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世界蚕丝业变迁养蚕分布
养蚕分布的变迁---蚕丝业发展简史1家蚕的起源38亿年前地球表面稳定陆块和液态水的存在澳大利亚瓦拉伍那发现35亿年前的微生物化石昆虫3.5亿年前的石炭纪家蚕(BombyxmoriLinnaeus)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蛾亚目(Heterocera)蚕蛾科(Bombycidae)蚕蛾属(Bombyx)、桑蚕种(mori)家蚕(桑蚕)BombyxmoriLinnaeus野蚕(野桑蚕)BombyxmandarinaLeech柞蚕(Antheraeapernyi)蓖麻蚕(Philosamiacynthiaricini)天蚕(Antheraeayamamai)琥珀蚕(Antheraeaassama)樟蚕(Eriogynapyretorum)大乌桕蚕(Attacusatlas)柳蚕(Actiasselene)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等X生物学证据•形态和习性•染色体数目(野蚕中国56,中国、日本、韩国54)•血清学、数量性状、生理生化学(血液酸性磷酸酶、皮肤酯酶同工酶、血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酶和血液蛋白种类等)和茧色素等•遗传距离(geneticdistance)测定和多态性分析•线粒体(mitochondria)DNA的序列变化速率1926年山西夏县西夏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发现半颗经过割裂的蚕茧。这半颗距今约5000年前的蚕茧,形态大小介于现在的家蚕茧和野蚕茧之间。卵蛾蛹5龄4龄3龄2龄1龄卵期约5~10M幼虫期约20~30d1龄约3d2龄约2d3龄约4d4龄约6d5龄约8d蛹期约15d蛾期约1W•各龄最大体重较蚁蚕的增长倍数分别为:12.34、78.12、441.29、2135.52和9787.00•各龄最大体幅较蚁蚕的增长倍数分别为:2.09、4.88、7.07、13.40和17.70•各龄最大体长较蚁蚕的增长倍数分别为:2.61、4.96、8.79、15.31和27.80•各龄最大体面积较蚁蚕的增长倍数分别为:5.36、23.73、60.82、200.91和494.73•蚁蚕的体重、体幅、体长和体面积分别为:0.041g、0.43mm、2.50mm和11.00mm32传说中的蚕丝业伏羲化蚕《皇图要览》-伏羲化蚕,西陵氏始蚕”的说法《通鉴外纪》(北宋)-太昊伏羲氏化蚕桑为穗帛嫘祖始蚕《史记·五帝本纪》(汉·司马迁):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隋书·礼仪志》-…至蚕所,以一太牢亲祭奠先蚕西陵氏神《通鉴外纪》-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农书》(元·王祯)-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实为要典马头娘佑蚕《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3考古和文字记载的蚕丝业•河姆渡文化---距今约有7000-5300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开始发掘。1973年浙江余姚蚕纹牙雕(骨盅)(-5000)1984年河南荥阳罗织物(-3650)•仰韶文化---距今约6950-4950年。1926年开始在山西夏县西阴村考古发掘。1980年河北正定杨庄村出土陶俑(-3400±70)•良渚文化---距今约有5300-4200年。1958年在浙江湖州的钱三漾出土的绢片、丝带和丝线等。•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豳风七月(春秋)《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豳(bīn)国,在今陕西省彬县《氾胜之书》(十七、种桑法)(-32~7):种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溃之,以水灌洗,取子阴干。治肥田十亩,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齐民要术》(630):介绍桑蚕品种,桑苗压条法,用火加温养蚕和通风降温法,以及“防尘埃”和盐杀蛹。《农书》(陈旉,1149):桑树嫁接、环状穴施肥法、间作、低温处理蚕种、调温浴种,以及卵面消毒等。……•“多中心论”---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其它多个地域都有悠久的蚕丝业历史,因此蚕丝业起源多个中心。•我国劳动人民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家蚕的利用和人工选择(驯化)。•已有有关蚕丝业的考古发现•文字记载•神话传奇4丝绸之路(Silkroad)•西域丝绸之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976),或称“西北丝绸之路”(张骞)“西南丝绸之路”(-100年,成都-缅甸、越南、印度)•草原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5世纪(游牧民)。东起蒙古,翻越阿尔泰山,经准噶尔盆地到哈萨克丘陵,或直接由巴拉巴草原至黑海低地,横贯东西。•海上丝绸之路“东方丝路”---朝鲜半岛或日本海环流(-218年,徐福)“南海丝路”---南方海域至印度支那半岛、泰国、缅甸、印度和斯里兰卡,远至罗马等欧洲国家(始于西汉而盛于元明)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VonRichthofen在考察中国3次后,把公元前114至公元127年间,与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与印度之间,以丝绸为媒介的贸易文化交流的西域交通路线,叫做“丝绸之路”(Silkroad)•先秦时代的蚕桑生产已遍及黄河中下游战国时期的《管子·山权数篇》中说: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汉代蚕丝业已经相当发达蚕丝产品已是当时重要的税收来源和犒赏物资,西域丝绸之路的开启和发展充分表明了当时蚕丝业的繁荣景象,在主要产地分布上有中原“官丝”川蜀“民丝”之说。