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
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1.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价值的生产,并把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2.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资源总是显得不足的状态。3.效率(efficiency)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即如果不让某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就不能让任何其他成员的境况变得更好。4.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what,howandwhom):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叫资源配置,社会必须就这三个问题做出选择,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5.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即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其核心是价格的决定。6.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一个经济总体运行的经济学分支。7.计划经济(plannedeconomy):由计划当局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8.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由市场特别是价格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9.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而创立了近代经济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他的其他著作包括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等。10.边际(marginal):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动,引起的其他变量的改变量。11.总收益(totalrevenue):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全部货币。12.边际收益(marginalbenifit):某种活动的微小增加所增加的总收益。13.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把做这件事的资源用于其他事情,所能产出的最大价值。14.均衡(equilibrium):本来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一种暂时不动的状态。经济学界借用这个概念,分析消费者、厂商以及宏观经济达到的最佳状态及其实现条件。15.经济人假设(economicman’shypothesis):每个人都是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16.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最早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他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一种不同于人为秩序的“自然秩序”。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价格机制,在价格机制的诱导下,经济可以有效地运行,达到最佳状态,不需要政府的干预。17.博弈论(gametheory):研究在当事人之间的决策互相影响的条件下,人们如何行动的一种方法。18.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博弈当事人战略的组合,其中每个人的战略都是在假定其他人战略不变的情况下的最佳战略。19.静态博弈(staticgame):博弈的参加者同时做决策,或者虽然不同时,但是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决策的一种博弈。20.战略(strategy):博弈的参加者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行动,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21.动态博弈(dynamicgame):博弈参加者的行动有先后,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为的一种博弈。22.需求(deman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给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23.供给(supply):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给定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数量。24.价格(price):每单位商品、劳务的货币度量。25.市场(market):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决定价格的机制或者制度安排。26.均衡价格(equilibriumprice):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27.效用(utility):人们从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快乐和满足,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28.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新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总效用。2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不断地增加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越来越少。30.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投入与最大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函数。31.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保持其他投入不变,单独增加某一种投入的一单位所增加的总产量。3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s):在技术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单独增加某一种投入的一单位,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33.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创新的能力。34.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35.正常利润(normalprofit):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36.会计利润(accountingprofit):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37.固定成本(fixedcost):与产量无关的成本,或者说产量为零时的总成本。38.可变成本(variablecost):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是零。3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总可变成本除以总产量。40.完全竞争(perfectcompetition):一种市场结构,在这个市场上,存在过多的厂商,每个厂商的产量与总产量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影响价格。41.垄断(monopoly):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结构,厂商对于价格有决定权。42.价格歧视(pricediscrimination):出售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类型的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43.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44.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生产时的成本为整个市场服务。45.垄断竞争(monopolisticcompetition):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与其他厂商有所差别,因此对消费者构成垄断;同时,每家厂商的产品差别又非常小,它们之间又存在竞争的关系。46.寡头(oligopoly):少数几家大的厂商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47.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一个国家在给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和。48.最终产品(finalgoods):用于消费,不再进入下一阶段生产过程的产品。49.附加值(valueadded):某一个环节上的附加值指的是售价与购进价格的差额。50.总需求(aggregatedemand):在给定时期内,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中所有部门愿意购买的总和。51.大萧条(GreatDepression):指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52.萨伊定律(Say’sLaw):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1767—1832)认为,供给能够创造它自己的需求,生产能够创造自己的销路,因此,不会有卖不出去的商品。萨伊定律可以概括凯恩斯之前全部经济学的精髓,即市场供求的力量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5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33—1946):英国人,190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在英国财政部工作,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写作《合约的经济后果》,获得世界性声誉。任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师,是20世纪以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推翻了萨伊定律,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54.财政(publicfinance):政府的收支活动。55.公共物品(publicgoods):每个人不管是否付费都可以消费的物品。56.税收(taxation):政府利用强制力,无偿从居民或者企业取得的收入。57.财政政策(fiscalpolicy):政府改变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规模,以及改变税收,调节总需求的手段。58.乘数效应(multipliereffect):某些支出的变化,引起总产量数倍的变化。59.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如果财政支出过多,企业和个人获得资金就困难了,利率就将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就会减少,政府的支出就“挤出”了民间支出。60.货币(money):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或者支付手段。61.银行(bank):从储户手里获得资金,借给需要资金的人,从中获取收益的企业。62.货币供给量(moneysupply):一个经济中的货币总量。63.M1:现金和活期存款(支票存款)。64.M2:现金、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和。65.中央银行(centralbank):银行的银行。66.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手段。67.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按法律规定交给中央银行的部分。68.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operation):中央银行买进和卖出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行为。69.贴现率(discountrate):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70.失业(unemployment):年龄在16岁以上,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条件,却没有被雇佣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71.失业率(unemploymentrate):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72.自然失业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的和。73.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通常用CPI的变动程度来衡量。74.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计算方法是选取固定的“一篮子”商品,加权计算购买它们所需要的花费。75.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inflation):因为总需求过大造成的通货膨胀。76.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inflation):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77.惯性通货膨胀(inertialinflation):如果大家都认为价格要上涨,并且据此调整所有合同,通货膨胀就将真的发生,并且持续下去。78.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一个国家潜在产出的持续增加。79.潜在产出(potentialproduct):一个国家最大的生产能力,可以用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衡量。80.72规则(rule72):用72除以一个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就得到这个变量要翻一番所需要的年数。8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TheoryofPopulationRobert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人,著名经济学家,以人口理论闻名于世。他认为,因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所以,到一定时候,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威胁。因此他提出要控制人口,并认为可以采取诸如战争和瘟疫等极端手段。82.人力资本(humancapital):个人通过教育和自身经历形成的可以用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83.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progress):生产工艺、过程的改进,或者新产品开发,使得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仍然可以增加。84.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国家之间交换商品和相互提供劳务的活动,也叫世界贸易。85.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的国家低,就说这个国家在这个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首先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86.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别的国家低,就说这个国家在这个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最早由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Ric
本文标题: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4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