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材分析一.内容介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图形的运动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置变化的图形运动(合同运动);另一种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图形运动(相似运动)。本单元学习的是第一种图形运动形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运动”。它主要包括: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根据课标要求,降低了难度。教材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图形的对称内容安排上,教材先安排了生活中的一些实物,这些实物都是对称的,但是和数学上的图形对称还是有所区别,我们称之为对称现象,让学生对对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例1安排的是图形的对称,用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对对称概念有个直接的感知。做一做在措辞上有非常重要的变化:下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这里讲的轴对称都是图形而不出现对称现象的图示,所以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轴对称图形认识后教材先安排了平移现象的认识,从生活中的实物平移现象初步感知平移的概念,紧接着例2安排的就是图形的平移,与原教材相比,这里只需要让学生能判断哪些是平移的现象,而对于平移几格没有要求,难度降低了。做一做通过学具画一排小汽车,让学生直观感知平移的内容。例3安排的是旋转的内容,编排思路与前面一致,让学生在实物的旋转中感知旋转的特点,再到做一做中点的旋转,再到平面图形的旋转的感知。都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直观感知,只要求学生描述出直观的旋转现象,要求不是很高。例4解决问题,呈现了完整解决问题的过程,图形领域内的解决问题,语言表述有变化,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来解决,具体用轴对称知识来解决,怎样折纸,怎样画?从尝试中解决问题。右边的孩子提示怎么画?需要特别落实的一个环节。练习第三题,图形的折叠和剪切,如有困难,可以先试一试;第十二题解决问题的巩固;第十三题渗透镜面对称,有所体会即可。不要提出过高要求。实物的对称和图形的对称要有所区分。(包括旋转和平移)选取典型素材进行感知。2.课时划分与目标设定。(总共分为4课时)第一课时内容:轴对称,例1课时目标:(1)结合实例,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辨认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经历折、画、剪轴对称图形过程,会按要求动手剪简单的轴对称图案。(3)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第二、三课时内容:平移和旋转,例2、例3课时目标:(1)结合实例,感受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和判断一个图形的变化是通过平移还是旋转得到。(2)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四课时内容:剪一剪,例4课时目标:(1)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发现图中规律,加深对平移的认识。(2)在剪纸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9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