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第十一讲-博物馆的藏品管理
第十一讲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主讲:张雷上海博物馆-1-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张雷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一个博物馆的藏品,少者几千件,多者几万件、几十万件。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不能便捷地提供研究、利用,也无法保证藏品的安全。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二是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藏品的科学管理其实是围绕这二个目的进行的,因此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科学管理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是:编目(鉴定、定级、分类)、登记、入库、排架、建档统计、检查和清点,以保护藏品安全,防止丢失损坏。第二个层次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藏品的研究利用。藏品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一、藏品编目文物征集入馆以后,有关部门就要进行文物藏品编目,简单来说,就是编制藏品目录。我国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一般的多是卡片式目录。填写编目卡片是编目基础,它简要地反映了藏品蕴涵的内容及其外在特征,使检索者通过编目卡片对藏品有个梗概的了解,为使用者提供选择依据。所以,编目卡片的项目编写,要求具有完备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所谓完备性,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藏品的特征;所谓准-2-确性,就是要求对每个项目都要如实地填写;所谓一致性,就是要做到标准化、规格化。以通过编目卡片全面揭示藏品内涵的价值,包括其外在的特征和历史的、科学的或艺术的价值,所以,这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编写项目包括基本项目和鉴定项目两方面。基本项目包括:登记号、原来号、数量、来源、入馆日期、照片底版号、拓片号、档案号、编目日期和编者,以及有关资料(包括参考文献、著录、研究论文)等。鉴定项目包括: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重量、现状(完残情况、修复情况)和描述及评价描述应简明具体,避免流于形式。各种藏品目录中,最基本的是分类目录。分类目录是按藏品质地分类编成的分类目录,一般比较简便易查。人们习惯上检索文物藏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件藏品是陶瓷还是瓷器,是铁器还是青铜器。仅有按质地分类编排的综合目录,并不能满足检索者的不同要求,因此,还有必要根据各馆的不同性质,任务和藏品的特点,编制出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综合目录和专门目录,形成一套完整的目录体系。这些目录主要有:一级藏品目录1.藏品时代目录:按藏品的时代编排,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清、民国。或按纪元若干世纪编排,每个时代中再按质地、器形、工艺等分门别类排列。-3-2.藏品地区目录:按藏品出土地点,或所在地区编排。考古发掘品按出土地点所在省份分:北京、上海、河北、山西等等。近、现代文物藏品按其所在地区分,如陕甘宁边区文物等。3.藏品器名目录:按藏品最基本的名称,不加任何修饰的名称,如瓶、罐、钵、盘等,或刀、剑、戈、戟等。或钟、鼎、尊、匜等。或契约、书信、布告、广告等。然后按器物质地,或生产地点、依年代顺序排列,器名可按首字笔划,或拼音为序。4.专门性目录:如:馆藏青铜器目录,馆藏瓷器目录、馆藏货币目录、馆藏书画目录,等等。还有是专题目录,如:馆藏太平天国文物资料目录、馆藏辛亥革命文物资料目录、馆藏佛教艺术文物资料目录、馆藏鲁迅遗物目录、馆藏郑成功文物目录、馆藏北京出土元代文物目录,等等。总之,目录的编制要从实际出发,从藏品的实际出发,形成一套完整的目录体系。它不仅为检索提供方便,同时,通过目录体系,可以发现馆藏品的空白,缺项,为征集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使藏品逐渐丰富。二、藏品登记藏品登记是妥善保管及其科学管理的关键,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也是国家文化财产保管的法律依据。藏品登记要建立起一套完整、准确的藏品登记帐簿,这包括:藏品总登记薄、藏品分类登记薄、参考品总登记薄、借出藏品登记薄,以及复制品登记薄等,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藏品总登记薄。