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社区管理(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第5篇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5:1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模式比较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一、行政侧重模式: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该模式的特色是把社区建设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强化街道办事处的权力、地位和作用,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形成“街道社区”,注重政府在社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调依靠行政力量,通过“街居联动”发展社区的各项事业。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形成了“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和三个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即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领导系统:由街道办事处和城区管理委员会组成;执行系统:由四个工作委员会组成(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支持系统:由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优点:上海社区管理模式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社区建设,在居民的内生需求和共同体意识尚处于发育阶段的情况下,短期内迅速取得成效。一方面,强调党和政府的指导作用,以保持政治经济生活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没有忽略高度经济发展之上的政治民主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社区的行政支持力量,即社区内社会性组织的发展。行政侧重型模式缺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格局并未改观;居民社区参与度不足,社区意识不强;政府力量过于强大,社区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比较弱。自治型模式二、自治型模式:沈阳市春河社区政府将社区管理职权(自治权、初审权、协管权、监督权)交给社区。焦点在社会性组织,社区的社会性组织具有法定地位,拥有相应权力,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具有主导性和创造性。政府主要采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社区运行机制,社区组织机构由居民选举产生,社区内权威人士和代表人士还通过专业咨询机构,表达社区的社情民意,并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实践结构:明确社区定位: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原来的居委会;合理划分社区:板块型社区、小区型社区、单位型社区、功能型社区;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领导层。自治型模式缺陷:政府角色“越位”与“错位”并存;社区组织及其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不完善;资金供应与运行机制不完善。混合型三、混合型模式:武汉市江汉区“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以规划、指导并划拨经费,但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宽松,社区建设以自治为主。实践结构:*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政府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保障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政府职能部门面向社区,实现工作重心下移*责任到人、监督到人江汉模式江汉模式是在沈阳模式基础上的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在体制创新中体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不仅重构了社区微观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而且转变了区、街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行政运行机制,建立了社区自治系统与政府行政系统的共生机制,形成了政府自觉依法行政、社区组织自主管理、社区民众自愿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混合型的江汉模式缺陷:行政化倾向;低社区居民参与度和社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低配套率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不相适应。盐田模式四、一会(分)两站的“盐田模式”“强国家—强社会”理念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材料1:社区治理“盐田模式”叫响全国盐田模式社区居委会: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主要功能是充当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将居民的权利要求转达给政府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并代表居民对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盐田模式社区工作站:区政府社区建设委员会通过街道办事处设在社区的工作机构,是政府在社区的服务平台。行政上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管理,业务上由区民政局及各相关职能部门指导。盐田模式社区服务站:民办非企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机构,利润只能用于本社区的公益事业和事务。盐田模式盐田模式的内涵:根据“议行分设”理念,把原来长期由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自治和服务三种功能进行分化,把政府行政职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从居委会中剥离出来,赋予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平行的政府组织);把自治职能交还给社区服务站,同时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宪法规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来履行社区自治职能,以此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盐田模式盐田模式于政府而言,提高了执行能力,降低了行政成本。盐田模式于社区而言,增强了自治能力,提高了居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民间组织的发展。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5:2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一、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社区自治的发展;社区自治地位缺乏足够资源支持;政府城市管理幅度拓宽、管理手段不足、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二、社区改革的理论基础市民社会理论与居民自治制度;社会工作理论与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理论与街居组织架构选择。材料2:未来五年中国将深化政府治理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三、理论建构:行政与自治的均衡社区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在于结构(机构)—职能的调整、重配、优化,即如何在三大组织结构之间实现职能的最优配置,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与社区的职能配置及关系,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之间实现权能的均衡配置。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四、体制构建:行政与自治双中心互动体制区政府:政治控制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街道:统筹协调职能;社区:自治职能。