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绪言第一单元:猪常见传染病第一章:猪病毒性传染病第一节:猪瘟一.课时安排:2学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掌握什么是传染病?猪常见传染病都有哪些种?什么是普通病?了解猪瘟病原及流行特征,掌握猪瘟的诊断要点,免疫接种技术和抗体监测技术2.态度观念方面:认得传染病的危害及影响,以及其在整个兽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有积极地心理去学习它;使学生从观念上理解究竟什么是传染病(包括人,畜和禽)以及学习的目的;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研究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是重要的兽医学科之一。3.能力方面:使同学们从病原,流行病学、症状、病变、诊断和治疗六个方面认识传染病的学习方法三.重点难点分析:该节课掌握的重点是传染病的定义,猪瘟的病变特征、诊断和治防治。四.课前准备:收集传染病和猪瘟相关知识,分别从理论(书本)和实际(实际病例)阐述该病,配合多媒体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五.教学内容:分别从病原,流行病学、症状、病变四方面重新认识猪瘟,重点讲述诊断要点和防治。1.病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含量最高,对消毒剂、日光及高温抵抗力不强2.流行病学:①传染源:病猪及带毒猪②易感动物:任何年龄阶段和品种③传播途径:经消化和呼吸道直接传播3.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①典型性:②非典型性:急性猪瘟主要呈败血症变化,有诊断价值的变化是: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颚凹、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边出血;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喉头黏膜、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黏膜有出血。慢性病猪特征的变化是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处黏膜上形成扣状溃疡24.诊断:结合流行性特征,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及免疫情况进行综合诊断,注意与猪丹毒,仔猪副伤寒和猪弓形体相区别。①、诊断要点:猪瘟的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到40.5℃~41℃,呈稽留热,有脓性结膜炎,病初便秘,后腹泻;在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退色;公猪有包皮发炎,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混浊液体射出,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小猪有神经症状,慢性病例,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明显消瘦,毛焦臁糜,行走不稳。一般病程可达20天或以上,死亡居多。5.防治:①预防:仔猪于出生后分别于25-28日龄和60日龄,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母猪于配种前免疫一次,剂量均为4头份。症状轻和受威胁的猪群采取紧急接种,发病猪无特异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6.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⑴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在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⑵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没有发病的猪只,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猪出现。⑶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用2﹪热碱水消毒。粪尿及垫草等污物,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⑷死猪深埋或销毁六.课后小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同学们对传染病以及所学的第一个病例有了系统的了解,为以后学习其他疾病奠定了结构基础七.教学反思:学生在接受一门新课时,要时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能掌握住内容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我想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立体,全方位的教学模式;①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学习传染病学的重要性;②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采用课堂讲授与电教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更易接受与吸收。这样可使学生学习传染病学的兴趣浓厚.掌握知识牢固.学习传染病的目的在于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基本规律,学习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方法,重点侧重诊断与治疗,注意各病之间的共性与特殊性,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达到熟练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八.布置作业:P16-171.填空的第(1),(2)(3)题,2.判断题的(1),(2)(3)(4)题,3.选择题的(1),34.思考题:简述猪瘟的症状?制定一个综合性防治猪瘟的具体措施。2009年猪病流行特点及2010年流行趋势展望2009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对中国养猪业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生猪的价格就像风云变幻的股市,从“天堂”直接跌入“地狱”,猪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亦然恣虐流行,繁殖障碍综合征、高热综合征的流行加剧,副猪嗜血杆菌病无药敏感药物可治等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笔者对2009年猪病流行情况做一简单阐述,同时对2010年猪病流行趋势予以展望。一、2009年猪病流行的9个特点1.多病原、多病因的混合感染更加严重,猪场疫病更加复杂当前许多猪病都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且难以控制,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多种病毒感染相加(特别是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II型、猪瘟病毒、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其次是多种病毒(特别是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II型、猪瘟病毒、流感病毒)和多种细菌(特别是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感染相加;再者就是多种细菌相加,往往是有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为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对于严重的混合感染,除对病毒性疫病采取质量优良的疫苗免疫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综合药物保健措施,方能取得理想效果。2.猪的非典型性疾病持续增多非典型性疫病病例的数量明显增多,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都出现了非典型病例,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养猪场、散养户饲养的猪只发病率较高,给诊断与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对于该类病的防治应主要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笔者建议可以使用纯中药类的免疫增强剂。3.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依然存在猪的繁殖障碍综合征在全国各地依然存在且极为普遍,目前已证实与此综合征有关的病原体有3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在我国,造成此综合征的病原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衣原体感染和繁殖障碍性猪瘟等所占比例较高。对于该类疫病,除正常免疫外,在妊娠母猪中期(70天左右)、产前、产后、配种前后进行保健用药,可有效降低该类疫病的发生。