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散文阅读(一)1.(2013·宜宾)阅读下文,完成(1)~(4)题。独腿人生罗伟章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诉过我,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车夫说五元,并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呢。于是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这时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只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穿的黄马甲,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儿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左腿!他右边只有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他的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地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黝黑的后颈上的筋一根根绷起,头使劲地向前蹿,像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坡爬上去后,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我问怎么走那么远?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大概是想看我出丑吧,没想到,我这条腿争气,一段路也没落下。”“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我正纳闷他为何隔这么远就把车停住了,他回头满怀歉意地对我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不由心中一紧,鼻子酸酸的。我赶紧给他五元钱,但他坚决只收三元。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我没有作声。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也坚决拒绝了。回来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1)本文采用第________人称的写法,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18字内)解析:本题考查对记叙人称的理解,以及全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记叙的人称即作者写作的立场、角度,本文记叙的是“我”所经历的一件事,因此,记叙的人称为第一人称。概括故事可采用“什么人(主要人物)做什么事”的形式组织语言作答。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独腿车夫,因为文章主旨与他关系密切。作答时注意字数限制。答案:一独腿车夫蹬三轮支撑人生(一个车夫用独腿蹬三轮支撑自己人生)(2)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能力。首先要理解加点词“瞪”的意思是“目光长时间地盯在一处”;然后结合上文,体会“我”猛然发现车夫是“独腿”后的震惊、惭愧、感动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答案:“直直地瞪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车夫的“断腿”和“裤管”上,表现“我”突然发现他是一个独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三轮车上的复杂心情。(3)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①“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你认为这条断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举出其中一处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考查对人物的评价能力。从独腿车夫“话语里透着关切”可见其真诚、善良;从“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可见其自尊、自立,生活态度积极;从独腿车夫拉韩国人的例子可见他的自尊、自强,意志坚韧。②考查对语言描写的分析能力。首先找出具有分析点的语言描写,抄录原句,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这一语言描写从正面或侧面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或品质。答案:①关键点:主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恳、诚信、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②示例一:“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只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表现了车夫担心“我”误解,体现了车夫的诚恳、诚信。示例二: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写出了有些富人对底层人的偏见,反衬出独腿车夫诚信待人、自尊自强品格的可贵。(4)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要紧扣句意,联系文章主旨,谈出感悟。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即可。答案:独腿车夫的故事感动、激励了我。一个人诚恳做人,坦诚待人,自强不息,就会拥有自尊,就会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2.(2013·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秋韵宗璞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应是银杏吧。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在香山,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让人觉得,这才是秋的基调。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刻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吧。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找到的。那就待来生吧,我说。大家一笑。④其实,我是注重今世的。清晨照例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的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黄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⑦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吗?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⑧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⑨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风庐散记:宗璞自选精品集》,有改动)(1)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丰富、幽静。(2)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另一方面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下文小湖旁的秋色作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3)第⑥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示例一:运用了对比。如“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更加突出了红叶滋润、鲜亮、耀眼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红叶的喜爱。示例二:运用了比喻。如“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将“地下”的红叶比喻为“薄薄一层红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艳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红叶的喜爱之情。(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不仅仅是自然界中作为丰收季节的“绚烂多彩”“肃穆庄严”“朦胧清明”等丰富的景色,更有对人生大彻大悟的思考,包括对人生的价值、把握现在和当下、珍惜美好和欢乐等的感悟。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散文阅读(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1073 .html