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夜间卫星照片珠三角是我国济发展创造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总面积4.2万km2,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GDP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总量占全国1/3。深圳的今昔对比深圳的今昔对比美丽的深圳夜景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珠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优势条件。材料1:珠三角的位置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材料2: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材料3:位于珠三角范围内的江门市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同潮汕和闽南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据最新的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万多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4:广东省交通网络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材料4: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名次港口国家处理能力(万国际标准箱)增幅(%)1上海中国3173.89.32新加坡新加坡2993.75.33香港中国2422.43.44深圳中国2249.905釜山韩国1617.5146宁波中国1463.911.37广州中国1430.814.38青岛中国1302.08.49迪拜阿联酋1200.03.410鹿特丹荷兰1190.07.2材料5: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及房地产成本不断上升,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会形成巨大的成本落差。为降低成本,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产业转移。具有充足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材料6:全球产业的三轮大转移第一轮: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等国转移,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等国转向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汽车等耗能耗材少、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等获得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良机。第三轮:上世纪80年代以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和世界电子信息产品中心向中国转移。地理位置政策因素人文因素纬度位置气候优越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便利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思考:从图中可以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以____年为界,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判断依据:工业产值增幅的明显差异。思考:为什么1990年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差异如此明显呢?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前)附加值低;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后)附加值高。1990第一阶段:发展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民工潮101520253053501985199019952000年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第二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1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探究:1.描述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征2.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有何变化?东莞城市规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阶段进程特点形成原因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乡一体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城市群体系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外资企业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边贸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材料1:“握手楼”指的是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距离太近的楼房。有人形容:相邻两栋楼的同层住户,打开窗户便可以握手。握手楼存在不利于采光、绿化、消防安全等诸多弊端。深圳的“握手楼”三、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问题(14年高考题)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材料2:珠三角地区的“城中村”现象1.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②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竞争力下降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问题材料3:近年来珠三角地区SO2等有毒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酸雨频率达45.4%;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越来越突出;雾霾也开始南下侵袭珠三角。2010年我国酸雨分布图←2014年1月6日,广州出现雾霾。同日,相邻的佛山、东莞和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也出现灰霾天气。水污染工业污水导致小河变成暗红色,大量鱼儿为此丧命.广东乐昌一位村民在水田里抓起一把黑乎乎的粉尘溶解物,跪在镜头前哭诉,村小组最后一块水田即将无法耕种,求记者帮助挽救这块保命田。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崖南中等职业中学近700名师生3年来饱受马路对面的陶瓷厂排放的有害气体的侵袭,学生要戴口罩上课,老师要闭门办公,校园里的树部分已经枯萎。机动车的拥有量要与城市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相适应,否则,要么堵死,要么毒死材料4: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盲目、无序的竞争影响了珠三角整体竞争力。一些城镇为了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未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盲目扩大规模,大建深水港和国际机场,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除了高密度的机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产业结构也日渐趋同,许多产业一哄而起,造成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投资的巨大浪费(例如:汽车本来是广州的优势产业,但最近深圳放言也要搞汽车。会展业方面,广州有广交会、深圳有高交会、东莞有电博会)。恶斗的结果便是整体力量的削弱,区域竞争优势大打折扣。材料5: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广东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55亩,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0.8亩的警戒线。1997年以来,全省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高达50万亩以上;同期广东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消耗土地5.09万亩,不少地方已面临有项目、无地可用的严重困境。2.人地矛盾凸显①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②土地资源短缺:一方面城市、交通、工业用地增加,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使得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服务范围(经济腹地)示意图材料: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珠三角与长三角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珠三角长三角3.产业结构升级困难①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珠三角的腹地范围较小、能源不足成为限制其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广西四、对策1.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香港著名交通、规划专家黄良会表示,在高铁的影响下,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将慢慢形成,届时北边有广州跟佛山的同城,西南有珠海跟澳门的同城,东南边有深圳跟香港的同城。而且这个经济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圈。(2014年08月06日07:02信息时报)2.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3.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四、对策1.做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加强外来人口管理2.治理环境污染合理规划用地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4.从全局角度出发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随堂巩固1、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第一阶段中主要利用的本地资源是A、资金、技术B、资金、劳动力C、劳动力和土地D、矿产资源和劳动力2、下列哪种工业促使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出现第二次腾飞A、劳动力密集型工业B、资金密集型工业C、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D、原料指向型工业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的主要动力B、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C、不同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起步时间是一致的,只是道路、水平存在差异D、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必须的历史过程4、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说明①区域经济要想腾飞,必须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工业要持续发展,不一定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③善于抓住机遇对于区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④影响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不断变化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答案:C
本文标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5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