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中职旅游概论第三版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告别中学学习的晓东选择了他所热爱的旅游专业。经过入学教育和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介绍大会,他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更是信心十足。在一次名为“感恩行动”的主题班会上,作为一名旅游行业的“新兵”,晓东热切地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在不远的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并且亲自做全程导游,让家人完成一次长途旅行。他说:“我爸爸一直有个愿望,能够有机会去西藏出差,因为那是他最亲密战友牺牲的地方,他希望利用出差的间隙,去烈士墓‘看望’一下战友;我妈妈一直照料我升学,不停忙碌的她也有一个愿望,就是有时间陪家里的老人去一趟杭州、苏州和黄山;而我自己最向往蔚蓝的大海了,美丽的海南岛是我最急切期盼能去的地方。所以,在我工作后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时候,就是想选择某个合适的公共假期,让我的家人尽早实现这些愿望。讨论:1、即使假期足够长,晓东的“感恩行动”计划能够一次圆满完成吗?2、人们一般首先喜欢选择去那一类地方旅游?为什么?3、设计旅游路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根据上述案例,你认为哪一种旅游方式最省钱?第一节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人们以松散的团伙组织,依靠采集、渔获、狩猎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然而,采猎生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最直接,人类只能不停地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正是这种迁徙活动,才极大地拓展了原始人的视野,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活的源泉。早期人类迁徙示意图同:“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异:迁徙——自然行为旅行——自由行为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人类社会大分工(是其产生的社会基础)经历了三次:①人类从流动性生活走向定居化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改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劳动产品增多,产生手工业③商业应运而生第一节旅游的产生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商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劳动已从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具有自觉意识的旅行萌发于商品生产相对发达,并普遍存在着剩余劳动产品交换需要的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只有三人被尊称为商圣,分别是:范蠡(春秋末期楚国人)、白圭(战国时期)和胡光墉(晚清徽商)。商圣范蠡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作为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中国文武四大财神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因其经商才能独具一格,更是被后人誉为中华道商的鼻祖。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晋商的自我写照。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4.“享乐旅行”(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帝王巡游(从黄帝开始,就十分钟情祖国的秀丽山川;隋炀帝杨广修京杭运河,游山玩水,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等)、文人漫游、弟子求学、宗教朝圣、科学探险乾隆御笔亲提——南京瞻园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布局典雅精致,有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勾勒出一幅深院回廊,奇峰叠嶂,小桥流水,四季花香的美丽画卷。乾隆帝二下(1757)江南时曾驻跸此园,借苏东坡“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诗句,御赐“瞻园”匾额。旅游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和经济条件成熟的结果。所以,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而具有享受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段关于旅游的对话什么是旅游?往往人们会想起旅游不就是游山逛水吗?对话一甲:暑假期间你干什么了?乙:我跟几个同学去杭州旅游了。对话二甲: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乙:我是搞旅游的。对话三甲: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乙:我是学旅游的。什么是旅游?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沈约《悲哉行》第二节旅游的概念及定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频,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行客留连春天的美景,春景也在取悦着游人。早晨散开的阳光垂下霞彩,晨露在津渡旁凝结。嫩叶间不时传来鸟鸣声,带着兰花香气的风吹动着水面的浮苹。可是我正远离故国,在这美好的时节里与它相隔万里啊。第二节旅游的概念及定义一、旅游概念的形成在西方语言中,“旅游”一词的英语原文是“Travel”,即有”长途旅行,依次经过”的意思,从工业革命开始,普遍使用“Tourism”,其词义是:离家远行,参观游览一些地方又回到原地(家里)。第二节旅游的概念第二节旅游的概念及定义一、旅游概念的形成在我国古代,“旅”和“游”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旅,即旅行。《周易正义》:“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旅。”游,即游览。古文中有“息焉游焉”一语,还有“谓闲暇无事于之游”。“游”的本字”遊”,行走的意思,后有“游览玩乐、玩物适情”的含义。“旅游”就是旅行游览,是“旅行”和“游览”二种活动的有机统一。二、旅游的定义两个比较受到认同的概念•艾斯特(AIEST)定义诞生: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在其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70年代被“旅游专家国际联合会”所采用,故又称为艾斯特(AIEST)定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诞生:世界旅游组织于1991年6月25日在加拿大召开了“旅游统计国际大会”,重新界定了旅游的概念1、(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强调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的相关经济关系和广泛社会关系──旅游内涵的综合性。强调旅游的重要特征是流动以及旅游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定义的深刻意义:指出旅游活动不单纯是某种单位的活动,旅游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关的经济关系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二、旅游的定义二、旅游的定义2、(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与“艾斯特定义”的不同:1、明确地说明旅游活动包括商务旅游。2、强调旅游是离开惯常环境的旅行.第二节旅游的概念什么是“惯常环境”?•两层含义:1.指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房)。2.指离一个人的主要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第二节旅游的概念及定义旅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在哪里?课堂讨论旅游的定义具有异地性、业余性、暂时性、流动性、休闲消遣娱乐性以及活动的综合性等内涵的规定性。(二)小结: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本定义首先强调旅游必须以旅行为前提,并在异地进行诸如游览、参观、消遣娱乐等活动。同时,揭示旅游的本质——寻求精神上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其次,扩大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外延性)。第二节旅游的概念二、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游览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这就是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第二节旅游的概念小组讨论:旅游与旅行、游览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案例分析:晓东和妈妈在暑假期间随旅游团去长白山旅游。旅游的活动内容如下:早餐后从长春乘旅游大巴赴长白山(约7小时)抵达二道白河镇,当晚住宿于此镇。第二天早晨进入国家AAAAA级风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沿途观赏四个垂直自然景观带,乘倒站车登天池主峰观天池胜景,后观东北第一大瀑布—长白瀑布,长白山高热温泉群,品尝温泉煮鸡蛋,晓东还购买了长白山的特产——人参,准备拿回家给奶奶煲汤。午餐后洗温泉浴,乘车赴延吉,晚餐后,住延吉。第三天早晨乘大巴返回长春。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三、旅游的内容旅游是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因此,所谓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悠游天下\韩国\_太阳的后裔_宋仲基同款美食小熊韩你玩韩国旅游攻略标清(270P).qlv第二节旅游的概念思考问题:(1)去外地上大学是不是旅游活动?为什么?(不是旅游活动。因为旅游活动表现为以娱乐、享受,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去外地上大学、去异地工作都不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2)去外地参加会议是否属于旅游活动?(属于旅游活动。因为会议期间往往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可以进行一些娱乐、消遣活动,所以应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
本文标题:中职旅游概论第三版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2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