•在南宋以前中原(山东、湖北和陕西等)和川蜀(四川和重庆等)是我国养蚕业的主要分布区域。两晋和南北朝的战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和宋王朝的南迁是我国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移,随着人口的南迁,大量养蚕技术也随之南下。南宋至民国期间养蚕业的中心主要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浙江湖州南浔商人所据财富达“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和“富可敌国”的描述,也表明了养蚕业在当时所具有的重要经济地位和地域优势。养蚕布局中心由中原和西南向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转移。政治因素技术因素工业化、开港贸易和科技等应素生态因素(气候、土壤等)?5世界蚕丝业变迁(养蚕分布)•桑树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在世界各地具有十分广泛的分布,但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制约,世界上蚕丝产量在1%以上的蚕丝业国家十分有限(<10)。•欧洲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蚕丝纺织工业或者说蚕丝产品加工的世界中心,生丝贸易量占世界的32.7%。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其在法制、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向欧洲学习的时期,以纺织业为中心的产业革命,促进了蚕丝业的快速发展。系统管理机构的设置、大办蚕丝业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举措,有效保障了养蚕业的扩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909年,日本年生丝出口量达8082t而成为世界第一蚕丝大国。1930年,日本桑园占耕地面积的26%,40%的农户从事栽桑养蚕,蚕丝业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日本也成为世界养蚕分布的重点区域,养蚕科技的中心。•日本不同年份养蚕规模与饲养蚕种数量年份农户数(万户)饲养蚕种数(万张)每户饲养量(张)195872.9411.55.64196455.1382.26.94197039.9368.59.24197330.5340.011.15198411.4152.013.3019905.272.413.9219951.415.511.0720000.44.511.25日本养蚕业衰退的原因外部因素中国养蚕业的崛起中国的蚕茧和生丝产量分别在1970年和1977年超越日本劳动力成本技术进步产业经济地位……内部因素产业经济地位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90年代,科研机构和学校开始转向,有关法律被废除。科技?巴西在上世纪后期曾是世界养蚕业分布的重要区域,尤其在生产优质蚕茧、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国内所处经济地位不高和国际竞争力的有限,也在上世纪末开始衰退。印度在本国政府的重视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的蚕茧和生丝生产大国,成为养蚕业分布的重点区域。从现在的客观条件和能力而言,由于印度气候条件限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养蚕技术体系的不够完善,以及蚕丝产品加工能力较弱等的不利因素,印度在近期内尚难取代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养蚕分布区域。•桑蚕茧主产国的生丝和蚕茧产量(生丝/蚕茧,单位:t)年份中国印度日本巴西独联体19512932/46900625/1208812916/9339496/11311800/2230019605554/623701098/1991818048/111208102/10192358/2958719709706/1215002319/3427820515/111736318/20543020/33638198023485/2498504593/5820816154/730611170/89883358/48967199042973/48017911486/1166635721/249251694/158294092/46000199955990/44726113944/124531650/14961554/107121319/26961世界合计:1951-20933/204962;1960-29263/247796:1970-40783/3429151980-54492/483009;1990-71654/734431;1999-75857/632462。在世界范围内养蚕分布暂时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作为主要蚕区的格局将保持相当长的时期,但国内各蚕区之间将由于市场需求、产业经济地位、生态和社会环境、科技水平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本文标题:世界蚕丝业变迁养蚕分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5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