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1、行政:掌舵政府依据管辖区域的大小,选择性地在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建立起职能部门独立承担行政职能,使社区摆脱繁重的行政事务。政府对社区负有掌掌舵的功能,即支持、指导和协助社区建设的责任,承担社区公共产品生产的部分费用,培育社会自治组织。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2、社区:划桨建立社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保障机制;专注于社会管理事务;协助管理政府管不过来的行政事务;财政保障;管理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3、街道办事处:统筹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剥离街道办事处专业管理职能,推进政府部门专业管理到位。材料3:街道办事处改革与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材料4:铜陵“吃螃蟹”撤销“街道办”中国特色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讨论:街道办是改还是撤?街道办事处在我国已经存在和运行了半个世纪之久。在旧体制中街道办事处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街道办事处的改革也日益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讨论的一个热点。1.“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来自哪里?2.“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障碍在哪里?3.“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出路在哪里?材料5:街道与社区关系改革个案社区管理创新与发展5:3当代中国社区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靓点社区自治一、社区自治自治是指某个人或集体管理其自身事务,并且单独对其行为负责的一种状态。与自治一词相对于的是“他治”,他治意味着个体生活受到他人的控制而不自主。在政治学与行政学上,自治权比自主权大很多。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社区居民自我决定社区公共事务的权利以及权利行使的方式。社区自治是依靠社区内的自治性组织来实现的。根据自组织理论,社区自组织是指社区成员通过面对面协商而自主走向有序化的过程;社区自组织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独立的权利主体、被集体确认的公共利益、面对面协商机制、人际关系网络、自我约束秩序。材料6:自组织理论材料7:权利意识觉醒是社区自治的第一步社区自治居民委员会自治性的具体体现:财产自治;选举自治;组织与管理自治;教育自治;服务自治。非营利组织二、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主动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福利事业的社区中介机构。非营利组织具有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志愿服务理论;社群主义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第三者政府理论。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社区提供着直接、具体和富有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对志愿者的吸引和动员能力,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激励民众参与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材料8:全民志愿服务营造和谐社区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管理是充分利用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为民众提供有价值的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基本要素(CORPS):服务对象是公民(顾客)(client);组织运作与组织结构(organization);财力资源的来源于运用(rwsource);参与者,包括专职人员与志愿者(participants);公共服务的提供(sercices)。非营利组织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确保非营利组织从事的活动符合其所受到的特殊待遇;确保非营利组织能够正确地使用其资源;确保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能够与政府机构保持协调一致;监督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不会威胁到国家与民众的安全。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一种没有待遇和非责任的工作,以有组织性的方式来提供利于他人的服务,其范围可以是组织或整个社会。一群人为了追求公共利益,本着自我意愿与选择而结合成组织,称为志愿团体,参与这类团体工作者称为志愿人员。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本质特征:志愿非强迫的行为;非经济性报酬的付出;非本职工作;个人内在价值与社会伦理的结合。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动机:利他主义;社会参与;需求满足;自我提升。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内容:组织内的志愿活动;直接的慈善服务;“自助团体”活动。材料9:从社区到社会:志愿服务渐成一种生活方式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作用:提升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增进社会团结,提升社会资本。社区参与三、社区参与社区意识是指居住于某一社区的人,对社区及其邻里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与融合。社区参与是社区民众平等地参与社区发展与社区决策的过程。社区意识与社区参与概念有很强的关联度。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公民参与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公民社会的基础。社区参与是改造社区、建设社区的主要动力,是促进政府民主管理和社区自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社区意识的提高和社区认同感的增强,有利于社区问题的解决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社区参与社区参与的理论基础:公民资格理论:“公民”是一个政治人或社会人,社区参与是公民运用权利、履行义务的一种形式,是建立在公民资格理论基础上的公民实践。社区主义理论:倡导集体权利,认为普遍的“善”就是公共利益(公益),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社区参与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民众;非营利组织;专业人士以及专业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社区参与社区参与的客体:政治性参与(与国家政治事务或本社区权力运作有关的公共性参与);非政治性参与(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并且与社区权力运作不相干的事务性参与)。当前我国非政治性参与是社区参与的主要内容,但随着“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性参与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社区参与社区参与的形式:制度性参与(社区成员在既定制度规范内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选举、表决、执行、管理、决策、监督、观察等);非制度性参与(社区成员超越既定制度规范的参与活动,常见的形式有议论、投诉、抗议等)。社区参与社区参与的方式:立法与司法层次的参与(出席听证会);咨询层次的参与(参加公听会,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发表意见);实质层次的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事务的处理直接由非官方的组织以及社区民众组织来实施)。社区参与我国社区参与的现状:社区参与的广泛性越来越明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不同主体参与社区事务的情况差异较大;被动制度性参与是当前社区参与的主要形式。社区参与提高社区民众参与的途径: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发挥有组织的参与活动的作用;社区参与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谢谢!
本文标题:社区管理(当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4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