-4-藏品总登记薄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博物馆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藏品登记。凡是经过鉴定,为博物馆入藏的文物(标本),即成为国家的科学文化财产,因此,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必须依据入馆凭证,核对藏品,及时登入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也就是藏品总登记薄。同时登录《博物馆藏品总帐》电子文本。总登记薄必须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登记时严格按照规定格式,逐条、逐项用不退色墨水笔填写。字迹力求工整,清晰,如有订正,用红墨水笔划双线,由经办人在订正处盖章。藏品总登记薄的格式包括登记号、原来号、时代、名称、数量、尺寸、重量、容量、完残情况。藏品登记号:登记号就是藏品的编号,一件一号,从1号开始,顺序积累至无穷。藏品有相似者,有相同者,登记号却不能相重,不能有同号。登记号用阿拉伯数码顺序衔接编排,不能跳号(即留空号)。藏品总登记号应标写在藏品上,标写方式:直接写在藏品器体上;写在标签上然后贴或系在藏品上;不能直接标写或粘贴标签的藏品,则可加标号签,或标写在藏品囊匣或纸袋上。标写时力求字迹端正,清晰、牢固。时代、名称:在藏品登记中,藏品时代应按不同藏品所属的天文时代,地质时代,考古文化期,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文物,有具体纪年的写具体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具体年代不明的,写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物,一律写公元纪年。-5-藏品数量:数量,原则上以件为计算单位。一般藏品是一件文物一个登记号,按一件计。成套藏品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藏品计量单位:文物藏品的长高、轻重的登记,应按国家计量总局公布的统一法定计量单位办理。尺寸,按厘米,特大者按米计算。重量按克,特重者按公斤(千克)计算。容量按立方厘米计算。一件文物一般最多登记三个尺寸,高(或长)、宽、厚。如造型不规则或有突出部分高于器身者,则登记最高(最长)最宽处,或通高。藏品现状:这指文物完残情况,及重要附件等,这是必须认真填写的登记项目,要求尽可能详尽。藏品的完残程度,直接关系到藏品的价值,也是今后检查藏品变化的依据。尤其是重要文物,如一级藏品,必要是,不仅有文字记录,还要附有整体和局部的放大照片。藏品来源:这一项目应根据入馆凭证,填写直接来自的单位、地区或个人,并注明“发掘”、“采集”、“收购”、“拨交”、“交换”、“拣选”、“捐赠”、“旧藏”等。自然标本应写明时代和产地;出土文物应写明出土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应写明使用者和保存者及其关系。在填写总登记帐的同时,要填写藏品的登记卡,项目内容和总登记帐相同,藏品登记卡随同藏品一道交库房保管。应做到帐、物、卡三者相符。藏品总登记帐是国家文化财产帐,也是博物馆藏品的基本帐,是核实藏品数量、质量和保证财产完整的依据,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所以,藏品总登记帐需设专人负责登记、保管。这个专职人员不能兼-6-任库房保管,必须帐、物分管。藏品总登记帐既是国家文化财产帐,不能当作藏品目录翻阅,它还带有一定机密性,因此,需要规定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如工作需要查阅总帐,则可查电子文本。藏品分类登记薄,这是按藏品的种类分别登记的登记簿,各类登记帐的数量总和应与藏品总登记帐的总数完全相符。三、藏品分类、排架藏品分类是按一定的分类方法,把具有同一特征的藏品聚集一起,不具有这一特征的区别出去,另行分类。一类一类地把全部藏品组织起来。藏品分类是藏品科学管理、整理研究和提供利用的中心环节。分类的目的,第一是便于藏品的科学管理。博物馆藏品有许多特点:有不同的材质,体积的差异和重量的悬殊,不同质地的藏品所要求的保护条件也不同,只有分类才能便于管理保护,如把怕湿的书画、丝织品和需要湿润的漆木、竹雕藏品放在一起,把石刻、铁炮和珍珠、金器混杂保管就不伦不类,难以管理好。分类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便于整理研究、提供使用。博物馆藏品少则千万件,多则几十万、几百万件、甚至上千万件。必须分类,类下再分纲分目,才便于查找,便于整理研究,提供利用。否则,要查找某件藏品,岂非大海捞针?藏品分类需要先确定分类标准,确定了标准,才能制定分类方法。根据藏品的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的不同,可以有许多分类标准和方法。目前,无论国内和国外都无统一的博物-7-馆藏品分类法。如故宫博物院在1959年制定的《文物分类大纲》中提出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凡属造型艺术,按艺术性质划分:工艺品按质地划分,宫廷器物按功用划分;并照顾到陈列和库藏两方面的要求。