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对塘桥工商所在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第二稿)
对塘桥工商所在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虹口电大03春工商管理钱岳昌塘桥工商所作为一个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有何作为?我想运用三年工商管理专业所学的知识,对我们塘桥工商所信息化建设做一些建设性的探讨。一、充分认识到塘桥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1、身处源头、意义重大。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决策,必须依赖对市场信息精确、规范地了解和掌握,才能科学地制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地应承担收集整理市场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神圣职责。塘桥工商所作为浦东塘桥地区工商行政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信息渠道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处在“源头”的位置。由此可见,塘桥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2、科学的决策,要有执行结果来验证。塘桥工商所作为浦东地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主要任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得到体现。经济学有一所谓的“木桶理论”,木桶盛水容量的多少并不取决构造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木板之外,还要看一些关键信息:1、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2、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一个完整的木桶,除了木桶中长板、短板,木桶还有底板。正是这谁也不太重视的底板,决定这只木桶能不能容水,能容多大重量的水。这只底板正是:决策。即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估,然后结合职能部门来做科学有效的决策并制定切合实际的确管理机制。木桶能否有效地容水,除了需要坚实的底板外,还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缝隙,这个却是大多数人不易看见的。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不协调以及操作不规范就有如木板之间的缝隙,通常为我们所忽视,但其危害却最深。而桶箍的妙处就在于它能把一堆独立的木条联合起来,紧紧地排成一圈,同时它消除了木条与木条之间的缝隙,使木条之间形成协作关系,形成一个共同得目标,成为一个封闭的容器。二、塘桥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1、知识更新不够、素质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塘桥工商所工作人员在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这一方面,还远远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目前该所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15%,初级职称只占人数的30%多一点,并且该所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存在着不合理:40岁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55%,30岁以下的只有15%而恰恰应该真正发挥作用的中生代的人员却只要30%还不到。因此这些都是在8化建设和监管模式改革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将是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将牵动利益格局的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思维的历史惯性以及利益关系的牵制,其阻碍作用仍十分巨大。3、缺乏人才、缺乏经费。历史原因和地理造成的经济落后、偏远地区(这几年随着城市发展不算偏远),但目前工商所仍然严重的缺乏人才、缺乏经费、缺乏“优惠政策”。4、人文环境有待提高。有人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就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信息化不是简单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确实,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硬件部分。更重要地是“软件部分”——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更新是能否将管理信息化落到实处的关键。目前,该所虽然大部分人获得了计算机应用初级证书。但是,这和熟练运用并掌握信息管理软件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作为掌握了操作软件本领的年轻人其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缺乏又制约了其能力的发挥。如何相互支持达到互补就好比那只木桶的长短不一的木板,只要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那么木桶里就会盛很多很多的水。上面所提到的只是内部环境。在重视内部环境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了外部环境——广大的经营户。要做好经营户的宣传、指导工作,因为从一种已为人熟知的管理模式改革到另一种模式不仅仅给管理部门带来“阵痛”同时也会给经营户带来不适应。所以,做好广大的经营户的工作也是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监管模式改革的关键之一。三、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监管模式的改革,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说,信息化建设又会促进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就目前塘桥工商所的现状而言,传统的监管模式已阻碍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一下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监管模式改革的相互关系。浦东新区工商所今年一月开始使用单机版收费监控软件,并结合监管模式的改革,收到了可喜的的效果:1、实行市场巡查制转变了监管模式,,解决了“轻管理、重收费”的矛盾。老实讲,收费问题一直是压在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心头的大石头,收费工作占据了监管工作的大量时间和监管人员的大量精力。使用监控应用软件,结合监管模式的改革,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可以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并取得了三大效益。一是变工商人员“上门收费”为经营户“上门交费”。经营户到大厅交费,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法规政策所规定的交费义务,而且交费交得心服口服;二是定费公平和准确的初步实现。“民不患寡,患之不匀”,力求公平,避免定、收费的随意性。采取了外勤巡查核定,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然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制度,杜绝了收人情费,尤其是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规费流失的漏洞。真可谓“公生明,廉生威”。市场巡查制的实施既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威望,也重树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大了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经营活动,保护合法经营活动,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水养鱼”促进了市场的繁荣,招来了更多的经营户,增加了费源。今年一至四月份的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了二十万元,增长了四十八个百分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外勤巡查人员不下任何收费任务指标,而是强调在监督、管理、服务上多下功夫,收到了“重管理”,管理上了层次;“轻收费”,规费收入反而大幅增长的良好效果。2、解决了内部分工不匀,所谓好坏“工种”的问题。工商所传统的监管模式一般是根据“六管一打”的业务分工来设置人员,上级机关有多少科、股、室,我们工商所就设置对应的组、室和“专管员”,且不说因用工不合理造成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单就谈完成上级下达的收费任务,工商所一般都要分解到各组,个别的甚至分解到个人。如市管、个体有收费“阵地”的就可以轻松完成。为什么?有收费任务只要简单地往经营户头上加上去就行,甚至还会滋生腐败;而注册登记、商标、广告、合同有收费也是有硬性规定定死了的;而经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只出不进,只有打“游击”。