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课课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滴在白色的石头上……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轻盈得翩然直上。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可我已经发现,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蒲公英在招呼着我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蝴蝶不住在这里,不住在集中营。——巴维尔弗里德曼这首诗的作者,是生于布拉格的巴维尔弗里德曼,在21岁时被遣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两年之后,他被毒气室夺去了生命。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作者用的是反语,景色固然美好,却和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这里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色,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的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问题1:文章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嬉笑”,应该说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和平景色,但是作者却认为“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呢?一,自主学习,内容探究问题2: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自主学习,内容探究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毒气室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问题1:在文中找出参观者反应的句子,讨论这些反应变化说明了什么?二合作学习,内容探究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以此控诉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问题1:在文中找出参观者反应的句子,讨论这些反应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的细节描写有何深意?怒放的生命合作学习,内容探究废墟vs怒放的雏菊•毒气室和焚尸炉→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生命不息顽强抗争•怒放→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的绽放•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问题3:“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的丰满,可爱,皮肤洗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作者写奥斯维辛纪念墙上照片中的那个微笑的姑娘,这一细节描写有何用意?合作学习,内容探究“…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里把鲜活微笑的美好的生命和死亡放在一起,把充满青春与梦想的照片和死亡墙放在一起,这种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悲剧感,更能激起人对法西斯的仇恨。问题:4:结尾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合作学习,内容探究69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附近呼应首段,再次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环境的安谧,风景的秀丽,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珍惜今天的自由、和平和幸福。作者为什么反复说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是却还是写了这篇新闻?合作学习,内容探究第六自然段:“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所有的东西都是旧闻了。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作为新闻记者--------社会良知道德责任人文关怀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名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本文获得普利策奖的颁奖词——让我们铭记奥斯维辛那段历史,让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血腥提醒人们:不要再催生新的罪恶;铭记传递正能量的罗森塔尔,让我们抵制暴力,呼唤和平。学习本文意义课堂演练:请用“让我们铭记奥斯维辛那段历史……”作为开头写几句话,展现一下你学完本文所感。
本文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2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