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历程
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历程舰炮与陆军使用的野战火炮不同。战舰上的火炮本身不需要作机动,因而就炮本身而言有较为充裕的空间和重量指标,用于安装复杂的装填机构、冷却系统、弹药库等附属设备;同时安装在大中型舰艇上的火炮,可以承受比同等级地炮更大的后坐力。因此,在同时代、同口径的火炮中,舰炮的射速明显快于野战炮,射程也更远,弹丸重量更大。1座"旅大"级驱逐舰上的130毫米双联装舰炮,火力效率相当于2个M-46式130亳米加农炮炮兵连。另一方面,舰艇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而地面压制火炮可以在基本静止状态进行瞄准和射击,因此,舰炮需要有比地炮更强大的火控系统和火炮稳定机构,才能实现精确射击。此外,作为战舰各武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舰炮与战舰上各火力配系之间必须要解决设备的兼容性问题。中国海军舰炮发展50多年来,已经发展了多型号不同口径舰炮,主要包括以下系列:1.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2.61式双管37毫米舰炮3.61式单管100毫米舰炮4.66式双管57毫米舰炮5.69式双管30毫米舰炮6.76式双管130毫米舰炮7.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8.法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自动舰炮9.AK630型6管30毫米自动炮10.76A式双管37毫米高炮11.76F式双管37毫米舰炮12.AK730型多管30毫米近程武器系统13.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14.PJ26型单管76毫米隐身舰炮15.新型单管30毫米舰炮人民海军中口径舰炮的发展,经历了从接收、引进到自行研制的历程。解放初期接收的国民党海军舰炮,由于舰艇及火炮老化,加之口径庞杂,性能低劣,因此很快退出现役。在50年代初期,人民海军从苏联引进了4艘"鞍山"级驱逐舰,这一级建造于30年代后期的舰队驱逐舰,主要武器是4门130毫米/50倍径M1936式单管舰炮。M1936式舰炮射程远,弹丸威力大,在列装部队后,有力地压制了对岸国民党海军的美援"弗莱彻"级驱逐舰。但该炮人力装弹的装填方式以及半敞开式炮塔,使得该炮的射速低,防护能力差,战斗中易因为人员伤亡而丧失作战能力。在这一时期,我国还随苏援护卫舰引进了苏制单管100毫米/51倍径舰炮。1.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是一种小口径半自动舰炮,用于对空、对海和对岸上目标射击。1959年,根据当时海军装备的需要,提出了仿制苏联双联装25毫米舰炮的任务。在试制中遇到不少的困难,这对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在中国工人的努力下,这些问题均得到较好的解决。1964年,该炮被命名为19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随之大量装备在"黄埔"级、"上海"级、"海南"级、"湖州"级、"河谷"级、"黄蜂"级、6610级、"榆林"级等快艇上。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61式结构可靠,火控系统较为简陋,但火力密集,射速800多发/分,有效射程约2800米,对空、对海近距离作战均有良好效果。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刚刚定型后不到一年,就赶上1965年著名的"八六"海战。这次海战结果是年轻的人民海军取胜。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的威力也得到考验。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在这一时期,我国还研制了66式57毫米双管舰炮,该炮在提供基本的低空防空能力的同时,近距离对岸火力支援能力较强,安装于"海南"级、"玉坎"级、"玉亭"级登陆舰。2.61式双管37毫米舰炮61式37毫米双管舰炮于1958年开始研制,是一种小口径全自动火炮,可拦截低空飞机和早期反舰导弹。61式双联装37毫米高炮曾是中国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载防空火炮,主要装备"江湖"I、Ⅱ、Ⅲ型护卫舰上。61式双管37毫米舰炮第一代双37毫米舰炮武器系统是一款性能良好的多功能舰炮武器系统,它可高平两用,结构重量小,射速高,在660—3000米的作战距离上能够构成有效的的防空火力;采用穿甲燃烧弹则可以实施对海攻击,非常适合于安装在各种中小型舰艇上。