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中国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中国道路交通现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发展迅猛,让人民感受现代化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使建设相对滞后的道路交通问题日益加剧。因此,详细了解中国道路及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对合理建设交通设施,制订解决交通难的方案有重要作用。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建设现状分析一、公路交通中国公路汽车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有特殊地位。在中国东部铁路和水运都较发达的地区,公路起着辅助运输作用,承担短途运输;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担负着干线运输的任务。1949年以前的近半个世纪,全国只修成13万公里公路,其中勉强能通车的仅7.5万公里。经40多年建设,至1991年中国大陆公路通车里程达104万公里,公路汽车运输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达3441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为2600亿人公里。全国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有95%的乡和75%的村都通了汽车,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省省会,连接枢纽站、港口和工矿区、农林牧生产基地的公路网。但公路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了历史性突破。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80年代国家干线公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先后制定并实施,使公路建设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公路建设在继续扩大总体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公路建设筹资渠道走向多元化,逐步扭转了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1988年中国开始建设高速公路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按照中国2005年公布的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新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我国各地区公路运输现状:①华北地区。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土地有公路21.5公里。公路分布以北京、天津、张家口为中心,交织成网。公路运输除在铁路稀少的山区及内蒙古草原地区承担干线运输外,主要发挥沟通城乡之间的联系,起着为铁路、海港集散货物的短途运输作用。②东北地区。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土地有公路12.3公里。以辽宁密度最高,为吉林、黑龙江两省的2倍以上。公路运输在这一地区大部分以承担各市、县境内短途运输为主。公路网分布以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等铁路枢纽为中心,沿铁路向两侧伸展,相互交叉成网。③华东地区。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土地有21.7公里公路,公路质量较好。区内公路汽车运输一般仅起着水运、铁路的营养线、辅助线作用。但在鲁中、鲁南、皖南、闽西和赣南等丘陵山区以及苏北缺少铁路和水运薄弱地区,常成为当地主要运输方式。公路中心有济南、徐州、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和福州等。{4}中南地区。为中国公路最发达地区。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土地有23公里。公路运输主要作为铁路和内河航运干线的营养线,担负沟通城乡的短途运输任务,为铁路、水运集散物资。许昌—南阳、南阳—光化、商丘—菏泽、长沙—重庆、衡阳—贵阳等线为豫、鄂、湘三省主要公路干线;两广及海南主要公路线则有广州—汕头、广州—湛江、汕头—漳州、海口—榆林等线。郑州、武汉、长沙、南宁、广州是全区公路中心。{5}西南地区。公路运输是区内长途货物和经济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这一地区公路通车里程约占全国1/5,公路线网密度低于华东、东北和华北3区,每100平方公里仅7.6公里。公路分布以重庆、贵阳、昆明、雅安、成都、拉萨为中心,以成渝、川黔、滇黔、川滇、川藏公路为骨干,并联结黔桂、川湘、滇缅、青藏等重要干线,基本成网。{6}西北地区。公路运输是这一地区进行区内外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仅0.035公里,区内公路分布较均衡,以西安、延安、汉中为中心组成陕西省公路网;以兰州、银川、西宁为中心组成陇西公路网;以乌鲁木齐、乌苏、伊宁为中心形成北疆公路网;以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为中心形成南疆公路网。在青海则以格尔木为中心形成柴达木公路网。上述地方性公路网由川陕、甘川、兰新、西兰、青藏、新藏等公路干线组成西北全区公路网。二、城市道路交通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城市道路系统是指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1.交通阻塞交通阻塞是行驶中的车辆在道路的某一区段异常地密集或集中,导致后续的车队低速驾驶或停驶的状态。分自然阻塞、人为阻塞等。阻塞可用交通阻塞度来衡量。我国城市一方面城市道路建设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机动车数量也在猛增,二者齐头并进的直接后果是城市交通时常陷入瘫痪,交通阻塞是城市道路交通症结之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总量增长过快,道路增长滞后于交通总量增长,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2)、城市建设和宏观管理部分决策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需求。(3)、城区道路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交通事故当事者控制力失常、车辆故障、运输管理不当等原因都可以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碰撞、抛锚、落物等交通事故,在中国人为事故、质量事故居多。跟交通阻塞不同,交通事故危害的是人生和财产安全,更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尽一切努力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3.特殊交通交通运输是各行各业的必然需求,这就有一些特殊需要运输或者违章运输,在中国,超长、超重、超高车辆及特种物品运输不再少数,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4.交通环境交通环境是作用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包括道路状况、交通设施、地物地貌、气象条件,以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活动等.交通环境除了道路环境以外,还有驾驶环境、意义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各类交通建设、交通运输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体现在汽车废气、噪音、振动、土地资源占用等,在中国阻塞型环境污染和振动尤为严重。5.交通不便由于交通无信息服务,或信息不能共享等原因导致了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目的地、交通路线、停靠站、换乘地点寻找与利用不便等交通不便现象,在中国信息化程度低、不重视系统功能的实现、系统缺乏整合等是交通不便的特征体现。参考文献:[1]萨里合.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分析及改善措施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3-01-08
本文标题:中国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9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