上海博物馆藏品分为:书画、雕版、丝绣、竹木、陶器、瓷器、石器、铜器、珐琅器、甲骨、符印、货币、玉器、漆器、石刻、革命文物、少数民族文物、上海出土文物、外国文物、特种工艺美术、杂类等二十一类。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品分为陶瓷器、玉石、金属、书法、绘画、铭刻雕塑、文房用具、工艺品、地方民间工艺品九大类。藏品分类大体有这么几种:1.按藏品质地分2.按藏品用途分3.按藏品制作时代分4.按藏品的工艺分5.按藏品征集来源分6.按藏品古今族别分7.按藏品所属国别分目前,我国博物馆通常采取的藏品分类,大多是复合分类法,即先分大类。每大类下再分类目,有的两层,有的三层。以上藏品分类方法,大都侧重于从藏品的保护和管理的角度考虑,为了藏品便于安全管理,以及能迅速提取使用。如果进一步研究-8-各个博物馆的性质和历史发展所形成的藏品特点,按它自身所最合适的方式,同时,参照有关学科的分类体系,使分类方法既更具有科学逻辑性,,又可以达到上述两项主要目的,这将更为理想。藏品分类后,一般按分类入库排架,同类藏品分在一起,原则上按级别、时代、流派(窑口、种类)排架入柜。分类排架后,每件藏品在库房中有了固定的位置,应按此制定库内藏品方位卡,表明藏品在库内的具体位置(或者直接标在藏品登记卡上)。几号房间,第几柜,第几层。这样对于文物藏品的保管、提用和检查、校对比较安全和方便。四、统计和建档统计就是对藏品实行计量化管理,通过准确的数字来全面反映藏品的实际情况。最主要的就是文物藏品总数及增减情况的统计。保管部以每月进行统计,每年年终上报,由办公室报至馆领导、市文物主管部门。藏品建档,藏品档案包括每件藏品有关的历史资料、鉴定记录、修复记录和使用动态纪录,诸如有关的研究著录、陈列、展览、招待以及拍照、拓片、器物绘图、检测,等等。藏品档案的形成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从藏品入藏之日起,应随时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包括它的制作、演变、流传或出土、所有者的情况,入博物馆后的演变、动态等。这些资料既是科学管理、保护、展出利用和研究的依据,又是上述各项工作成果反映,也是藏品本身动态的纪录。所以,藏品档案的整理、立卷,也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管理重要的历史-9-纪录。这种藏品档案,各馆情况不尽相同,有些馆的藏品编目的卡和文物藏品登记卡就是很好的藏品档案,藏品所有的信息都能从藏品卡上找到纪录,不少单位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子档案,通过局域网,查找非常方便。五、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藏品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也是藏品有秩序地得到完善保护和使用的保证。规章制度必须是藏品科学管理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所以,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应在实践基础上制定,并在不断总结经验中,逐步充实、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一九八六年六月颁发的《博物馆藏品保管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保护法》的有关条款制定的细则,具有法规的性质。全国博物馆,首先是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类型博物馆和各级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文物保管所的藏品管理的基本制度,必须遵照执行。《办法》中对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的性质、目的和建档、库房管理、保养、修复、复制、提用、注销和统计,以及保管要求,奖惩等,都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各个博物馆根据这个条例的精神和原则,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应该逐步补充制定出各种详细的规定和细则,这些细则大致有:1.藏品征集原则和入藏规定: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制定出本馆藏品的征集原则,入藏标准和藏品体系,以及征集细则,捐献奖励办法等。-10-2.藏品的鉴定制度:鉴定组织(鉴定委员会或鉴定小组)的组成,职责,藏品鉴定的标准、藏品分级的细则等。3.藏品登记制度和账册体系。4.藏品分类法:根据本馆性质和藏品特点,制定藏品分类大纲、原则和
本文标题:第十一讲-博物馆的藏品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8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