对于当时中国舰艇防空火力不足的情况,37毫米双管舰炮武器系统作为副炮能有效地弥补中国水面舰艇中近程防空火力的空白;对轻型水面舰艇和各种辅助舰艇来说,它解决了对海上小型目标的攻击武器问题,以及辅助舰艇对空防御和自卫的需要,成为了一型用途广泛,性能良好的舰炮武器系统。在1974年西沙海战中,安装双37毫米炮的我海军快艇,在近距离以密集火力有效压制了越军4艘千吨级护卫舰,取得了小艇击沉大舰的辉煌战果。3.61式单管100毫米舰炮61式100毫米舰炮,属于前苏联B-34型100毫米舰炮的仿制型,56倍口径,是一型人工手动操作的舰炮,人工装填炮弹。弹道性能好,射程和威力都比较可观,但是自动化程度很低,战斗中水兵们必须在甲板上手动操作,实战效能并不是很强。不过在对岸上目标轰击等方面,该炮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该炮由一座装设在指挥台后上方的光学测距仪提供目标参数。61式单管100毫米舰炮射速:12发/分射程:(对海)22.5千米(对空)14千米仰角:85度弹重:15.9千克炮口初速:895m/s4.66式双管57毫米舰炮66式双57毫米舰炮,1963年开始研制,1983年生产定型。装备舰艇:海南级玉康级玉亭级郑和号66式双管57毫米舰炮5.69式双管30毫米舰炮我国仿制前苏联KJI302式舰炮的产品,1973年定型。用于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直升机、反舰导弹、海上舰艇和陆上目标。火炮为单管转膛式自动炮,4个弹膛对称布置,自动机采用短炮身后坐式。初速1050米/秒,有效斜距4000米,射速2000发/分,有效射程3334米,高低射界-12度~+87度,方向射界90度,炮重1800千克,弹箱容量2X500发。69式双管30毫米舰炮6.76式双管130毫米舰炮随着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开始仿制苏制导弹护卫舰和导弹驱逐舰,因此从6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重点安排了自行研制双联装100毫米舰炮和双联装130毫米舰炮的任务。其中,在苏联提供有限图纸条件下仿制用于"旅大"级驱逐舰上的130毫米火炮系统是其中的核心课题。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苏制130毫米/58倍径M1957式舰炮系统是50—60年代世界较为先进的中口径舰炮,该炮最大射速15发/分,弹丸初速950米/秒,普通榴弹最大射程27.7千米,使用底排增程弹射程可达38千米。该炮使用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火控系统,对空射击有效射高超过1万米。M1957式13咖炮在苏联安装于"科特林"级驱逐舰,50年代后期,作为苏联技术转让合同的一部分,苏联向中国提供了部分130舰炮的图纸。76式130毫米双管舰炮由于苏联提供的图纸资料残缺不全,我国的科研人员从60年代起,对130火炮系统进行了长时间的摸索,在仿制过程中,使用国内现成装备作为替代品,以缩短研制周期,还对原设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缩小了炮塔体积,炮塔旋转速度和反应速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加快。仿制成功的火炮被命名为76式双联装130毫米火炮系统,于1976年正式定型,装备于"旅大"级驱逐舰。1980年,装备76式130火炮的"旅大"驱逐舰护航我国的远洋观测船,赴南大西洋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7.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系统作为我国的第一代导弹护卫舰配套武器系统,于1970年开始研制。1973年6月完成首批样炮的试制工作,其中2座于1974年装在首制导弹护卫舰上试用。1982年和1983年,又相继完成陆上联调试验和海上系统定型试验。1985年6月,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79式100毫米舰炮系统。中国海军79式100毫米双管舰炮由于该级别舰炮没有相应的苏制成熟产品可供参考,因此研制周期长,但通过研制100毫米舰炮系统,我国也相应培养了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79式100毫米舰炮与国外同口径舰炮相比,优势是初速度大、射程远,差距主要是与国外顶尖100毫米火炮相比,全系统重量过大。79式100舰炮的弹药从下部弹药库到选弹、提升、上膛,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炮塔无人操作。这在国外同时代的中口径舰炮中也是不多见的。双100火炮采用先进的火控计算机和343型"黄蜂头"炮瞄雷达,电子系统性能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双100毫米舰炮主要装备于"江湖"级和"江卫"级护卫舰上,是我国海军中装备门数最多的中口径舰炮。