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8年山东省中考化学重点题型专项练习
1气体制备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____(填字母,下同),该装置存在的一处不足是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4)用上述实验制得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须在集气瓶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槽(2)A未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22424OMnOMnOKKMnO2(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D(4)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3)装置A、B都可以用于制取气体,但在实际应用中,装置B与A相比有很多的优点,例如: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4)通过对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学习,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活动: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瓶口的鸡蛋被吞入瓶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液漏斗铁架台(2)C223O3KCl2MnOKClO2不易溶于水(3)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合理即可)2223COOHCaClHCl2CaCO(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23.在化学实验考试中,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以供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并制取常见的气体。请回答:(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组装发生装置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3)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常选用稀盐酸和大理石,不选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图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锥形瓶(2)efg(或bf)22222OOH2MnOOH2催化(3)碳酸钠是粉末状,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便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框图推断4.已知A、B、C、D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1)若其中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且不属于同一类别,D的溶液为浅绿色,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若A的俗称是纯碱,C为常见的补钙剂,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3)若A、B、C、D均为化合物,且A溶液呈黄色,B为烧碱,反应能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H2(2)CaCl2(合理即可)(3)FeCl3+3NaOH===Fe(OH)3↓+3NaCl(合理即可)【解析】(1)D的溶液为浅绿色,可知为亚铁盐,该反应是单质铁发生置换反应,可能是铁与酸反应,也可能是铁与盐溶液反应,已知B、D不属于同一类别,因此B为酸,则C为铁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2)A的俗称是纯碱,则A物质为Na2CO3,C为常见的补钙剂,则C为CaCO3,,故B为含钙离子的可溶性盐或碱。(3)A、B、C、D均为化合物,且A溶液呈黄色,B为烧碱,反应能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A溶液含有铁离子,该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和铁盐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钠盐。5.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3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C、D是两种常见的氧化物,B可用于作建筑材料,E是制玻璃的重要原料。(1)写出A、E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E_____。(2)写出D转化为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3)写出B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此反应过程中主要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与B反应产生同样现象的另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与E为不同类别的物质)。答案:(1)H2Na2CO3(2)CaO+H2O====Ca(OH)2化合反应(3)Ca(OH)2+Na2CO3===CaCO3↓+2NaOH产生白色沉淀CO2(合理即可)【解析】由E是制玻璃的重要原料,可知E是Na2CO3。B可用于作建筑材料,由B和E能反应可知,B为Ca(OH)2。由B、D可相互转化,且D是常见的氧化物,推得D是H2O,由D与A可以相互转化,可知A为H2或O2。C、D是两种常见的氧化物,且C与A可发生反应,可知A为H2,C为CuO或Fe2O3等。(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2,E为Na2CO3。(2)D为H2O,B为Ca(OH)2,D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B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能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除盐类物质的另一类别的物质有CO2等。6.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分别由Cu、Cl、Ca、Na、C、O、H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2)物质G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3)D和F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4)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答案:(1)H2OCa(OH)2(2)气体肥料(合理即可)(3)置换反应4(4)NaOH2CaCOCONa)OH(Ca3322【解析】A是最常用的溶剂,因此A是水,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因此D是氢气,由于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因此B、C、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根据它们分别由Cu、Cl、Ca、Na、C、O、H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又因B和A可以相互转化,可知B是氢氧化钙,故C是盐酸,E是碳酸钠。F可以和氢气反应,也可以和盐酸反应,故F为氧化铜,E和F均可转化为G,则G为二氧化碳。实验探究7.烟台市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测试中,小明抽到的考题是“盐的性质”,对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实验操作】小明用实验室所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其中甲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小明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提示:本题中碳酸镁视为沉淀)【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猜想Ⅰ.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Ⅱ.Mg(OH)2和BaSO4;猜想Ⅲ.Mg(OH)2和MgCO3;猜想Ⅳ.Mg(OH)2、MgCO3和BaSO4。小红认为猜想Ⅳ一定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白色沉淀的成分,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若_______________,猜想Ⅰ成立;②若沉淀部分溶解,且无其他现象,猜想Ⅱ成立;③若________________,猜想Ⅲ成立。【拓展与反思】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甲实验完成后,过滤,则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实验操作】Ba(OH)2+Na2CO3===2NaOH+BaCO3↓【提出猜想】Mg(OH)2甲反应后的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会同时剩余【实验方案】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合理即可)5①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他现象③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拓展与反思】Na2CO3溶液过量OH-和23CO【解析】【实验操作】甲实验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提出猜想】将甲、乙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乙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镁,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有生成的氢氧化钠,可能含有反应剩余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钡,据此根据已给出的猜想,得出猜想Ⅰ为Mg(OH)2;因为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可能同时剩余,因此猜想Ⅳ一定不成立。【实验方案】根据猜想Ⅱ成立以及该猜想成立的实验现象,可知实验操作为取反应后的白色沉淀,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至过量;①根据猜想Ⅰ成立,可知氢氧化镁与酸反应的现象为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他现象;③根据猜想Ⅲ成立,则白色沉淀为Mg(OH)2和MgCO3,氢氧化镁与过量的酸反应后完全溶解,碳酸镁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实验现象为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拓展与反思】若猜想Ⅲ成立,则白色沉淀为Mg(OH)2和MgCO3,原因是做甲实验时滴加的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镁白色沉淀;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2NaOH+BaCO3↓,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因此滤液中的阴离子有OH-和23CO8.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CaCO3、BaSO4、CaCl2、CuSO4中的两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Ⅰ】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无色溶液。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实验Ⅱ】(1)取【实验Ⅰ】得到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到有气泡产生,于是小军马上就得出结论,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CaCO3,但是小丽却认为小军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你认为小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Ⅲ】为进一步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小丽进一步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取少量【实验Ⅰ】中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有气泡冒出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得到的无明显现象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6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实验结论】由以上实验可得该白色粉末的成分为________。【反思与交流】【实验Ⅲ】的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实验Ⅰ】CuSO4【实验Ⅱ】(1)BaSO4(2)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Ⅲ】Na2CO3CaCl2【实验结论】CaCO3
本文标题:2018年山东省中考化学重点题型专项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7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