4.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日益突出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依然是影响全球养猪业的头号疾病,临床表现为肺炎症状,病猪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呼吸频率加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或停滞,成为僵猪。该综合征通常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支原体、肺炎放线杆菌、猪圆环病毒Ⅱ型中的一种或几种首先侵袭猪的呼吸道,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然后各种气源性病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就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继发性混合感染。本病多发生于6~8周龄的保育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通常为30%~70%,死亡率为10%~20%,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5.病毒性疫病(特别是猪的蓝耳病)仍然是猪传染病的主体目前对病毒性疾病的防制仍缺乏有效的药物,而且很多疾病还未研制出相应可靠的疫苗,因此使病毒病的危害更为突出。养猪场尤其要注意病毒病的预防,4尽管许多猪场因2005年的蓝耳病加强了防疫措施,但是2009年的猪蓝耳病、猪瘟、猪流感、伪狂犬病等的发生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重的迹象,值得有关人士思考!对于该类疫病的预防,除了加强疫苗免疫外,主要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为主,笔者通过使用纯中药的抗病毒制剂取得了理想效果。6.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深重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外,还会造成免疫抑制,可使低致病性的病原体引起多种疾病综合征的发生,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对畜禽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当前最常发生并且危害严重的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多是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II型、支原体感染等。对于该类病的预防,主要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使用可提高免疫力的中药制剂有一定效果。7.以高致病性性蓝耳病为主的猪“高热病综合征”依是2009年猪病的主角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种危害大、人力现有条件下难以应付的流行性疾病的一般流行规律是:首先是恶急性的暴发流行引起大量急性死亡,接着是稍微缓和的更普遍的流行。而2006年5月我国发生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大流行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应该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稍缓和的更普遍流行”阶段,但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到目前为止,猪的“高热病综合征”在个别地区仍有流行加重的趋势。8.细菌性疫病普遍存在,且耐药性增强2009年上海奉贤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卫秀余研究员对317份送检的病料进行了细菌学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阳性率达82%,分离出的细菌主要为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肺炎支原体、沙门氏菌和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细菌大多数都是继发感染,病菌除了来自外源性感染外,也有健康猪体内携带的常在菌,在猪群免疫力与抵抗力低下时,发生内源性感染所致。细菌性疫病的普通存在及耐药性增强,主要原因是猪群中存在的病毒性疾病没有控制好、免疫抑制的严重存在、大量使用及滥用抗生素,加之饲养环境的恶劣,致使猪群中细菌性疫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增高,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二、2010年猪病流行的5个趋势总的来讲,2010年暴发猪重大疫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多种疫病的疫源污染比较严重,疫病总体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1.猪瘟发病率可能有增加的态势一是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II型感染、支原体病等的普遍存在,再加上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无论使用哪种猪瘟疫苗接种,免疫失败出现的几率都会增多,免疫失败猪群极易遭受野外强毒的攻击,引发疫情,使用效果较好的霉菌毒素处理剂控制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成为提高猪瘟免疫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二是猪瘟疫源在短期内仍难以控制,隐性带毒猪和免疫空白猪的同时存在,均有可能出现散发性疫情。但由于目前已普遍进行免疫接种,所以猪瘟的流行一般较为缓和,2010年疫情将多局限在疫点上,不大可能引起大范围疫情的出现。对策:加大猪瘟抗体的检测,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结合当地实际性情,合理使用猪瘟疫苗。2.多种疫病混合感染依然是2010年的猪病主体临床上以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与细菌、病毒或细菌与霉菌毒素中毒、细菌与细菌等病混合(多重)感染的病例较为突出,使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大,有效性差,而单一性猪病少之又少。对策:加强综合防控措施和生物安全建设,5可有效减缓疫病的发生率。3.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为主的猪“高热病综合征”仍将会占据猪病的主角笔者建议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做好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对策:重点监测“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做好阶段性药物保健,并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猪“高热病综合征”最有效的措施。4.细菌性疫病的发生将有增加趋势随着病毒性疫病发病率的增多,并发或继发细菌性感染的发病率将居高不下,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对策:加强猪场相关病毒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免疫和检测,加强饲养管理和猪场生物安全建设,同时合理使用药物保健,避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5.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依然会普遍存在随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衣原体感染和繁殖障碍性猪瘟的发生,该病依然会普遍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要关注“猪衣原体”和“霉菌毒素”感染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第二节: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一.课时安排:2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口蹄疫与水泡病的当今流行状况,病原及流行特征,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2.掌握口蹄疫的病原类型,典型症状及预防措施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口蹄疫的症状及疫苗预防,难点在预防的时间及疫苗类型的。四.教学设计说明:启发式配合多媒体五.课前准备:充分掌握并融会贯通本节内容六.教学内容:分别从病原,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面鉴别水泡病和口蹄疫,注重口蹄疫的预防措施1.口
本文标题:猪病防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8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