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海军对岸支援作战思想的变化,原先的130舰炮停止发展,100毫米双联装舰炮则相对活跃。国产100毫米双管舰炮武器系统的研制起点较高,性能比较先进,配套齐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装备我国海军的各新型护卫舰,新建的导弹驱逐舰也采用100毫米舰炮作为主炮。在这样的趋势下,79式100毫米舰炮系统也在不断进行改进,提升作战性能。79式双100毫米舰炮的最终改进型-双管100毫米隐身舰炮79A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系统是79式的紧凑型,在战斗射速不降低、火炮威力不变的基础上,降低了系统重量,缩小了炮塔体积,从而节省了舰上空间。同时该炮的电子系统也有了较大改进,火控计算机实现了集成电路化。79A舰炮安装于90年代后建造的我国新型护卫舰、驱逐舰。8.法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自动舰炮我国海军于80年代引进了法制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其中一门安装于544号反潜护卫舰上。法制紧凑型100毫米炮为单管,全系统重量不到双100舰炮的三分之一,但最大战斗射速高达90发/分,单炮射速大于79/79A双管射速之和。法T100C紧凑型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法T100C紧凑型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法制火炮的优异性能,给了我国科研人员一定的启发,由此启动了新型单100毫米舰炮的研制。在提高射速、降低系统重量的同时,还对炮塔外形进行了隐身化设计。新型单100毫米舰炮于9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安装在我国海军112等新型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上。9.AK630型6管30毫米自动炮前苏联开始生产的AK-630型6管30毫米炮,1970年服役,该炮与控测、火控设备组成世界上第一套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发射率3千发/分,射程3800米。该系统已装备在“基辅”级航母及“现代”级驱逐舰等舰艇上。AK630AK-630是俄国制全自动海军舰载六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安装在雷达、闭路电视导控的全自动封闭式炮塔内。是俄国的舰载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主要是为打击反舰导弹设计,亦可用于打击水面舰艇、空防以及两栖登陆岸轰支援以及扫雷等多元目标。AK-630是由一门AO-18六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MR-123-02火控雷达系统、SP-521电子光学追踪器组成。MP-123火控雷达系统可以同时控制两组AK-630(俄国舰艇通常每舰安装2-6组AK-630),追踪4km以外的空中目标或是5km以外的海上目标。P-521电子光学追踪器可以于7km以外侦测到类似MiG-21大小的空中目标或是70km以外类似鱼雷艇大小的海上目标。AK-630目前普遍安装于俄国各式船舰上。现代级AK-630是全自动电脑操作机炮,也可以由炮手遥控操作。它的射速高于荷兰制造的守门员近迫武器系统(Goalkeeper)与美国的Phalanx方阵近迫武器系统(CIWS)。我国在原有AK-630的基础上实现了该武器系统的改进,并增加了隐身设计。我国海军装备的054型导弹护卫舰后部装有4座国产AK-630型近防炮。AK630改进型我国海军装备的022型隐形导弹艇装备一门国产AK-630六管30毫米近防炮。国产022型隐身双体导弹快艇10.76A式双管37毫米高炮76A式双联装37毫米高炮是37毫米舰炮家族的重大改进型,采用全封闭结构,装弹和火炮旋转、俯仰射击均实现自动化,是中国新一代舰艇的标准火炮。该炮1978年开始预先研究工作。1983年进行射击试验,1985年完成定型炮试制任务,1987年设计定型。76A式双管37毫米舰炮76A式双管37毫米舰炮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双重命中"体制的防空炮之一,可以有效拦截80年代水平的亚音速反舰导弹。76A式37毫米双管舰炮装备"红星"级、"红箭"级、"江卫"级、"旅大"Ⅲ型、"旅沪"级等舰艇。在76A双37舰炮系统的基础上,海军还研制装备了76F式37毫米轻便火炮系统。该炮是76A的简化型,仍旧采用全自动
本文标题: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5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