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景观设计第一章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的多种理解: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景观的地学理解:地表现象;综合自然地理区;地理单元。第二章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景观生态学基础第二节行为地理学第三节景观设计的要素第四节景观设计的方法第二章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为人们规划设计适宜的人居环境,具体讲是通过对具体地块合理分析,做出其用途的进一步安排,通过设计解决人们一切户外空间活动的问题。景观设计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人类行为的研究。第一节景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要素生态学生态学: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房子、住所、家务活生活所在地,“ecology”是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的意思。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由于其综合性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成为现今社会无处不在的科学。景观生态学:是工业革命后一段时期人类聚居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追求解决途径的过程中产生的。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景观规划依此为基础开始了新的发展与进步。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要素景观设计中要设计的要素包括:水环境、地形、植被、气候等几个方面。水环境河水得到自然的净化水环境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提出了十个水资源管理原则,在此作为水景营造的借鉴原则。1、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2、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3、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分供应相适应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4、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5、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存量;6、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7、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8、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税率;9、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10、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在补充技术的改进。人类进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地形的态度经过了顺应——改造——协调的变化。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在城市建设中,关注对地形的研究,尽量可以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地形植被植被不但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还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功效。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率地的安排,以城市公园、居住区游园、街头绿地、街道绿地等,使城市绿地形成系统。植被城市规划中采用绿地比例作为衡量城市景观状况的指标,一般有:城市公共绿地指标;全部城市绿地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景观设计实践时,还应该考虑树形、树种的选择,考虑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等因素。气候纬度愈高,温度愈低,反之则相反城市的“城市热岛”的现象气候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设计等领域都关注如何利用构筑物、植被、水体来改善局部小气候。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一些:1、对建筑形式、布局方式进行设计、安排;2、对水体进行引进;3、保护并进可能扩大原有的绿地和植被面积;4、对住所周围的植被包括树种、位置的安排,做到四季花不同,一年绿常在。第二节行为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行为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工作者借鉴心理学、行为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目标:主要是从人类行为的角度,采用非规范和非机械的整体方法,研究人类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过程和行为规律。五类要素:道路、边界、区域、中心与节点、标志物。第二节行为地理学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小结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和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人们的间接空间活动范围比直接活动空间的范围大得多。直接活动空间与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关系极为密切,间接活动空间则极力推进人们进一步的空间探索,从而产生迁移行为活动。人们的活动行为是景观设计时确定场所和流动路线的基础行为地理学将人类的日常活动行为分为以下方面:A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B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C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以上三种行为空间及其相应的景观设计实践领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项目设计时要通盘考虑,突出重点。将人类行为简单分为以下三类:(1)强目的性行为。(2)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习性。(3)伴随强目的的行为的下意识行为。另外的观点几何形态的中心绿地下雪天观察到人的行为轨迹受到欢迎的中心绿地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安全性领域性通达性对环境的满意度小结:行为地理学是景观设计过程中内在的原则之一,它虽然不直接指导具体的设计思路,但却是方案设计和确定的基础,否则设计的方案只是简单的构图,不能很好地给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和场所。第三节景观设计要素地形地貌植被设计地面铺装水体设计景观小品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植被设计植被的功能包括视觉功能和非视觉功能植被设计植被的功能分为四大方面: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美学功能。1.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即空间造型功能。2.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3.调节气候功能: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4.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住区的识别性,使住区更加人性化。地面铺装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地面铺装的作用有这样几个:A为了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走;B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的坚固的活动空间;C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行流线。地面铺装地面铺装地面铺装的类型,根据铺装的材质可以分为:A沥青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B混凝土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C卵石嵌砌路面:多用于各种公园、广场。D砖砌铺装:用于城市道路、小区道路的人行道、广场。E石材铺装F预制砌块地面铺装地面铺装的手法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常常采用线性、流行性、拼图、色彩、材质搭配等手法为使用者提供活动的场所或者引导行人通达某个既定的地点。水体设计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性。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水体设计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A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B管线和设施的的隐蔽性设计;C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D与灯光照明相结合;E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景观小品景观小品主要指各种材质的公共艺术雕塑或者与艺术化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座椅、公用电话、指示牌、路标等。第四节景观设计的方法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第四节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简单归结出以下几个方面:A构思B构图C对景与借景D隔景与障景E引导与示意F渗透和延伸G尺度与比例H质感与肌理I节奏与韵律A构思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B构图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C对景与借景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尽端安排的景物称为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C对景与借景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景致借用过来。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D隔景与障景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其改变方向的办法用实体来完成。E引导与示意引导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手法多种多样。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A明示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B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处。F渗透和延伸渗透和延伸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渗透和延伸G尺度与比例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迪拜H质感与肌理景观设计的质感与肌理主要体现在植被和铺地方面。不同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效果。I节奏与韵律在景观的处理上节奏包括:铺地中材料有规律的变化,灯具、树木排列中以相同间隔的安排,花坛座椅的均匀分布等。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小结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只有在了解这些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
本文标题:景观设计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7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