)七个二级分类,六个三级分类。最小图斑为实地400平方米;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园地分为经济林和经济作物地,涵盖的内容与国情普查是相同的,其上图指标一般为图上25mm203-林地•定义: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地表。包括乔木、灌木、竹类等多种类型。以顶层树冠的的优势类型区分该类下级各类类型。地表覆盖中,林地分为乔木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阔叶灌木林、针叶灌木林、针阔混交灌木林)、乔灌混合林、竹林、疏林、绿化林地、人工幼林和稀疏灌丛等8个二级类和6个三级类。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含有成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密集、稀疏灌木林等)、竹林、疏林等•采集指标要求:最小图斑面积为1600平方米•031乔木林:由具有高大明显主干的非攀缘性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林冠覆盖面积占65%以上)构成的植被,高度一般大于5米。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两行以上且行距小于等于4m或林冠冠幅垂直投影宽度在10m以上,树木郁闭度大于0.2。(GB/T14721-2010)•0311阔叶林:由双子叶乔木树种为主构成的森林,阔叶树合计占65%以上(GB/T14721-2010)。有冬季落叶的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和四季常绿的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两种类型。•0312针叶林:由松、柏、杉等裸子植物的乔木树种为主构成的森林,针叶树合计占65%以上。(GB/T14721-2010)•0313针阔混交林:针阔两类乔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65%(含)的乔木林。031-乔木林•032灌木林: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林冠覆盖面积占65%以上)构成植被,林木覆盖度大于30%,高度一般低于5m。(GB/T14721-2010)•0321阔叶灌木林:由阔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5m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的植被类型。•0322针叶灌木林:由针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5m的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的植被类型。•0323针阔混交灌木林:针阔两类灌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65%(含)的灌木林。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灌木林比较少见。032灌木林•033乔灌混合林:由乔木和灌木交替生长混合覆盖但两者林冠覆盖面积各自都不超过65%,且树木总体覆盖度大于30%的地表。•034竹林:以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植被类型。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035疏林:指由各类林木组成但覆盖度较低,郁闭度在0.1~0.2的林地。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036绿化林地:居民地一定范围内人工种植的绿化树木覆盖形成的片状或带状区域(不包括楼顶种植的树木)。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200平方米。•0370人工幼林:人工种植的未成林。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0380稀疏灌丛:在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丛,成群分布,但平均覆盖度低于30%,大于10%的地表。04-草地•定义:以草本植物为主连片覆盖的地表。包括覆盖度在10%以上的各类草地,含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林木覆盖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地表覆盖中,草地分天然草地(高、中、低覆盖度草地)和人工草地(牧草地、绿化草地、固沙草地、护坡草地和其他草地)。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有高草地(指高杆草本植物的草地)、草地(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绿地)、半荒草地和荒草地;•采集指标要求:–天然草地最小图斑面积为1600平方米–人工草地最小图斑面积为400平方米•041天然草地:以天然生长或半人工培育的草本植物为主覆盖的地表。一般未经改良或经过不破坏天然植被条件下的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包括以牧为主的树木覆盖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和灌丛草地。•0411高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大于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0412中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为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0413低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为10%~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较差。041天然草地•042人工草地:通过耕翻、完全破坏、清除原有天然植被后,人为播种、栽培建植的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植被及其生长的土地,包含人工栽植林木覆盖度小于10%的人工疏灌丛群落或疏林群落及其生长的土地。包括饲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牧草地和特殊用途如改善环境的绿化草地。•0421牧草地:由人工种植的用于放牧或饲料的牧草覆盖的草地。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0422绿化草地:城镇或居住区域内地面上,由栽种的草本植物覆盖的地表,包括公园、运动场所、绿地等范围内的草地,不包括楼顶种植的草坪。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200平方米。042人工草地05-房屋建筑(区)•定义房屋建筑区是指城镇和乡村集中居住区域内,被连片房屋建筑遮盖的地表区域。房屋建筑(区)分为多层及以上房屋建筑区(又分高密度和低密度)、低矮房屋建筑区(高密度和低密度)、废弃房屋建筑区、多层及以上独立房屋建筑(多层、中高层、高层和超高层)和低矮独立房屋建筑5个二级类和8个三级类。采集指标要求:最小图斑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独立房屋建筑对应最小图斑面积为200平方米,城区为100平方米。“多层及以上独立房屋建筑(0540)”的采集要求是:执行城市地区采集要求的市,必须扩展至三级类;其他不执行城市地区采集要求的城市只采集至二级类。房屋建筑区的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根据房屋建筑高度、结构、排布规律、建筑密度以及外部道路和其他明显界限确定的房屋建筑区内,连片的绿化林地、绿化草地、硬化平地、路面等其他类型,若其面积小于1600平方米,即使达到各类
本文标题: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冯梅201403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3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