这样有些“工种”比较辛苦,有些比较轻松,谁都想分到好“工种”;还有业务交叉的部分,有利大家抢,无利互相推。由此引发的矛盾加重了所长的协调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市场巡查监管模式实行区域巡查、路段管理,同人同岗同责,责、权、利高度透明,不给“黑箱操作”留有余地。每一个同志因为要接触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需要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同时又深感功力不足,自觉地充电加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对提高自身执法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有深切的紧迫感。3、效率的提高使监管力度得到了增强,如对违法现象的查处(尤其对公用事业的部门垄断、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和环境保护等密切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切身利益的违法现象的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合法经营活动的保护。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既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得到了大多数合法经营户的支持,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优良执法环境。尤其是在目前企业改制、下岗工人较多,社会需要安定团结的局面情况下,这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说,有着重要政治意义.监管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工商所前沿指挥所的作用。市场巡查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使指挥员(所长)能全面掌握和及时处理市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动态的对市场进行监管。保证执法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尤其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上级重要指令的快速反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的同时也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如果把管理信息化建设比做一艘在行驶的船那么监管模式的改革将是承载小船的大江大河。要使船能平稳快速的行驶,两者需紧密的联系。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监管模式改革为本,监管模式改革要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完备“技术”支持使其更体现出“可操作性”。因而两者既互为“内因”又互为“外因”。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能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市场经济“小政府、大市场”趋势的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人员精简和任务加重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仅仅依靠热情是不够的,我觉得必须要从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入手: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和完善,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操作流程规范的去执行。通过管理信息化建设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利用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操作计算机化来提高我们知识水平、业务素质。要做到为我所学、为我所用,利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努力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因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为监管模式的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动力,而监管模式的改革也将不断的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馈到信息化建设当中去,使得我们的服务更贴合实际、贴近大众。这将对我们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四、塘桥工商所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运用1、软件跟着现实走、工作按照软件走在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方面,我认为,在设计编制软件前,要充分考虑具体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软件要在规范和合理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贴近现实,即软件跟着现实走;软件编制后,具体工作则要根据软件来规范安排,工作按照软件走。具体的说,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比如系统的维护、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权限的分配等);二要有一套与软件设计的管理流程相适应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三新的监管模式的实行,必将与旧有的管理模式及旧思维和旧观念相冲突,所以,需要领导者的高度重视,逐步转变观念,推动改革。应用软件投入运用本身就是一项改革,是一个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的过程。需要。更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的运用要比软件的编制艰巨的多。2、把握软件开发的终极目标: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严谨的工作流程、具有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我们工商所软件开发人员,对工商所的工商行政管理日常业务自有切身体验,这对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须做的前期工作(沟通客户需求的环节)是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正因为身在基层,对上级关于开发应用软件有关精神和具体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与掌握,对软件开发的终极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免是“游击队”的风格。软件的开发只能是“手工作坊”式的制作。应开拓思路,我想如果采取课题研究之类的多种方法,会有更好的效果。3、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要大力培养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方面的人才,还要有一套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作用。4、网络版的软件和单机版的软件的关系毫无疑问,网络化是趋势,单机版是补充。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软件的研制亦是如此。网络化是目标和方向勿容置疑。目前单机版的开发、运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基层工商所需求变动较大等特点,单机版软件能较容易提出满意的解决方案。此外,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为低廉。所以,要采取实事求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做好网络系统开发的同时,做好单机版软件的开发与运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改变,尤其是转变管理理念,并且在管理手段上,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改变现有的业务流程与工作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快步前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级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解决遗留的种种问题,以加快工商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步伐。思想观念层面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如果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了,信息化其它层面的问题都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
本文标题:对塘桥工商所在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第二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